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大众传媒日趋娱乐化的社会背景下,加强"新闻立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闻媒体应重申媒体的社会责任,把"新闻立台"方针放在首位,避免节目的娱乐化发展;重申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和新闻价值的选择标准,切实提高新闻媒介的公信度;做好贴近民生的节目,加强受众参与新闻的活动,倡导人文精神,创立品牌新闻节目。  相似文献   

2.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是电视媒体尝试深度挖掘事件的一种新的节目形式。它在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方面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节目形式年轻,但却有电视节目“旗帜”的称号。发挥电视媒体的特长,挖掘节目的深度和新意,要从论点、论据、论证这构成新闻评论节目的三要素入手,即做到:论点单一化;论据形象化;论证故事化。  相似文献   

3.
电视媒介迎合观众"窥视癖"的需求是电视文化庸俗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电视真人秀节目、电视社会新闻、电视法制节目是满足观众"窥视癖"的代表."窥视癖"的节目价值心理根源指向是观众肉身感官的刺激,而非精神层面的价值追求,而后者正是电视"雅文化"形成的心理根源.  相似文献   

4.
王永明 《商洛学院学报》2009,23(5):F0003-F0003
从1998年至今的十多年时间里,国内“说新闻”这一节目形态做了大胆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产生了一批有吸引力的节目,如今说新闻已经成为新闻播音主持的方向和潮流。说新闻作为一种新的播报方式,业界、学界对这一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给它下的定义也不同,但一致认为说新闻就是在新闻规范播音的基础上,融入主持人自己的人生感悟、美学理想的一种新闻表达方式。其主要特点是节奏明快、新鲜感强、分寸恰切、语流畅达。说新闻是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在播音实践过程中的创新,播报方式上的创新,是新闻播音创新变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秦荃田 《现代语文》2007,(6):125-125
12年前,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中曾播发过一段画面,山东省莒南县法院负责人面对镜头宣称:"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北京几家报刊就此登载了一些言论、杂文。《法制与新闻》杂志于1995年第5期刊发了《戏说  相似文献   

6.
美也存在于新闻栏目中,新闻栏目美的表现形式在于新闻栏目的艺术性。艺术性是新闻栏目的形象和包装。新闻栏目的创作人员应努力提高节目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7.
临沂人民广播电台和临沂市政府纠风办公室联合创办的“行风热线”节目,自1999年3月8日开播,到现在已经六年了。这一节目的开办,受到了广大听众的欢迎,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节目开播后,当年就被评为临沂市“十大新闻”之一;2001年和2005年两次被省新闻学会评为全省优秀新闻节目;2002年被评为全省首届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2004年被国务院纠风办确定为全国纠风会议的典型。到目前,全国有12个省的50多个市地政府纠风办和广播电台来临沂考察这一节目。人民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广…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北京卫视<直播北京>这一晚间新闻直播节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节目语料的分析,探究新闻直播节目的性质和特点,进而分析新闻直播节目的情景语境以及情景语境"三语境"下的话语特点.  相似文献   

9.
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是一项既有艺术又有技术的工作,在进行新闻类的节目编辑时,记者或编导要在懂得技术要求的基础上,对画面语言和有声语言进行艺术化的处理,使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更电视化的传达给观念。编导应充分考虑特技、图象资料、动画、现场声、音乐等诸多电视语言元素参与编辑,共同完成对新闻事实的阐述和再现,使电视新闻节目的表现力更加丰富,让电视新闻的节目信息量更大,现场感更强,电视的个性更突出。  相似文献   

10.
熊高  贺威 《河池学院学报》2009,29(3):116-121
众所周知,不论是以阅读为主要特征的报刊文字新闻,或是以听觉为主要特征的广播新闻,还是以视觉图像为主要特征的电视新闻节目都是需要"写"的.与报刊新闻、广播新闻写作不同的是,电视新闻节目写作不仅仅是运用文字语言、文章体裁来述说新近发生的事实,还要运用图像语言和声音语言来表现新闻事实,是多种语言符号的综合运用.这就是电视新闻节目的文本写作.  相似文献   

11.
《壹周立波秀》的新闻娱乐化表现为主持人新闻娱乐化,海派清口创始人周立波人生经历复杂传奇,本人个性张扬、语言犀利,作为节目主持人,满足了受众的好奇心;节目内容新闻娱乐化,该节目对时下热点新闻信息进行娱乐化解读,一针见血,满足了受众的"泄愤欲";节目形式新闻娱乐化,此节目以中产幽默的精神搭配老上海风格的舞台进行演绎,经典又时尚,颇让受众耳目一新。这三者使其具有独特的新闻娱乐魅力。与此同时,该节目要保持足够的生命力,则要细化市场,准确定位,不断在内容及形式上保持创新,避免陷入单调乏味僵局,使受众产生审美疲劳。  相似文献   

12.
新闻类节目是城市电视台的立台之本,而民生新闻则是提高收视率、扩大电视台新闻类节目影响力的主角.近年来,各地的民生新闻类节目纷纷上马,但出色、出彩的不多.真正想做好一档民生节目新闻,主持人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要把主持人打造成栏目最好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13.
上海艺术人文频道24日在沪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将于5月28日起每周一23:30推出读书节目《读书有道》,希望在电子媒介日益盛行的今天,为观众打造一档阅读精品节目,让在沪观众体味不一样的"书生活"。据统计,上海平均每人每年读8本书,读书量位居全国第一,但与欧美许多国家相比还相去甚远。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欧美许多国家人均读书量为每年50本以上。在24日举行的《读书有道》观片会上,艺术人文频道总监陈雨人表示,制作读书节目看重的并不是绝对的收视率,而是希望能做出自己的格调和品位,传达给观众一种理念:阅读并不枯燥乏味,它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且是一种充满趣味的生活方式。据悉,《读书有道》栏目组邀请了出版界、文化界的专家学者出谋划策,节目由"会书友""寻书香"和"书生活"三个板块构成:"会书友"为重点板块,采用演播室访谈形式,由主持人与两位嘉  相似文献   

14.
<正>《新闻深一度》是浙江卫视一档全国首创网络与电视实时互动的深度新闻评论节目。我们对节目进行加工、改造,使其在思想品德课堂生根发芽。一年多来,"新闻深一度"活动从每周15分钟逐渐发展为每周一节的校本课程,从八年级不断扩展至全校各年级,并作为时事教育典型案例在全区推广。"新闻深一度"已成为我校时事教育的代名词。一、形式一变天地宽——凸显主体促合作让时事资源加盟思想品德课堂,是很多教师的共识。为了实现时事教育常态化,我们尝试过课前5分钟时事播报,但单一的线性播报使课堂鲜见思维碰撞的火花。2013年,我们偶然观看《新闻深一度》,就被节目倡  相似文献   

15.
张玲 《宜宾学院学报》2008,8(3):115-117
近几年来电视选秀节目的火爆在业内已是不争的事实,尤其以湖南卫视的"超级女生"和"快乐男生"为代表:居高不下的收视率,丰厚的经济回报,狂欢的社会反应……本文将以该节目为研究样本,分析"悬念"这一手段在节目的策划、包装、运作等各个环节中的综合应用,进而探讨"悬念"在整个选秀节目中所起到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6.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作为国家主持实施的一项工程,大大提高了农村广播电视网络覆盖率,但是其传递的节目内容不能真正满足农民的需求;工程存在传播节目套数少、内容针对性不强、涉农栏目比例小以及农村有线广播萎缩等问题.要提高"村村通"工程的传播质量,必须建立长效发展机制,合理配置资源,增加对农节目数量,提供农民喜闻乐见的节目内容,提高广播覆盖率,增加节目的服务性.  相似文献   

17.
"战地玫瑰"闾丘露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妮 《大学时代》2003,(6):23-24
闾丘露薇(LUQIU LUWEI,ROSE)上海复旦大学哲学系毕业,之后取得香港浸会大学传播硕士学位,加入凤凰卫视后,从此和凤凰卫视的新闻财经节目一起成长.  相似文献   

18.
社会发展与需求会催生新的新闻报道形式,"心理新闻"就是一例.而为论述"心理新闻"存在的合理性,可以正式提出"心理事实"这一概念.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但在实际生活中,所谓"事实"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物理事实,二是社会事实,三是心理事实.传统新闻理论和实践过多强调了对前两类"事实"的报道,而对第三种"事实"有所忽略.所谓"心理新闻",就是时近期发生的、积累了一定阶段的"心理事实"的报道.目前,在新闻实践中,这种新闻产品已经出现,但尚处于感性认识阶段,急需理论上的探讨与完善,以期对新闻实践有所指导.  相似文献   

19.
地市级电视台的新闻报道紧跟时代潮流,为地方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其长期以来形成的"时政优先,主题先行"的基本模式和风格,致使时政新闻播报形式僵硬,节目编排僵化,新闻内容趋同,形式创新不足;面对着来自各种渠道的信息,走"主流化"的路子,地方台的时政新闻等借鉴民生新闻的技巧,转换报道的角度和形式,以满足受众的个人利益,同时,增强其浓度和权威性,时下新闻也能出好新闻。  相似文献   

20.
"减负"这句口号我们已经喊了多年,然而"减负"的成效到底如何?为什么学生的课业负担还是那么沉重?为什么社会的呼吁还是那么强烈?时下教育行政部门又再次重申"减负"问题,并加大了对学校落实"减负"工作的检查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