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锐 《编辑学报》2013,25(5):501-506
学术期刊编辑为提升学术期刊的质量,为期刊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需要在与作者交往过程中,真诚对待每一位作者,尊重作者,想作者所想,加强沟通,公正无私,把作者当作朋友。这也是编辑良好人文素质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编辑人员在处理来稿中与作者的相互易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编辑在编辑加工稿件过程中, 能理解吃透作者的观点,能弄懂弄通审者 的意图,能时时了解读者的要求,则对稿 件的编辑和加工,对稿件质量的提高,对 期刊的出版和发行都是非常有益的。因此 编辑在编辑稿件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站 在作者、审者和读者的立场来考虑问题, 笔者将其称之为科技编辑中的易位法。 易位有三种:一是编辑与作者的易 位,二是编辑与审者的易位,三是编辑与 读者的易位。三种易位中,编辑与作者的 接触、交往、交流是最早的,也是最多的。 本文论述编辑与作者的易位。  相似文献   

3.
编辑工作主要是同稿件打交道,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同作者打交道。编辑与作者从思想上统一认识一道工作,对加快书稿印发和提高书稿质量,是十分有益的。伟大导师列宁同志在这方面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表率。列宁在从事革命活动中,创办过多种报刊,是一位出色的党的报刊的编辑和组织者。他在编辑工作中非  相似文献   

4.
三、对作者个性的态度高尔基作为一位文学编辑的卓越品质之一,是他对作者个性,对作者固有的创作风格非常关心爱护的态度。高尔基是位伟大的艺术家,但他在编辑工作中,从不强迫作家摹仿自己的写作风格和创作手法。他对所编辑的作品从内心充满热情,对作者的艺术形式特点力求理解得更准确、更全面的愿望,可作为他在编辑和评价文艺作品手稿时的特征。高尔基最尊重作家,他认为编辑工作主要是与作者共同配合的工作,而不是代替作者的工作。在编辑加工作品的手稿过程中,高尔基除力求使作品尽量达到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富于艺术表现力以外,还对作家所具有的独立创作精神表示由衷  相似文献   

5.
作者和编辑,多是不见面的朋友。除了以寄稿,看稿,改稿,退稿等方式彼此联系之外,常有书信往来,相互谈创作,谈生活,谈感受,诉说心里话。不少青年作者,往往称编辑为“老师”,其实,作者也是编辑的老师。编辑从作者的来稿和书信中也学到许多东西。最近,我收到一位青年作者的来信,就感到很有教益。信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 “我时常感到力不从  相似文献   

6.
纠错谈趣     
作者都不希望自己发表的文章出差错。如果是原文有错,编辑代为改正,不使作者“露怯”,那没得说,作者自然对编辑千恩万谢。而如果原文未错,发出来反而错了,作者又该如果对待呢? 我最近读了三位作者关于这个问题的议论,觉得颇为有趣,现介绍如下,也许时作者和编辑都不无启示。 三位作者,持两种态度。 前两位是自责,自我检讨。一位在给编辑的信中说:“我的原意是‘……彼苏、柏、亚一脉相承的思想体系与吾孔孟老庄……’,而非‘苏、亚……’,很可能是我在稿子中的笔误或是字迹过于潦草所致。”又说:“‘噫吁 ’被印成了‘噫吁…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出版社的书籍编辑 ,报社的副刊和专栏编辑和刊物编辑 ,都得和作者打交道。某种意义上说 ,编辑成绩之好坏 ,乃至当编辑是否称职 ,都系于编辑和作者之间的关系。笔者忝为编辑半生 ,中经播越 ,实际执业也有二十多年 ,报刊书籍编辑都干过 ,接触过许多方面和各种水平的作者 ,有很易合作的 ,有很难对付的 ,其中颇多甘苦。在处理稿件和作者的关系中 ,我始终信守一条原则 ,这条原则是我入世之初 ,1935年顷 ,受教于当时的《杭州日报》的总编辑凌强先生———我曾多次撰文提起过凌强先生 ,他是一位博学、卓识而奇磊落的学者 ,后来我从沈钧…  相似文献   

8.
人与人之间的深情厚谊,欲达到心灵上的深交以至神交,常常不是一次建立,也非一日之功,而是需要不断培养、不断深化的。一位作者向编辑提供文稿,大多不是一次就画“句号”,以后不再写作、不再与编辑来往了。作者总是在不断研究、不断写作,并不断取得新的成果的。因此,编辑结识一位作者,往往不是一次性交往,而是反复联系,一年、两年、十年、二十年,不断延续下去,成为多年结交、感情深笃的好友。但是,编辑与作者一次性交往或者短时期联系的情形,也是并不罕见的。原因相当  相似文献   

9.
王任叔(1901~1972)先生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也是一位优秀的编辑家,他长期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在近代文化史上产生过深远影响.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人民文学出版社领导期间,他制订了中外古今文学名著的选题,倡议出版中外文学名篇《文学小丛书》以及中外名家的影印文学古籍等,为繁荣出版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的编辑思想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研究,其编辑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编辑是通过作者为读者服务的 王任叔说过:"作家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是通过作家来为人民服务的."王任叔在这里是在强调联系作者、尊重作者的重要性,如果不联系作者、不尊重作者,拿不到稿子,编辑就失去了为读者服务的手段,也就无法履行编辑的职责.同时,编辑也要积极发现、培养作者,为自己的作者队伍增加新鲜血液和力量.  相似文献   

10.
编辑应强化作者意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者是出版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强化编辑的作者意识十分必要。出版工作是出版工作者和作者共同的工作,编辑和作者是同志式的互助合作关系,这是对编辑与作者关系的正确定位。在同志式的互助关系中,编辑与作者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提高出版物的质量,为读者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从编辑的角度来说,编辑要时刻把作者放在心上,要强化作者意识。编辑的作者意识蕴涵于编辑与作者交往的整个过程中,也体现在编辑平常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中。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本叙说编辑工作的故事,讲故事的人,是一位做了半个世纪编辑工作的老人。他的故事极为平淡,都是些“稗官野史、逸文趣事”,却折射出一位可敬的编辑的精神世界。作者黄伊以“敬业和奉献,开拓与创新,是我终生奋斗的目标”为题开篇,是耐人寻味的。作者在书里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天,人大中文系的一位应届毕业生来出版社实习,编辑室主任委托他接待。此时的黄伊,已是从业四十多年的资深编辑,有着丰富的编辑工作经验,但是,他没有向大学生介绍自己的经验,却对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讲述自己用半生心血换得的深切体会:当编辑最要紧的一条,是要…  相似文献   

12.
从文化生态学的观点来看,编辑与作者处在同一个生命、利益共同体中——"合则两利,斗则两伤".但在目前的学术体制和利益格局下,编辑与作者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常常陷入"囚徒困境".一个世纪前,"天才编辑"珀金斯在编辑实践中与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海明威、沃尔夫等的良性互动中所展现的作者本位的编辑理念,为今天编辑与作者建立良好合作关系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13.
宋媛 《现代出版》2008,(6):55-59
学术编辑与作者之间能否实现有效交流,是做好学术编辑工作的非常关键的一步。较高的个人学术水平是学术编辑与作者交流的基础,这需要编辑与作者在导向上取得共识,并在相关学术领域获得话语权;端正的工作态度是学术编辑与作者有效交流的必备素质,在交流中编辑要诚恳相待、不卑不亢:积极沟通是编辑与作者有效交流的现实途径,这种沟通工作贯穿在从约稿到定稿以至刊发后反馈的整个编辑流程中。  相似文献   

14.
在《风雨编辑窗》这部长篇小说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一篇相形见绌的作品压了两期了。有的编辑声言“替作者考虑”,主张将这篇作品发掉。有位领导立即对“替作者考虑”说给予  相似文献   

15.
周少华 《今传媒》2003,(4):79-80
在报刊、图书出版过程中,编辑工作既是其开端,又是其核心。而编辑的工作对象是作者的作品,因此,编辑与作者的关系也就成为编辑工作中的重要主题。从编辑业务的角度看,作者与编辑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作者为编辑的工作提供“原材料”,编辑则将作者的劳动成果进一步加工、制作、包装成适于批量销售的“产品”。但是,在编辑工作中,编辑权利与作者权利也可能发生冲突,这种冲突主要表现在编辑的稿件加工权与作者的作品“修改权”及“保护作品完整权”之间  相似文献   

16.
一句“为他人做嫁衣裳”把编辑工作长久地定位在“被动”的位置上,许多编辑本身也习惯地以作者本位、文稿本位的思想来看待编辑工作,认为编辑工作无非就是选、审、改,出版物的质量最终取决于作者的水平、文稿的质量,编辑即使有能动性,也是非常有限的,充  相似文献   

17.
巢乃鹏 《中国编辑》2012,(4):21-23,42
在传统出版业态中,编辑主体是编辑人员,编辑客体指文稿、作者和读者。编辑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在数字出版业态中,编辑主体、客体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都发生了显著变化。数字出版业态中的编辑实践活动体现出强烈的互动性,形成了以作品为中心,编辑主体(编辑人员)与编辑客体(作者、读者),编辑客体之间(作者与读者)强烈互动的三角锥模式。数字出版业态对编辑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角色要求,带来了编辑主体作用的进一步凸现。编辑主体与编辑客体中的读者元素之间的互动关系,编辑客体中作者与读者之间互动关系增强,这成为数字出版业态中的编辑实践活动的特点所在。  相似文献   

18.
谈谈一部盲人书稿编辑行为的特殊性杨怡《不衬砌引水隧洞设计中的若干问题》(下文简称《若干问题》)一书在作者和编辑的协同努力下,终于与读者见面了。这本书得以出版,确实不易,首先因为作者是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再则,由于作者丧失了借助双眼传递信息,调动大脑反...  相似文献   

19.
鉴于合著来稿署名作者在实验和论文撰写过程中的贡献及角色比较复杂,为提升稿件退修质量和效率,建议科技期刊编辑依据署名作者的实际贡献,结合论文中问题,与多位作者交流沟通,再进行汇总退修。1)明确交流对象,制作交流方案;2)与相应作者交流沟通,与实验执行人交流论文中有关材料、方法及原始数据的问题,与实验指导人沟通解决数据分析及图表中问题,与实验设计者探讨处理前言与讨论所存在的问题;3)由编辑汇总批注交流探讨信息和文字格式修改意见;4)交由执笔人进行全文修订。  相似文献   

20.
浅谈编辑与作者、读者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作者和读者是书刊编辑加工过程中的三个主体。书刊的编辑过程是组织、处理书稿的过程。书稿是作者撰写的、由编辑组织加工以满足读者需要的。编辑在作者和读者之间起着桥梁的作用,因此,编辑工作涉及人(作者、读者)和物(书稿和文献资料)两方面。一、编辑与作者的关系书刊是向社会传播文化的精神产品,它不仅包含着作者的劳动成果,还包含着编辑的劳动成果。作者是直接从事书稿的写作活动,制造具有独创性的智力产品的人。而编辑则需从实际出发,修改作品,使之更优秀、更完善、更能为读者所接受。根据编辑学的观点,编辑和作者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下面3方面:1.编辑与作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作者撰写书稿,编辑对作者的书稿进行选择、整理和修改,从而产生可以公开传播和保存的书刊。作者提供的作品是编辑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作者的劳动,就没有可供编辑修改、读者阅读的书刊;从另一方面来讲,没有编辑人员的加工,作者的作品也不可能成为社会的文化财富、精神食粮。编辑与作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作者的著作活动与编辑密切相关。作者想将他的作品向社会公开发表,想在读者群中传播,首先要经过编辑人员的筛选。编辑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作者的命运:他肯定你,会给你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