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近年来,亲子互动真人秀节目成为热门,然而节目所显现出来的父亲角色缺失问题更是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引发大众对父亲角色的重新思考。通过对父亲角色的定位和价值的探讨,找到父亲角色缺失的原因,这些原因来自个人、家庭、社会等方面,可以通过加强父亲自身学习、突破思想禁锢、参与亲子活动、动员媒体宣传等方式唤醒父亲角色的"回归"。  相似文献   

3.
"全面二孩"政策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一次重大转变,生育二孩不仅改变了家庭的结构和规模,而且重新定义了成员的身份和角色.同母职角色的扩展相似,二孩的到来也给传统父职赋予了更多的角色内涵,并推动父职角色的迫切转变.在生育政策转型时期,如何为协助妻子承担更多育儿工作和更好促进两孩成长?探讨父职角色如何转变和在这一转变过程中面...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以来,第二波女性主义运动的扩张、父亲权利运动的崛起、教育溢价的提升、社会媒介的宣传共同推动了“新父职”理念的兴起。父亲被认为应该兼顾经济支持、身心照顾、情感融入等多元职责,这本质是对完美父亲的追求与想象,存在“霸权性”“阶级性”“对立性”等弊端。现实中,“新父职”理念也因其太过理想化而难以实践。尽管父亲参与育儿的时间与情感投入有所提升,但是呈现出“男性化照顾”与“选择性育儿”的特点,母亲仍然是儿童的主要照顾者。家庭友好政策的匮乏、性别文化的固化、经济生产的限制及社会再生产的不公使“新父职”实践成为一场“停滞的性别革命”。为增进儿童照顾中的父亲参与,政府应建立健全家庭友好政策,社会应塑造包容平等的性别文化观念,用人单位应构建支持员工家庭角色的工作环境,家庭应破除“母职天赋”的迷思,支持父子形成“成长共同体”,通过相互陪伴和协助实现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5.
系统探讨了父亲角色对幼儿产生的影响现状,详细论述了如果没有父亲的角色,家庭教育将会产生怎样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进一步对父亲角色的缺失会带来的问题提出了具有可行的方案报告,对于营造适宜的家庭环境氛围,推进整个家庭的健康发展、幼儿快乐成长具有重要进步作用。从而可以为更加深入地探究父亲加入家庭中孩子教育的重要性作参考,最...  相似文献   

6.
随着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数量的逐渐增加,这一群体的问题已是当代社会逐渐凸显出来的新生问题,这其中,留守儿童的道德情感缺失应值得重视,道德情感是沟通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之间的桥梁,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通过问卷调查,对农村寄宿制初中的留守儿童现象进行了归纳,从四个方面提出了解决策略,以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父亲角色投入与儿童的成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父亲与母亲同样,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影响,但是多少年来人们一直把父亲视为养儿育女的局外人。虽然现在人们对父亲角色的重要性有所体验和了解,但仍没有付之于行动。文章从父亲角色研究的历史脉络、父亲角色对儿童一生的重要意义、父亲角色投入现状以及改善现状这四方面来阐述父亲角色投入与儿童成长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幼儿父亲参与父职教育的意愿及其阻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武汉市三所幼儿园140名幼儿父亲为研究对象,运用研究者自编问卷,调查了幼儿父亲参与父职教育的意愿及其阻碍因素。结果显示:幼儿父亲对于父职教育的整体参与意愿偏低;他们最想获得关于父亲的责任与义务及父亲对幼儿的影响、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协助幼儿园发展幼儿多方面兴趣的方法等方面的父职教育;最愿意参加亲子休闲、亲子艺体等活动;阻碍其参与父职教育的主要因素是工作忙碌、时间无法配合、社区与幼儿园很少举办父职教育活动、不知活动信息等。  相似文献   

9.
陈建强 《家庭教育》2002,(10):36-37
父亲对子女的影响并不小于母亲。近年来,标志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深入的亲职教育活动愈见发展,但其中父亲教育仍然未见成型与规模,社会上的继续教育或非正规学习,仍未见有计划地引导男人们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父亲。为了让父亲能积极参  相似文献   

10.
留守儿童问题产生于改革开放之初,随着越来越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城市,带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问题。由于绝大部分留守儿童长期以来缺少父母的关爱,感情缺失严重,甚至影响到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这也必然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情况。因此解决好情感缺失等问题是解决留守儿童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农村留守儿童是特殊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亲情缺失,他们普遍存在着程度不等的心理问题。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档案,完善留守儿童成长发展机制,是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缺失是我国现阶段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的必然结果,其突出表现是学习成绩下降、安全意识淡薄、道德行为失范、人格心理不健全。根源在于家庭监管不力、学校教育缺乏针对性、政府管理缺位。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担负主要职责,还要发挥好家庭、学校教育的作用,治本之策是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为农村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因长期缺乏有力的监护和教育,犯罪现象日趋严重,犯罪件数和人数不断攀升,形势不容乐观,成为了农村留守人口中的突出问题。农村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不仅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而且直接关乎国家的前途命运。因此,这就需要针对这一特殊群体的犯罪特征,深入分析犯罪原因,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有效预防和减少犯罪发生,以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流向大城市、沿海发达地区,据统计,2016年外出务工农民数量达到了28171万,其中相当大的比例已经为人父母,这也造成很大一部分农民迫于现实问题而与子女分离,这些子女交由农民工的父母、亲戚看管,这部分孩子就是人们常说的"留守儿童"。同时,因留守儿童导致的犯罪问题屡见不鲜,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的研究也收到了社会广泛的关注。本文从留守儿童的问题现状出发,分析留守儿童犯罪现象的原因,找出留守儿童犯罪现象的特点,并针对性的提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农村留守儿童亟待关注。留守儿童家长在家庭经济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令留守儿童学业与身心发展陷双重不利境地。学校教育有意无意漠视其特殊性,致使留守儿童学习生活背负更多消极体验。课程内容"城市化"倾向忽略了农村儿童的现实需求。对此,需加大西部农村基础教育投入,拓宽留守儿童教育途径。学校应切实转变教育理念,加强教师培训,完善课程设置。要强化农村父母在子女监护和教育方面的职责,转变其教育观念,适时加强亲子沟通,促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MHT量表对安徽省农村117名儿童进行调查,以考察留守和年级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发现:(1)3分标准与8分检出标准差异显著,表明双基线健康检出标准有很好的实际作用,低分标准可用于预防筛查,高分标准可用作临床诊断的参考;(2)农村留守儿童的对人焦虑、冲动倾向、孤独感及恐怖倾向检出率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表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较非留守儿童严峻;(3)非留守儿童孤独感显著高于留守儿童;(4)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恐怖倾向和身体症状上年级差异显著,并且7年级得分最高,总体呈N趋势变化,表明7年级心理问题最严重;(5)除冲动倾向外,学习焦虑等各因素女生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表明女生心理健康问题相对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由于长期“留守”,缺乏父母关爱和科学教育,留守儿童在身心发展、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教育等方面出现较为严重的问题.留守儿童群体能否健康成长、能否顺利融入主流社会以及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等,不仅关系到数万留守儿童的前途和命运,而且事关我国未来人口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未来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而大力发展城镇化建设、规范城市化进程是最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田野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龙岩市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权利缺失的现状进行调研.结果发现,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权利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学校体育、家庭体育和社区体育;其原因主要为:学校管理层和教师对体育不重视,监护人缺乏体育价值观,村委会干部对农村社区体育的认识欠缺.为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思想观念,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育权利意识,健全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权利保障机制,加大监督力度,不断完善相关的体育权利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9.
学校及教师应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强化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效用,让其在学习与生活中得到更多的关怀,更加健康地学习与成长。对农村留守儿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包括:强化对留守儿童的情感教育、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完善留守儿童家庭结构。  相似文献   

20.
农村留守幼儿家庭社会化功能和情感功能缺失给农村留守幼儿社会化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有必要发挥幼儿园的主导作用来促进农村留守幼儿社会化;且近年来农村幼儿园在政府支持下不断发展、师资水平不断提升,幼儿园主导促进留守幼儿社会化也成为可能。为此,应该发挥幼儿园的引领核心作用,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和家庭资源,共同促进留守幼儿社会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