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说到教育,通常人们只想到学校教育。即便是学校,也离不开所处的社会环境。在北京就流传着教育办得好的原因是"东城靠学生,西城靠教师,海淀靠家长"。而现实生活中,人的成长或许越来越多地依赖教育,但是仅仅依赖教育而不能主导自己如何选取教育的人是不能成长得很好的。客观上教育既可能成就一个人,也可能摧毁一个人,或许这就是莫言调侃自己能得到诺贝尔奖的原因是"上学少"。因此,要避免被教育所绑架,就必须自己对教  相似文献   

2.
教育孩子是一个综合系统工程。它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三个方面。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建构论”中认为人的发展、智慧的发展,是靠他自己与周围环境(人、事、物)发生交互作用而慢慢建构起来的。正如荀子所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人在成长中,社会环境(包括教育)起着决定作用。家庭是社会的缩影,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是儿童身心  相似文献   

3.
闻达 《教书育人》2009,(10):33-33
教师专业化成长是学校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当下的一个热门话题。就学校而言,教师专业化成长究竟怎样实现?我们认为,教师成长是学校的一项非常重要的、长期的系统工程,不能搞“单打一”,也不能靠“快餐”来拔苗助长,一定要注重“四大结合”,即必须与学校的实际相结合,必须与教师队伍的现状相结合,必须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与目标相结合,必须与所进行的教育科研相结合,找准抓手与突破口,我们在实践中实施了“七个工程”,促进了教师成长目标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4.
<正>要教育好一名学生,不能只靠班主任一个人,而是要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学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阵地,而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个环境。学校和家庭这两个主要场所对学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要形成家校协同教育的合力,及时的交流和沟通是必不可少的。家校交流沟通的常规手段很多,其中家  相似文献   

5.
那薇 《下一代》2012,(4):14-19
“教育唯真,和美唯家”,把学校打造成一个温馨的家,相信是很多校长的梦想,也是我努力践行的“真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成长的快乐,让每一位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每一个家长都能收获教育的成果。让走进学校的每一个人都感觉到“在这所校园里,有一种力量在浸润自己,每一个人都那么舒展、快乐。”而这种力量,就是我要努力为之的“大气”所在。  相似文献   

6.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阵地,而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个环境。学校和家庭这两个主要场所对青少年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在课程改革中首先必须寻求的合作也是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因为学校和家庭是青少年学生不可回避的、  相似文献   

7.
最 近几年,每逢开学,在大、中学的周围, “陪读”已经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牵 动着一个家庭内每个人的心。本文通过笔者的调查了解和切身感受,探析中学生“陪读”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负面影响。 一、“陪读”现象产生的原因 1. 担心孩子的自理能力 陶行知说:“中国社会对于小孩的教育普遍只有两个阶段:一是全然依赖,二是忽然自立。”中小学时代,所有的人都要求你听话、不惹事、什么事也不要管,只读“圣贤书”就行了。导致孩子进入高一级寄宿制学校就读时,又担心孩子很难适应这种完全靠自己打理的生活,干脆就来“陪读”,继续做好“…  相似文献   

8.
爱因斯坦与教育龚乐进在1999年3月2日《人民日报》撰文认为,爱因斯坦自称是一个“离经叛道的人”,这在很大意义上是针对当时的教育而言的。“知识是死的,而学校却要为活人服务。”这是他对学校教育所持有的基本观点。他认为“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就是既富有个性又有益于社会的人。他最为重视和关注的,是学校用什么样的“推动力”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他通过对三种方法的分析,阐明了自己的教育见解。一是靠“恐吓、暴力和人为的权威”对学生进行强制。他坚…  相似文献   

9.
学校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校长要善于“用人”去“办事”。如果事无巨细一把抓,势必顾此失彼,事倍功半。可以确证这样的命题:一个好校长必定是一个勤奋工作的人。但我们不能由此推出它的“逆命题”,那就是:勤奋工作的校长一定能成为好校长。现实生活中有一些校长,他们整天埋头苦干,精疲力竭,却未能很好地打开事业局面,所领导的学校也没有取得应有的办学效益,当然更不能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我们则注意到其中之一:这一部分校长对学校大大小小的事情往往持“不放心”的态度,没有(或许也不愿)充分相信和发动下属及群众去…  相似文献   

10.
研究型课程是国家教育部 2 0 0 0年 1月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 )》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一个重要领域。研究型课程的诞生不仅使一种新的课程形态走进教育世界 ,而且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在研究型课程中 ,学生作为一个真正的“现实生活人”建构着课程甚至也建构着自己的教育。当学生由教育的客体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 ,当学生生活于其中的教育由依赖别人的教育转换成依赖自己的教育 ,当学生将接受教育的依赖性、被动性转换为成长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时 ,也就意味着“学会…  相似文献   

11.
好的教育。应该回归教育的原点:这就是“人”。教育要基于人、依赖人、为了人。好的学校要努力构建一个由好的课程、好的课堂、好的教师、好的环境融合起来的好的生态。解密生命成长的密码,构建符合生命成长的生态校园,应当是基础教育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2.
一、职业流动的原因———寻找新的天地从经济学的角度看 ,作为已经就业的人 ,可能会因为种种原因调换职业 ,作出经济生活的重新选择 ,完成自身资源的再配置。用民间的语言表述 ,即“人往高处走 ,水往低处流” ,这就是说 :进行职业流动 ,追求自身的发展 ,寻求自己的价值 ,是客观规律。一个人在某个职业岗位上处境不好 ,可能有多种原因 :或许是大材小用 ,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能 ,实现自身的价值 ;或许是自己才疏学浅 ,不能胜任工作 ;或许二者兼而有之———虽在所处的本职岗位上表现能力差 ,但同时具有从事别的职业的优异才能。这实际上只是岗位…  相似文献   

13.
在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当中,一般都要接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我们每个人成长、发展的水平和社会成就,都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综合作用的结果。家庭、学校和社会,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就像是一座功能完整的“综合加工厂”,不论缺少哪一道“工序”,“产品”都会是有缺陷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也可以比做一个生产产品的“流水线”,每一个环节都具有“全局意义”,无论是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不可能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家庭是人出生的场所,是人生最初的生存、生活环境,家庭教育是“人之初…  相似文献   

14.
作为处于沂蒙山区这样一个至今仍相对传统、封闭的人文与地理、经济环境之下的兴蒙学校 ,能够在短短两年之内便异军突起 ,迅速成长为初具现代化教育特色的知名学校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一现象我看可以称之为“兴蒙现象”。“兴蒙现象”的形成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多方位的。归结起来 ,我认为除了有赖于这所学校大胆尝试的特殊的“公办民助”办学体制之外 ,其根本原因是靠的他们“求真求实 ,和谐合作 ,开拓创新 ,追求卓越”的十六字“兴蒙精神”的支撑 ,靠的是其不断追求一流、锐意兴办现代化教育的先进教育理念的激励!毫无疑问 ,教育的终…  相似文献   

15.
一、在“管理手段”中找不到“教育质量” 教育质量是每位校长的命脉,也是学校的生命线,哪位校长不想把学校的教育质量搞上去呢?“校长抓根本治校”与“医生对症下药”是一个道理,说起来人人都懂,但做起来就大不一样。病人肚子痛,原因诸多:可能是吃了不洁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可能是胃病引起的胃痛,可能是心理紧张引起的神经痉挛,也可能是……同一病症,但引起的原因是大不相同,医生只有找准了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消除病症。食物中毒引起的肚子痛,医生只给他止痛药,可能会缓过一时,但不能根治。  相似文献   

16.
在中职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充满了太多的失败和无奈.他们也渴望成绩栏里自己能名列前茅,为此,他们也曾经努力过,然而却因为种种主观和客观的原因,他们终究没能走出所谓差生的行列.“被迫”进入职业学校后,早已是心灰意冷,变得玩世不恭:迟到、旷课、上课睡觉、不做作业,甚至打架斗殴.面对这批学生的自暴自弃,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坚决不能放弃他们.那么,如何激发中职生的正能量,让他们健康而自信地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是我们每一个从事中职教育的教师都应该积极思考、探索并极早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等待的智慧     
一位韩国心理医生提出了“慢速培养”孩子的观点:要把孩子培养成才,不能操之过急,要有等待的智慧。每个孩子就像一粒种子,每粒种子的特质不同,生长环境不同,“花期”也可能相异。因此,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对学生付出深厚而睿智的爱,给予他们充分的成长空间。在下一个路口等孩子“在下一个路口等孩子”,不只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更是一个富有智慧的教育理念。教育应是最具人文关怀的精神活动,以孩子发展为本的教育应当留给孩子,尤其是“后进生”,一方晴空、一片希望。在“下一个路口”,人们或许会看到令人激动的场景:你所…  相似文献   

18.
<正>新教师是学校的新鲜血液和有生力量。稍微留心一下,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校对新教师的成长缺乏系统设计,而新教师大多缺乏成长规划意识,寄希望于学校,把成长主动权交给了学校。事实上,新教师优势在于精力充沛、头脑灵活,接受新鲜事物快,学习能力强。但成长不能“等、靠、拖”,新教师要做自己成长的第一责任人,尤其在参加工作的前五年黄金时期,  相似文献   

19.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些经典语句我们耳熟能详。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他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特级教师于永正也说:“靠自己读书成长起来的学生,不但结实,而且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而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如何真正让学生靠自己读书成长起来呢?以下是我校的一些改革尝试。  相似文献   

20.
为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和成长氛围,是国家、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的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对加强基础教育已普遍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然而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还未能达成统一,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特别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手段、态度等方面不能很好地结合。孩子的教育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也不是一个人能够承担的责任。那么,孩子的成长,就根本不是只靠教学制度的约束、老师的教育管理和学生的自觉,作为家庭的环境和家长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