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买书     
朱自清 《新读写》2009,(7):70-70
以译《鲁拜集》传名于后世的Fitzgerald,有一天呆坐在他的小书房里,怒视着围绕他的书。愤怒之下,致书友人云:“我写这信告诉你我最近的决断。我想把所有的书都卖出去,或烧去,只留下《圣经》、字典、《失乐园》、颇普的诗各一部,放在我书案上,最好都就在手边,那样,我再不会找不着我要的书了,至少我会知道我此处只有这四部书,别的,世间别的书都在别处,不在我的架上。  相似文献   

2.
初读余秋雨的作品,觉得他的话题太沉重。可是很快,我就被他的执着与坦诚所打动。随即,在学习高中第三册课文时,又和同学们一块重新研读了他的《道士塔》;不久,又在初中新教材上看到了他的《信客》,在高中新教材上看到他的《都江堰》;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时,在复习材料中,毫不费力地就又找到了他的《远征》《永恒的坐标》《石筑的易经》《书海茫茫》《夜雨诗意》等。我惊奇地发现,文化文学界人士已经在引领青少年,让他们通过余秋雨的作品来回视中国的历史,回看中国的文化。  相似文献   

3.
儿子两岁半了,非常喜欢听我讲故事。其实,我哪会讲那么多故事,不过是和儿子一起看《婴儿画报》之类的书,把画报上的故事读给他听罢了。尽管如此,儿子也乐此不疲,常嚷嚷着:“爸爸,读给我听!”  相似文献   

4.
买书     
以译《鲁拜集》传名于后世的Fitzgerald,有一天呆坐在他的小书房里,怒视着围绕他的书。愤怒之下,致书友人云:“我写这信告诉你我最近的决断。我想把所有的书都卖去,或烧去,只留下《圣经》、字典、《失乐园》,颇普的诗各一部,放在我书案上,  相似文献   

5.
我自小酷爱读书,书是我成长的脚步。10岁之前,我买的最多的书是一本本连环画,《小兵张嘎》《林海雪原》《智取威虎山》……每当买回一本,我都视为珍宝,记不清读了多少遍。读后,又小心翼翼地把书放在一个纸盒里,精心收藏起来,直到现在,我还有50多本小画册呢!  相似文献   

6.
高中时,初读秋雨老师的《文化苦旅》就成了他的书迷。秋雨老师擅长以灵动的散文书写厚重的历史文明,从《千年一叹》、《行者无疆》、《借我一生》、《历史的脸谱》到《中华文化的四十七堂课》等,廿载光阴转瞬而逝.秋雨老师从不惑之年而过甲子,他的历史散文早已成为了经典。  相似文献   

7.
陈瑜 《今日教育》2014,(7):44-45
《一个小学校长的日记》,是我一年前在当当网上闲逛时偶然发现的。因为有阅读的习惯,时不时淘书就成为了一门必不可少的功课。我淘书的渠道,大抵有这样几个。一是循着自己喜欢的作者,去搜他的著作,或是他所读过的书籍来,以一饱眼福;二是报刊的书评书荐,比如《中国教育报》的读书周刊,比如《书摘》《读书》等杂志上的书刊讯息;三是逛书店,有时并未淘到心仪的书,那逛的就是一种感觉、一种心境;四是网上搜索,比如浏览当当网等网站,在网上流连,也逛得心旷神怡,常常不知疲倦。  相似文献   

8.
这次向大家推荐一本有趣的图画书——《蚯蚓的日记》。儿子说,这是他最喜欢的书(之一),我认为他不只是说说而已,从行动上也可以得到证明——它是儿子主动说要看次数最多的书之一。一本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图画书,值得说道。  相似文献   

9.
雪泥鸿爪     
少年凭兴趣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少年维特之烦恼》。走进书门,读大学和研究生也是狂乱地读小说、读细节。等到中年读数育书,读哲学书,才真正懂得咀嚼书的学理。朋友送我《传世藏书》120卷,读过的不多,赶紧读吧。读一本书经历一次生活拷问!  相似文献   

10.
王婷 《教育文汇》2012,(9):52-53
儿子很小的时候,我就有心培养他对历史的兴趣,渐渐地,他迷上了历史书籍。《清朝十二帝》《成吉思汗》《三国演义》《史记故事》《中国(世界)五千年》……只要拿起这些书,他就看得十分投入。转眼间,孩子六年级了,瞅瞅他的书柜,历史书籍占了近大半,童话等儿童文学作品却不多。  相似文献   

11.
胡适在《四十自述》第一章“九年的家乡教育”中提到,他小时在父亲的教育下,在进学堂之前就“已认得近一千字了”。这样良好的基础,胡适念的第一部书就不再是常规性质的《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神童诗》一类的“蒙书”。为此,胡适深隋地忆述道,我念的第一部书是我父亲自己编的一部四言韵文,叫作《学为人诗》。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2.
我真正的学习生活是从阅读连环画开始的。与同龄的农村伙伴相比,在那个不读书也无书可读的年月里,幸运的是我还有“书”可读。所谓书,其实是村里订阅的一些报刊。因为大伯、叔叔都是大队干部,所以我就拥有更多的阅读“特权”。记得读过的报纸有《参考消息》《大众日报(农村版)》等等。  相似文献   

13.
秋风     
爸爸说我是“小书迷”。是的,我一有空就看书,《童话集》、《十万个为什么》、《笑话》、《幽默》,什么书我都想看,而且“一目十行,过目不忘”,书里的精彩段落我都会背。  相似文献   

14.
贾平凹先生写了本《我是农民》的书,其中有一句“我吓得拉着堂兄的后襟”。王亲民先生看到“后襟”这个词.觉得生疏.就查了《现代汉语词典》,说“襟”是“上衣、袍子前面的部分”。衣服只有“前襟”而无“后襟”,贾平凹的“后襟”用错了.因此写了《“后襟”在哪里》一文,发表在《咬文嚼字》2002年第6期上。  相似文献   

15.
张曲 《初中生》2007,(12):10-11
我一直为自己的浅陋而苦恼。小时候,虽然也读过诸如“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之类的句子,但并不懂深意;读过几本《作文通讯》、《儿童文学》、《小溪流》之类的刊物,至于名著就只翻过几遍《红楼梦》了。  相似文献   

16.
就像以前得到《不跪着教书》《前方是什么》一样,阅读《致青年教师》一书,我几乎也是一日气读完的。在忙碌工作的间隙,在万籁俱寂的夜晚;读着它,就像是在听吴非先生讲一个个听来有趣而又令人百转千回反复咀嚼的小故事。掩卷沉思,那语重心长的话语,不仅仅抒写了他几十年的教育心得。也不仅仅是在向教育同行倾诉心曲。更真切地传达出了他对中国教育的一腔热爱和理想。  相似文献   

17.
朱筠是清代著名考据学家,他的奏折不但直接导致了《四库全书》的纂修,还大体上规定了纂修的方法和步骤。在安徽学政任上,他大力搜书、献书,此后本人又直接参与了纂修《四库全书》。深受他学术影响的众多门生弟子,有许多参加了《四库全书》的纂修。因此,朱筠对《四库全书》作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要问我,最离不开的书是什么?我会毫不迟疑地回答:辞书。几十年来,不管是当编辑,还是教学,都要与咱这难写、难认的汉字打交道;即使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碰到或不会念、或不会写、或不会讲的字词,有时让它弄得抓耳挠腮。因此,我常备辞书。诸如,《新华字典》《新华词典》《汉语成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海》《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一应俱全。  相似文献   

19.
我最早认识诗人普希金,是他的童话《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这本童话书是我儿时最早的启蒙读物,还有《小红帽》,还有《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还有《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这些故事书都是低幼的彩图读物,但这些书,几十年过去了,仍留在我的记忆中,我记得它们的开本大小.记得它们的封面和图片。  相似文献   

20.
一路书香     
2014年2月21日晴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我们不管这句话在今天的意义是否积极,但我们必须承认读书的重要性。在那淡淡的书香中,我被鲁迅的精神所折服,面对国破山河的中国时局,一个一心为民的灵魂再也按捺不住,毅然弃医从文,他以笔为枪,字字透露他对敌人的憎恨,揭露封建的虚伪,《呐喊》是他的愤怒,《彷徨》是他的忧愁,那天,我读出了鲁迅以"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豪情壮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