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地理解和界定“腐败”和“官僚主义”是有效开展反腐败斗争的理论前提之一。毛泽东、邓小平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既有相同之处 ,又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是他们都认为“官僚主义”包括“腐败” ;不同之处是他们对官僚主义产生的原因认识不同 ,毛泽东侧重于从思想方面找原因 ,邓小平侧重于从制度方面找原因。他们的廉政建设方法的侧重点也不同  相似文献   

2.
官僚主义作为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顽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与计划经济时期以“做官当老爷”为主要特征的官僚主义相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官僚主义”因其极端个人主义的内在本质而对党和政府的肌体危害更大。“新官僚主义”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产生,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延续信奉“官本位”价值观,只求官位、不谋事业,任人唯亲、排斥异己,欺上瞒下、独断专行,以权谋私、脱离群众的工作作风。这些“新官僚主义者”,不是利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谋福利,而是千方百计凭借手中权力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私欲,为个人“树政…  相似文献   

3.
施受换位论     
施受换位是一种文学表现手法,它有着广泛的运用,可是学术界对它的本质特征、审美功能以及表现形态尚缺乏研究,本文试图从这些方面作点探讨。 一 施受换位是施事主体与受事客体位置互换,产生审美新质的表现手法。 例如“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辛弃疾《贺新郎·甚矣吾衰矣》),后句是前句的换位,“青山”由受事客体变成了施事主体,“我”由施事主体变成了受事客体。经过对象换位后,“我”与“青山”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的视角。“我见青山”是平语,“青山见我”却是奇语,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审美信息能量。此词大约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辛弃疾官场失意,再次被贬;他的好友陈亮、韩元吉等人均已辞世。现实黑暗,知音寥落,偌大神州,  相似文献   

4.
在Reading课型为中心的课外拓展过程中,教师是课外拓展的主导,教材是课外拓展的客体,方式是课外拓展的载体,学生是课外拓展的主体。主导研究客体,通过载体表现客体,又通过载体让主体参与操作。载体为主体的手段,又为表现客体的形式。主体通过被主导“内化”的裁体接受客体,并“内化”为自己的“图式”,又反馈于主导。主导由此调整、改变载体。四者相互制约,彼此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过程,共同完成课外拓展在课堂教学中的不可替代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一、先秦文艺思想表现出强调主体意识特点艺术作为人类审美意识的物化形态,是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互相交融的产物。艺术必须再现“对象的性质”,同时必须表现“人的本质力量的性质”。艺术主客体之间具有“决定作用”、“能动作用”和“交互作用”,这是艺术主客体关系的唯物辩证法。放眼世界古代文学理论史,对艺术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中西方有着不同的认识。西方古代学者认为,艺术客体对主体的决定作用则是艺术所涉及的客体——现实事件、人生事物、自然现象等  相似文献   

6.
重视对官僚主义的研究,反对官僚主义是邓小平的一贯思想。邓小平认为,官僚主义是一种长期存在的复杂的历史现象,在我国现阶段存在着危害极大的、有自己特点的、形形色色的官僚主义。传统的中央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是我国目前特有的官僚主义的总病根,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遏制中国特色的官僚主义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在总结列宁和毛泽东等人反对官僚主义的经验及其教训的基础上,指出了新时期官僚主义的具体表现,分析了官僚主义产生的制度原因,提出了以制度建设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这一思想对现阶段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在实践中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体验,就是亲身经历,就是联系自身的体味。”很显然,体验是作为主体的人与客体发生动态联系的过程,它不仅表现为主体与客体间外部形态的交涉,更表现为主体与客体间内在意义的交流。这种内在意义的交流,在主体看来,就是情绪、感受、理解、联想、感悟等心理过程面向客体的激活和投入;在客体看来,就是真、善、美等内在价值面向主体的彰显和渗透。这种内在意义的交流,是一种“主客融合、物我同一”的境界。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体验“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人的“素质形成与发展的核心环节”。难怪,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体验”…  相似文献   

9.
从“心”、“物”的哲学观出发,对西方以主体(“心”)独立于客体(“物”)之外的二元论思维下的和中国以“心”“物”合一的一元论思维下的艺术创作与审美形态及样式作了对比,充分肯定了中国艺术思维中的“心”与“物”的互动和统一优于西方的艺术思维。  相似文献   

10.
文章指出将人(人与人格)绝对地排斥于社会主义法律关系客体之外的观点,不仅缺乏理论依据,而且有悖于客体存在的社会主义法律关系的现实。作者从哲学和系统论角度分析,认为主体与客体“并不是有绝对单一和固定不变的意义”,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或者同时一身而二任”,仅仅将人作主体出现,既不符合事实,也有悖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念。  相似文献   

11.
一、传统的“听课评课”及其弊端 传统的听课评课,“听”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有声语言往来:“评”是对课的好坏下结论、作判断。“评”有“被评”和下结论的对象。评课活动主要将“表现”、“展示”作为献课取向,执教者重在展示教学长处。评课是把教师看成等待帮助的客体,它蕴藏了我们习焉不察的文化假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学校德育必须努力致力于追求三个“统一”: (一)个体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在普遍联系的世界中,以人为中心,构成“人一物”系统与“人—人”系统。前者人是主体,物是客体;后者,人表现为主体与客体的统一。这种统一就决定了人的价值具有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的双重特性。作为主体,其价值实现表现为自己、他人、集体、社会对个体需要的满足与尊重,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对新形势下官僚主义的表现和危害、成因和特点及为克服官僚主义而提出的新思路和必要措施进行了深刻的论述 ,使人们正确认识官僚主义的严重性、危害性和克服官僚主义的重要性、紧迫性 ,以期早日治愈党和国家肌体上的官僚主义病症 ,从而达到强化党的建设和加强党的领导之目的  相似文献   

14.
所谓“模糊识别法”,就是教师根据综合地积淀在大脑中的各种信息、知识、技能,来对客体作总体感受,亦即对客体内容、本质、原因还未能作充分透彻分析说明时那种模糊笼统的感受。这是一种模糊识别能  相似文献   

15.
对“游记散文”概念的界说,各家自是不同。由是,就林非、余光中和叶圣陶等对其的定义在五个方面提出质疑。然后给出对游记散文的界定,不是为了严格的框范,而是从个人理解与研究的角度,为游记散文的特征作一个总结:游记散文是创作主体游走于天地人间,在同游客体的互在互动中,将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等艺术化表现出来的散文体裁。  相似文献   

16.
论交往的教育过程观   总被引:64,自引:0,他引:64  
一、教育过程中“主体—客体”两极模式的缺陷  长期以来 ,我们把教育视为“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 ,以期变革、改造受教育者 ,使其达到教育者预期目的的活动”。这种“施加影响 ,改造受教育者”的过程观 ,是一种单一的对象化的“主体—客体”两极模式 ,其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 )单一的主体观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客体”模式 ,只承认一个主体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体 ,学生是被动接受的客体 ,教育就是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和训练 ,其教育学的人性假设就是赫尔巴特所说的“以学生的可塑性作为其基本概…  相似文献   

17.
主客二分——先秦"吾""我"差异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先秦汉语中,第一人称“吾”“我”在使用上的区别可以概括为:“吾”主要作为主体来使用,倾向于主观表达;而“我”主要作为客体来使用,倾向于客观陈述。前辈学者提出的“格位”说,只是“吾”“我”主客二分的特点在形式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五大的政治报告中多次提到要反对官僚主义。在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时,他指出我们工作中也有缺点和不足,其中包括“官僚主义”的问题“较为严重”。在讲到推进机构改革时,他指出:“官僚主义严重,直接阻碍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影响党和群众的关系。”在讲到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时,他强调指出:“决不能搞官僚主义”。  相似文献   

19.
“韵”是中国书法美学视野中的重要审美范畴,其运行轨迹,大致是衍化于唐前,成型于宋,深化于元明清。书“韵”生成,源发自书法主体有雅量、气度、神采、高格;对于书法客体来说,即书作要能有“余意”、“态度”、“书外意”、“幽趣”;创作方法上,“和”是要领,多用“卧笔”、“圆笔”、“提笔”、“飘笔”,须“藏锋”、“虚和取韵”。  相似文献   

20.
中国美学是范畴美学。在众多的审美范畴中,“和”或“中和之美”又是一个极其重要而又影响深远的审美范畴,它肇始于先秦“中和”思想,历代又有许多精僻详尽的论述。在此,我不想论证“和”的源流,而只想拍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象征诗派的理论柱石──契合与融合与“与”的相容性,以期对象征诗派与象征诗美的表现形式作一种传统化的审视。一、“和”:一种古典的审美意象中国的艺术精神主张主体和客体的和谐。而文学艺术作品的勉力——“神”在主体和客体的交接、交汇、和谐中.“‘重庆炳先生在片神”的概念的艺术转化》中认为:中国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