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06年8月,我出任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担任校长后,出于"惯性"——我不太愿意说是我"热爱",我没那么高尚——我曾坚持上课并担任班主任,但后来我不得不罢手。作为杂务缠身的校长,我不可能像普通教师一样全力以赴地研究教学并完成各种复杂的教学任务,并达到相应的升学要求。如果我执意要坚持在一线上课,  相似文献   

2.
蒋健 《考试周刊》2011,(90):144-144
通过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我认为学生消极上课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有的学生天生不爱运动.这和平时的生活习惯有关;二是有的学生爱运动,只是不喜欢上课内容:三是“小胖墩”、“豆芽菜”及“问题生”等的存在。鉴于此,我主要采取下列措施进行体育教学,促使全体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运动中,实现体育课中五个领域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3.
新学期开始了,为了更近距离地掌握学校教学工作,我承担了一年级“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任务。第一课是《我的一家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亲情,我早早打好招呼,让学生准备好和家人一起照的照片,并带到多媒体教室上课。我想,孩子们一定会兴奋地介绍自己的家人的。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中,作为一名基层教研员,我关注的不只是一线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还有教师本身的专业化发展。在深入基层学校教学教研活动中,我发现不少教师在课堂上机械地照搬名师教案,模仿名师上课,并自以为找到了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5.
自黎世法教授到我校进行“异步教学”讲座并亲临指导我们上课,在思想观念上我走过了从不理解,冷眼旁观到主动参与,积极倡导的过程,在教育教学上,我经历了从不适应再到比较顺利的变化过程。在这里我想就自己一节课的实验经历谈两点肤浅的体会:—、把课堂还给学生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被动学,教学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表现为课堂上教师拥有相当大的活动霸权和知识霸权,教支配学,控制学,学无条件地服从于教,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灵活性,趣味性丧失了。而在异步教学课中,一上课教师提出问题、批示方法后,学生进入运用异…  相似文献   

6.
最好的解释     
我不但上课,也常常坐在教室里听课。在我看来,每一堂课都是一个生动的故事,都在向我深情地讲述着什么是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7.
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教师在上课前认真地钻研教材.查阅大量资料,精心地准备教案,信心百倍、满腔热情地去上课.可是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欠佳。冷静下来思索。我认为根本的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不够民主。  相似文献   

8.
一问:上课前还有哪些方面我没有准备好 目的性和计划性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特点,教师在上课之前,要细致地分析学生,充分地把握教材,精心地设计教学进程,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准确地拟定教学目标并对学生多种可能的反应做出预期。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课前准备越充分,教师在课堂上就越能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否则很容易出现问题甚至出现僵局。  相似文献   

9.
对于当前的语文教学状况,我们还是不容乐观。在教学观念上,不能很好地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学习状况看,语文课对于学生缺乏吸引力,学生学习兴趣不浓,上课听讲不够专心,课后不愿积极钻研,导致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语文成绩难以提高。我们要推进素质教育,传承中华文化,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国民人文素养,就必须创新语文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喜欢语文,乐于钻研。  相似文献   

10.
2013年10月,《语文教学参考》发表了袁建国老师的文章《去教案之风刮不得》,看完该文,我觉得还有许多话要说.该文的基本观点是教案去不得.他认为,“教案者,所凭也.教案者,教师上课的凭借.” 作为一个教师,课前充分地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对教学过程有所预设,这确实是教师必须要做的.但是,如果我们仅仅局限于教案,仅仅拿教案作为上课的凭证,对此我是不敢苟同的. 新课改以后,我们的课堂教学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教案就是罪魁祸首之一. 首先,我们认为,教案是传统教学的产物.我国古代的教育从来都没有教案,教师就是凭着他们的教学经验,凭借他们对文本的深刻的研究,凭着他们对学生的透彻了解而教授.他们的教学都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而不是教师首先预设好要教什么,然后才进行施教.孔子的所谓不愤不悱,不启不发就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11.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坚持课后反思,对自身的教学行为、学生反应、教学问题等进行及时的分析、研究、总结、提炼,并把它记录下来。因为坚持这样做,所以我的教学能力有很大的提高。从对教学的生疏到日渐娴熟,从而能自由地驾驭每一节课,使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顺利地进入“自由王国”;因为坚持这样做,我的教学经验得以理论化,自己的理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我的课后反思,主要是围绕课堂中的成功点、不足,以及值得回味的地方展开的。  相似文献   

12.
王倩 《陕西教育》2009,(1):50-50
对于当前的语文教学状况,我们还是不容乐观。在教学观念上,不能很好地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学习状况看,语文课对于学生缺乏吸引力,学生学习兴趣不浓,上课听讲不够专心,课后不愿积极钻研,导致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语文成绩难以提高。我们要推进素质教育,传承中华文化,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国民人文素养,就必须创新语文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喜欢语文,乐于钻研。  相似文献   

13.
我喜欢听课,在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听过数千节课,却很少评课。上课者真的不容易,他们很辛苦,尊重上课者那是必须的,我知道随便说说那是一种不尊重。但看了人家的课,如果不  相似文献   

14.
我于课改的前几年参加语文教学工作。那几年,我发现,如果没有教案,根本不知道怎么上课,上课时严格按照教案一丝不苟地教学,生怕教错了。如果没有参考答案(在我们眼里,那就是标准答案),课后练习根本不会写,有时对于自己经过一番努力思考得来的答案正确与否,心里压根儿没底,倘与参考答案稍有偏差,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坚持经常翻阅《中学语文教学》、《优秀集》、《青年教师优秀教案选》、《高中语文教学考试报》等书籍。还争取外出听课机会,从中学到别人的教学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平时还虚心请教有经验的教学老师。每上一节课,我都做好充分准备,上课前提前充分做好教案材料,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平时刻苦专研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参加各种专业的培训与进修,加强文化修养,掌握精深与渊博的知识,做到德高为师,以便更好地  相似文献   

16.
兼任三年级科学课的教学,对我来说是全新的挑战。有时上课前我会有些紧张,生怕教学中出现错误,所以,在课前我总会想尽办法去准备实验材料,充分地理好每一次上课的教学思路。我希望我的科学课堂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让他们掌握不同的观察方法,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但每上完一堂课,反思教学过程的时候,总会有一些遗憾。学生的学习经常会脱离我的教学预设,教学效果有时也与我预设的相去甚远,但在遗憾的同时,我也感觉收获颇多。  相似文献   

17.
上课铃响了,我匆匆忙忙地赶往教室,猛然发现自己只带了教科书,忘带备课笔记和教学参考了,心里不由一阵慌乱。回办公室去拿,岂不是要耽误时间?不回去拿,手上只有一本教材,  相似文献   

18.
也许你不相信,我当了一回小老师,而且学生是我的爸爸!那天,爸爸从电视上了解到到每天坚持转动眼睛,可以起到保护眼球、预防近视的作用,便迫不及待地让我教他转动眼睛,我爽快地答应了。开始上课了,我首先做了几次示范动作,并要求爸爸跟着做。爸  相似文献   

19.
从事教学工作已有20多年,我理解的"教学"就是教学生学。课堂上,学生想学、乐学,教师主要是组织、引导,这样上课不辛苦,也不用加班加点,还有闲暇时间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寻求并找到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可以因此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些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我在教学的实践中,努力地探求这种教学方法,教学的乐趣、教学的心结就在于此吧!为了让自己成为一名"懒"教师,在教学的伊甸园中,我苦苦追寻。我愿为此"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实践中我深知:教  相似文献   

20.
我与许多教过的学生保持着联系,或电话或书信,所以经常听到他们对我的“赞美”。他们对我说的最频繁的一句话是:“老师您上课从来不带书本,我们的新老师中却没有一个。”我没想到上课不带书本的做法会在学生心目中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而我养成上课不带书本的习惯却是被一次偶然逼出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