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邹文娜 《高中生》2011,(12):45-47
每个人都在试图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当现在还不太清楚自己究竟具有什么样的特长和追求时,你不妨选择一个就业面相对较宽的专业,在日后的专业学习中逐渐确定自己的职业理想与方向。经济学经济学专业以经济学知识的"广"和"精"著称,无论是经济学理论基础,还是经济学分析方法,都是其所辖范围。经济学专业是基础学科,侧重经济学理论,培养的是理论型人才。毕业生要用经济学工具分析各种经济现象、经济运行本质,政策分析、  相似文献   

2.
Xiao 《考试》2013,(3):45-46
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外国学生涌入美国的大学就读,以国别而论,近年来从中国内地赴美学生人数稳占鳌头。据国际教育学会(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的最新统计,2011到2012学年来美就读大学课程的外国学生超过76万人,其中中国内地学生最多,约有19.4万人,占全部外国留学生人数的四分之一多。上大学不但要选择好的学校,更重要的是要选择好的专业。专业好不好可以有各种衡量标准,每个人的看法也不一样。有些人上大学是为了增进自己的知识,至于毕业后是否能够找到工作对他们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但大多数人上大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来能够找到一份称心如意  相似文献   

3.
正选择专业,是填报高考志愿的前提。热门专业,固然让人向往,可冷门专业,其实也未必不好,有些从未听过的冷门专业,甚至能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热效应。古生物专业2014年,"一个人的毕业照"走红网路,让国人认识了北京大学独特的古生物专业。古生物学是用化石和古老生命痕迹进行生物学研究、探讨古代生命的特征和演化历史、讨论重大的生命起源和生物绝灭与复苏事件、探索地球演化历史和环境变化等方面的基础学科。同时,它也是一门生命科学、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的交叉学科。看似  相似文献   

4.
江苏开放大学是江苏全民学习的共享平台和终身教育体系的支持载体,紧密结合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合理设置专业是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笔者以江苏开放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与农产品安全)”专业为例,提出开放大学专业构建的人本主义理念、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高度契合的现实选择、满足应用性要求的操作路径和教学过程的“泛”资源思路。  相似文献   

5.
面对形形色色的各种专业,考生和家长常常眼花缭乱.考虑问题大多集中在耍选择哪个专业上,而往往忽视了专业对考生自身的要求。有些专业对考生报考设定了严格的限制条件,且不说因为限制条件上不了大学,即使上了大学,以后从事这方面职业也将会受到限制。因而,有必要了解一些“特殊”专业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6.
方立新 《教育》2009,(7):10-10
高考分数公布,该填报什么专业,又开始困扰“上榜”考生及其家长,尤其是文科专业。回想吾辈当年高考的时候,报什么专业,比现在的考生要单纯得多。20多年前,文科考生,偏“空灵”的,选文史哲:偏“经世致用”的,选法律、经济之类。那时候,虽也考虑未来职业前景,但多多少少会兼顾一些志趣。这固然是由于那个年代不愁就业,但也因为社会氛围不像现在这么功利。  相似文献   

7.
研究型大学环境专业学生就业指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了研究型大学环境专业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型大学环境专业学生就业指导的四大理论原则,并就研究型大学环境专业学生就业指导的实践设计做了一定探讨.  相似文献   

8.
邓铸  何晓玲 《江苏教育》2022,(64):10-11
心理“适应”和智能“重构”是大学新生融入校园环境与任务情境的重要条件。这需要各高校在新生入学阶段精心设计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内容,帮助大学新生尽快地融入新的生活环境和适应新的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9.
解读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术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大学教师专业属性的学术性向度重新审视大学教师的职业性质和专业属性,对当前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术性“的理解误区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术内涵和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所谓大学教育“自组专业”模式,就是学生自主地自由地选取自己所喜爱的学习课程并自主地自由地组成自己所喜爱的学习专业。“自组专业”模式能促进大学的主体性教育,能促进教育主体能动性的充分发挥,能促进大学教育实现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根本宗旨,代表着大学教育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桂林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根据当前就业存在困难及原因进行了剖析,对促进环境工程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运用大学毕业生调查数据,从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分析了当前大学毕业生专业与工作匹配的状况、影响因素及工资效应等。研究发现近三成大学毕业生的专业与工作不匹配;专业与工作匹配受专业本身的影响,即不同专业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匹配可能性有显著差异;专业与工作匹配还受到性别、学校特征以及实习经历等因素的显著影响;专业与工作不匹配会给毕业生带来工资效应。基于以上结论,本文就大学生就业匹配问题为相关部门提出了建议。
Abstract:
Using 2008 graduates' survey data and quantitative method,this paper studies several questions on the match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filed of study and their jobs.We find that:firstly,thirty percent of college students report that their filed of study and job are not related;secondly,field of study and job match varies across college major,which means students in different major have a different possibility of match;thirdly,match are also affected by several factors,such as gender,college characteristic and individual intern experiences;and lastly,mismatch between field of study and job has a wage effect on students salary.Based on these findings,we propose some policy implic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government,universities,graduates,and employers.  相似文献   

13.
“外生性”与“内生性”:中西方大学起源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发生学的历史维度来审视,西方大学有着鲜明的“内生性”表征,从产生到发展都是一种演进过程组合的结果,中国大学则更多地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制约,表现出明显的“外生性”特征。中西方大学的形成有着“自上而下”及“自下而上”两个相逆的路径,这对于大学精神的沉淀与大学制度的形成都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专业是考生志愿最终落脚之处,倍受考生和家长关注。然而,对专业的过多要求而导致不能被录取或降低批次录取的情况频频发生,甚至有的考生因不是被自己感兴趣专业录取就放弃大学。本期,我们邀请上海三所高校招办负责人,结合学校的专业培养模式来告诉考生:进校后仍有转专业的机会,莫在志愿填报时,因只填一个专业影响自己的录取。针对专业选择...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广州市大学毕业生的专业兴趣、就业时专业不对口情况,以及起薪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有相当部分毕业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就业时选择专业不对口、专业兴趣对毕业生起薪影响很大,但是专业本身对起薪影响较小。基于这些结论,文章提出了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大学生专业思想教育的原则、目标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后专业时代”大学学术讲座的历史使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比较学术讲座在“专业时代”与“后专业时代”的区别论述了大学学术讲座在知识生产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据统计,2007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495万,在2001年的基础上翻了两番.其中,经、管、文、法类毕业生在就业群体中人数众多,就业途径有限,应该怎样选择专业才能"夹缝中求生存",在四年之后就业无忧呢?  相似文献   

18.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开展各项工作的根本方法,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大学教师在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实践中,领会"群众路线"的精神实质,汲取"群众路线"的智慧,可以促进专业实践观念更新,专业实践过程优化,专业发展加速。  相似文献   

19.
高校体育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除了来自于社会转型期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外,多数学生的就业观念、就业心理和自我管理也存在着一定的误区.文章针对这三方面的分析提出了对策: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建立一支专门化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20.
如今忙碌的工作、快节奏的生活、纷繁的诱惑使人们忽视了对健康的追求和对生命的敬重,一些国家纷纷开展各种让人印象深刻的“敬重生命”教育,以此告诫国民健康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