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那是发生在越南的一个孤儿院里的故事,由于飞机的狂轰滥炸,一颗炸弹被扔进了这个孤儿院,几个孩子和一位工作人员被炸死了.还有几个孩子受了伤.其中有一个小女孩流了许多血,伤得很重!  相似文献   

2.
我与《新闻知识》的感情确非一般。8年以前,陕西日报社编委会授命我主持创办了《新闻知识》月刊,之后担任了几年主编。1988年调陕西省新闻研究所任职,新闻研究所又是月刊的主办单位之一,联系仍颇密切。世事沧桑,光阴如流,不觉她已经满100期了! 在纪念《新闻知识》100期的时候,百感交集,有许多话想说,而最想说的是:希望有更多的人为她培土浇水,祝愿她根深叶茂,长命百岁!  相似文献   

3.
1982年暑假期间,我到一位县通讯专干的家里去玩,他知道我正为参加高招屡试不第苦恼,就从他的书架上取下几十本《河南日报通讯》让我看,说《河南日报通讯》可以作为我成才的引路人。当时我还以为他是给我开玩笑;但因为闲着没事,也就随便翻看起来,谁知越看越爱看。在他那里一个星期,我就看了7天,把1980年、1981年和1982年上半年的《河南日报通讯》全看了一遍。临走,我把《河南日报通讯》带回到家里. 1983年初,我开始掂笔写新闻报道.头一篇发表在《河南农民报》上,我是多么高兴啊! 从此以后,我就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一碰到新鲜事,就立即动手写稿. 这一年,我在县以上新闻单位发稿32篇,年终被县委评为优秀通讯员。 1984年秋,我又到县乳品厂当了“合同工”,先后担任通讯员、秘书和团委书记.我邀集了一些爱好新闻写作的年轻人,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个编辑,我多次与通讯员主动取得联系,就他们的某篇稿件交换意见,尽管他们中许多人至今仍与我不曾谋面。 现在,我要和通讯员朋友们说几句话,交交心,仍然还是出于这种心情。 别糊弄编辑 在一般人的眼里,当编辑很神圣.其实,编辑是一种职业,自然就有一种严格的责任。编辑的这种职业责任,是需要与广大的通讯员朋友共同履行的。 少数通讯员对此认识比较模糊,甚至还有把自己与编辑的关系看成买卖关系的。这样的人,大多写作勤奋,投稿量大,其精神可佩;但从他们的大量来稿看,其作风就有点欠踏实了。有的以偏概全,夸大其辞,以…  相似文献   

5.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国内工作部九月间举行座谈会,讨论如何在报纸上正确地有目的地传播知识的问题。参加这次座谈的,有人民日报、大公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少年报、北京晚报、科学技术协会等单位的同志。下边发表的是其中几个同志的发言记要。  相似文献   

6.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世所公认。上海科技报副总编辑毛秀宝在数十年新闻生涯中,报道了彭加木、谢希德、洪国藩等一大批科学家的事迹,与他们结成了知音。毛秀宝本人,以其卓越的成绩,被选为1990年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程徐《毛秀宝和他的科学家朋友》一文,介绍毛秀宝的事迹。  相似文献   

7.
儿时养成的习惯,留下的记忆,常常能伴人一生。少年时代,几乎每个星期天和寒暑假,我都去国子监里的北京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我喜欢那里红墙黄瓦、绿树掩映的环境,喜欢在书报的海洋里畅游,探求那未知的世界。除了各类艺术作品外,最使我感兴趣的莫过于儒勤·凡尔纳的科幻小说,齐奥尔科夫斯基关于人类征服宇宙的科学预想,以及《科学家谈21世纪》的一本书。它勾起我无数的遐想:能下海又能上天的汽车呀,或是打电话能看见对方形象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呀……英国麦克唐纳插图丛书向  相似文献   

8.
我静静地坐在桌前,凝眸审视着被报刊杂志采发的一幅幅照片,沉浸在收获劳动果实的欢乐中,回顾三十几年来的人生路程,想起自己对档案从陌生、好奇到熟悉挚爱的过程,禁不住思绪万千……  相似文献   

9.
2003年国际博物馆协会确定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与朋友”。5月16日中国文物报登载了一组博物馆与朋友的文章。撰文者都是国内外博物馆界的泰斗和权威。他们分别从博物馆的历史和博物馆的理论等角度,阐述了现代博物馆与公众建立朋友关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 我是一个业余通讯员。在前年萍乡市举办的一期通讯员培训班上,通过市电台贺益坚老师的介绍,认识了《中国记者》这位新朋友。一见到这本刊物我便爱不释手,被她的风采所迷住了,不论是文章,还是图片、栏目都令我陶醉,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于是立即到邮局预订了1988年全年刊物。一年多的阅读表明。《中国记者》,是我所认为的最具有魅力的新闻刊物。  相似文献   

11.
记者这个职业注定要塑造出一群不太一样的女人那当了妈妈的女记者们到底是叫妈妈记者,还是记者妈妈呢?  相似文献   

12.
《金瓶梅》里应伯爵问西门庆:"明日乔家那头几位人来?"西门庆道:"有他家做皇亲的五太太。明日我又不在家,早晨从庙中上元醮,又是府里周菊轩那里请吃酒。"这个回答驴头不对马嘴:乔家诸位人等统统略去不提,只说了一个皇亲五太太,下面急转弯拐到去周守备那儿吃酒的话题  相似文献   

13.
初识诚望是在1961年冬.那时他在黑龙江省图书馆工作已一年多,而我则刚刚调入.当年我整30周岁.他则小我4岁,是1935年生的,196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于1957年加冕,那时还戴着"帽子".  相似文献   

14.
秦友苏 《传媒》2001,(7):50-51
这家杂志社的朋友对我说“你就再写一篇吧!”随后赠送一些令人感动的鼓励的话语,使我这个提起笔来就不知怎么写的人也就咬住了牙:“写吧!”本来,用文字倾吐一下我与新闻界朋友们的友情,也是我的一个常有的念头。 前几个月里,就有记者朋友问我,为什么“不管”他们了,并直言道:“人家说是你自己不  相似文献   

15.
几年前,我就自费订阅了《新闻知识》,通过认真学习,在获得大量信息的同时,还学到不少新闻知识和写作技巧。撰稿水平年年有所提高、值得欣慰的是,自己多次被《南通日报》、《南通工人报》等新闻单位评为优秀通讯员。 《新闻知识》内容丰富、信息量多、版面新、式样活,发行及时,非常适合记者、通讯员和新闻爱好者学习。因此,笔者建议,通讯员要踊跃订阅这本刊物,并应积极向自己熟悉的文友、笔友积极宣传,争取他们也来自费订阅一份通讯员自己的刊物——《新闻知识》。  相似文献   

16.
庐隐 《出版参考》2014,(9):43-43
提到秋,谁都不免有一种凄迷哀凉的色调,浮上心头;更试翻古往今来的骚人、墨客,在他们的歌咏中,也都把秋染上凄迷哀凉的色调,如李白的《秋思》:“……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柳永的《雪梅香辞》:“景萧索,危楼独立面晴空,动悲秋情绪,当时宋玉应同,”周密的《声声慢》:“……对西风休赋登楼,怎去得,怕凄凉时节,团扇悲秋、”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名年轻的供销社仓库保管员。一次,与我同龄的发货员张风英问我有啥追求,我答没有。她建议我业余时间学习写稿,还给我介绍了一位常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 我是华东政法学院的研究生,酷爱法律,但对新闻也同样充满兴趣,平时经常阅读新闻方面的书报杂志。去年12月,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同学的家里与贵刊相识,并为其新颖、别致的栏目设计和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文章内容所吸引,促使我当即决定汇款邮购贵刊。现在我已成为贵刊的虔诚读者,对其中的每一篇文章我都认真地研读、细细地品味,以致达到爱不释手的地步。我确实受益匪浅。但同时我也发现这样一个问  相似文献   

19.
如果人们把图书馆誉为人类“文化的宝库,知识的喷泉”的话,那么,我要把《图书馆杂志》称为图书馆工作者的老师和助手。因为,我在与《图书馆杂志》短短的几年交往中,它给我的帮助确实是很大的。 1988年,我在期刊目录中看到了《图书馆杂志》,出于职业习惯,我怀着试试看的心理订了一本。没想到我阅读了之后,一下子便与它难舍难分。这倒不是因为《图书馆杂志》它样式新颖,内容丰富,而是里面的  相似文献   

20.
我的教练,我的朋友□冯越前几天,我们报社资料室的周翠珍老师对我说:“1996年的《新闻战线》得装订成册了,发现少了第一期,你从家里拿给我们吧。”周老师知道,我十多年来都订阅《新闻战线》,所以一旦缺书,第一个念头就是找我。小局服从大局,第二天我把自己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