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际元 《学语文》2008,(3):31-31
纵观近几年高考古诗鉴赏题,我们不难发现,其分值比重呈上升趋势,2006年17套离考试卷中有7套试卷分值为8分,2007年18套离考试卷中有9套试卷分值为8分,而宁夏(海南)卷高达11分,古诗鉴赏题是占整个试卷分值较重的一道题,但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答非所问、表达不到位的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出现。要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在具体鉴赏操作过程中,要努力唱好“三读曲”——审读题目、解读诗歌、通读答案。  相似文献   

2.
名句名篇是2002年高考语试卷中新增加的内容,要求是“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在试卷上占一题,赋分4分。高中教材中涉及到的名篇应是复习的重点,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3.
一、活动目的:帮助学生梳理小学阶段学过的古诗,并适当进行拓展,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古诗的意思。熟记一些名句,增加语言积累。二、活动准备:1将课本上古诗的题目制成复合式投影片,一张为题目,一张为答案,活动时准备好投影机。2学生准备好笔和纸。三、活动过程:(一)启发谈话。中华民族有着灿烂的文化,在这灿烂的文化大花园中,有一个美丽的“古诗园”。今天,我们做个象征性游园活动,到“古诗园”去漫游。先请大家想想:“古诗园”中应该有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诗人,背诵自己喜爱的古诗。教师板书活动课的题目:漫游古诗园。)(…  相似文献   

4.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是2002年高考语文的必考内容。笔者以为只要科学实施如下三条复习对策,还是可以突破“名句名篇识记”这一考点的。一、明确三条原则,突出复习重点。“名句”的范围应如何划定?对1993-1998年高考语文考查的28条名句作一剖析,我们发现了三条基本原则,可供我们组织复习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今年高考语文试卷作了较大的变动,在第二卷新增了一个板块,即增加了名句名篇默写,文言文翻译和古诗鉴赏。如何适应新命题形式的考试,这是广大考生和教师关注的问题。下面谈谈对这个新增板块备考应试的几个问题:一、关于名句名篇默写对这个考点的复习,应注意如下几点:1.范围不要过于宽泛,以课内为主,兼顾课外。中国的名句名篇,浩如烟海,复习时间紧迫,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范围扩展太大。张伟明先生在《2002年高考语文命题展望》一文中指出:“考查默写名句名篇会考虑教学的实际情况,不会故意为难考生,考查的内容应该是考生…  相似文献   

6.
蒋爱红 《现代语文》2006,1(10):123-124
近几年,高考语试卷把“古诗阅读鉴赏”放到第Ⅱ卷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考题都体现出两个特点:一、切入角度比较小,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基础;二、字浅易,抒发的是人之常情,如山水情、故园情、别离情等。但由于答题不规范,学生容易漏掉一些要点,或对于诗歌本身往往只能“意会”却不能“言传”,导致失分严重。本人在教学中归纳出古诗鉴赏答题三步骤,这三种步骤之间类似总分总的关系。下面就各种题型,逐一分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名言名句”题沉寂了几年(1999年—2001年,三年未考),今年又将在高考试卷中出现,这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化的感情”的需要,是培养中学生学素养、增强其人底蕴的需要,也是“学习语言”过程中必要的硬功夫。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电教》2003,(4):4-5
语 语言试卷在开式上仍然是三大块,即古诗默写、阅读和作。古诗默写要注重名篇名句的积累,引导学生注重民族化精神和个人化品格的熏陶培养。言阅读注重考查学生最基本的阅读能力,为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自2002年高考恢复“名句名篇”的考查以来,此项内容的备考得到了空前的重视,但备考效果却不尽人意。科学备考很重要,因此“名句名篇”备考要做到“五要”:一、默写范围要明确很多高三学生见到“名句”就背,看到“好文”就记,以为这样就是在复习“名句名篇”。这恰恰暴露了备考缺乏针对性的毛病。通观恢复“名句名篇”考查的这三年高考题,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名句名篇”的考查以课内为主(三句中占两句),以课外为辅(三句中占一句)。对课内部分,要做到对新版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心中有数;对课外部分,重在“常见”,只要将老师整理归纳…  相似文献   

10.
<正>小学语文课本第十一册第三单元的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其中的“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相信很多同学早就会背;但这首诗中还提到古时重阳节的习俗,如登高、插茱萸等,估计大家就比较陌生了。今天我们就来一一讲解一下。  相似文献   

11.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怕作文,有口头禅可作证:“作文难,作文难,一提作文心就烦。”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怕文言文,有戏言可作证:“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既然如此,不如“以毒攻毒”,让作文与文言文来个资源整合,使两者的学习互相融合从而达到共赢的目的。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尝试将作文与文言文牵手吧:一、与古代诗词牵手,让名句为作文增色新课程实施后,小学生要求背诵80首古诗,中学生要求背诵50篇古诗文。在古代诗词的浩瀚领空中,熠熠闪光的是古诗词名句,这些名句不但寓意丰富而且语句华美,用古诗词中名句镶嵌在作文中,作文将溢…  相似文献   

12.
晓君 《中学文科》2004,(8):45-46
考纲要求背诵的内容很多,但中考试卷中出现的诗词就几句。因此,把握规律、掌握重点是我们复习的一条捷径:下面这些诗词,是近两年全国各地38套试卷中出现的诗词默写题。(其中“米”号表示重复出现的次数)若能熟读这些名句,同学们一定会事半功倍,在考场上对答如流。  相似文献   

13.
古诗诞生年代已久,所反映的事情,小学生难以感知,体会诗意便成了小学古诗教学的最大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们必须注重对学生古诗感受力的培养,循序渐进,最终使他们“入乎其内”,品得诗中“三味”。  相似文献   

14.
2007年参加高考的考生,将2006年高考各套试卷涉及的名句名篇、文学常识题做一做,能够知道高考用什么样的形式考,能够知道高考会考些什么样的内容,这对于参加高考是有现实意义的。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把17套试卷的名句名篇、文学常识题整理于此。  相似文献   

15.
潘娣 《快乐阅读》2011,(5):117-117
近两年,高考语文试卷中古诗的鉴赏题目都是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的,这无疑对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答好这类主观题,考生不仅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鉴赏能力,而且还要有规范、简明、准确的语言表述能力。细看这两年的高考试卷中的古诗鉴赏题,我们可以发现,题目的难度并不大,但考生往往答不对题目,除了不能用简洁明白的语  相似文献   

16.
豆豆新书架     
《新作文》2004,(11)
新书推荐《古诗名句一本通》《谚语一本通》《成语一本通》诞生地方湖南省少年儿童出版社豆豆荐语这是一组集“拼音、注解、插图、例句、典故”于一体的少儿系列丛书。读此丛书,开心长智,能够丰富语言表达,提高写作水平。除此之外,它还可作为我们的资料用书呢!★《古诗名句一本通》中国曾是诗的王国,我国古代诗歌是人类文化瑰宝,此书所收名句更是其思想语言精华所在,它们或富于哲理、或写景优美,或抒情感人,读后能让我们获得思想启迪和文学熏陶。★《谚语一本通》书中所介绍的谚语,是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语言反映深刻的道…  相似文献   

17.
庄雪丽 《福建教育》2007,(12):27-27
古诗文语言精练含蓄、跳跃灵动、意趣无穷。常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之妙,须“高声朗读,以畅其气;低声漫吟,以玩其味”。一个有智慧的语文教师,教学古诗的最好途径是让古诗自己感染学生,让学生与古诗零距离接触。古诗活跃在学生的诵读里,诵读保护了古诗的存在。因此,我们在古诗教学中应提倡诵读。让古诗在诵读中生动起来,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读正确、读流利”的问题。而是对诗的深刻尊重和理解。古人写诗,往往都是在“诵”的过程中完成的。  相似文献   

18.
《游园不值》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 3课《古诗三首》中的一首,作者是宋代诗人叶绍翁。他在诗坛上虽然算不得什么名人,但这首诗构思新颖,语言清晰,趣味浓郁,生动地反映了春天万物旺盛的生命力,成为千古名句。只要我们仔细品味,深入剖析,挖掘其意蕴,就会发现诗人在这首诗中经历了“高兴——扫兴——快慰”的情感变化过程。   南宋的许多官僚地主和名人雅士都有园林,供私人欣赏。本诗描写的园林比较幽静,树木浓密,空气湿润。门前地上,经春雨一洒,就长满了青苔,像铺了绿色的绒地毯。园外都如此之美,园内必然更美。诗人在…  相似文献   

19.
读一点古文     
读一点古文今年高考,语文试卷中有一组填空题,是高中课本上没有而出自先人论著中的古典名句。试卷给出上句,要求接填下句。只要读过一点古文的,这些分简直等于白送。可惜,许多考生望着试题,满脸茫然。胆子大的,干脆押宝猜拳。有的在“桃李不言”后面,填“以人代之...  相似文献   

20.
孟晓东 《考试》2010,(11):18-20
近年来高考名句名篇题呈现出以下几种趋势: 一、主观题占绝对优势 近五年来,只有2007年浙江卷用客观题的形式予以考查,其他试卷全部是用主观题来加以考查。可以预测未来高考对“名句名篇默写”的考查还将主要以主观题形式来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