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写作道路不平坦。初学新闻写作会遇到许多沟沟坎坎。不知道什么是新闻,怎样写新闻,便是其中的一道沟坎。什么是新闻?怎样写新闻?哪怕你是初次参加新闻函授,只要认真看几遍我们编发的《新闻写作学简明教程》,也会不费力气地作出回答:──新闻是现在新的活的社会状况的写真;新闻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新闻是一种新的重要的事实;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是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播;等等。──写新闻必须选择和提炼主题;新闻一定要新鲜重要及时简短;新闻要用事实说话;等等。这些回答自然都是有根据的、正…  相似文献   

2.
新闻是事实的反映,和文学创作不同,它严格地受事实的约束。因此,生动的新闻,首先决定于生动的事实。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新闻只有几个字:“今日前綫无变化”。事实如此,硬要写得生动就有困难。除非捏  相似文献   

3.
写新闻要用事实说话,是在记者判断这一事件或人物可以作为新闻报道的前提下进行的。这就是说,记者对新闻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的采访,搜集了大量的、生动的事例和材料,但因新闻篇幅有限,以及主题的需要,许多事例和材料不能一一报道,这就要对事实进行推选。一般说,应注意推选如下五种新闻事实: (一)选取“以一当十”的典型事实。我国有句古话:“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孙子兵法以一当十”。这两句话用来衡量记者的采访与写作是很恰当的。记者采访时,应有“韩信点兵”的态度,采访的材料越多越好,目的是写新闻报道时有挑选的余地。  相似文献   

4.
关于新闻报道,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新闻界都有一个共同的传统说法: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需要客观,不能掺入报人的主观意见。对于这一点,报人们都无异议。但同时,新闻界也自始至终有一个意见分歧的问题:判别什么是新闻的标准。有句名言叫“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中外有许多记者、新闻工作者也就此写过不少文章,甚至书与专著。可见,虽然不能编造新闻事实(这是第一准则),但是,各位记者却都有选择新闻的标准。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事实其实只是一个“载体”。记者之所以选择这件事实而不选另一件写成报  相似文献   

5.
观点加例子,这是不少通讯员在写消息时常用的一种手法。用这一手法写出来的消息,不是内容单薄,就是呆板老套,看后让人觉得味同嚼蜡。这类消息究竟有啥毛病?毛病就出在缺少概括上。何谓概括?《现代汉语词典》上解释为: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简单扼要。写消息离不开概括。有了概括就使一篇消息既有骨头也有肉,既有点上经验也有面上成果,显得丰满厚实,简洁明快。概括,宛如衬托红花的绿叶,它能给消息增许多色彩。写消息时究竟如何概括呢?归纳起来有这样几点:概括新闻事实。新闻要用事实说话,但新闻事实并非都是一个个完整…  相似文献   

6.
改进经济报道应从何处入手?有从报道思想上着眼的,有从报道形式上入手的,有从写作技巧上改进的。笔者认为,着力找到一个最佳的切入点。有助于牵住经济新闻的“牛鼻子”。何光先同志在论述十年来经济新闻写作的得失时曾说:“创新,是把新闻写活的关键,也是把经济新闻写活的关键。经济新闻创新,需要以把握经济报道的特点为前提,并注意事实本身的特征,勇于探索立体写作,讲究写作技巧,也就是说要有创新意识。才有可能获得成功。”这是很有见地的。如何创新,即要找到一个结合部,一个突破口,把经济新闻本身的特点和经济事实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这个结合部和突破口就是经济新闻的切入点。如何寻找这个切入点?根据许多成功的经济报道的经验和笔者个人的体会,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7.
新闻要想赢得更多的读者,除新闻事实要具有新闻的典型性、独家性、时效性等特性外,而更重要的是把新闻写活,来增加新闻的可读性。怎样把党刊新闻写活呢?笔者认为,总体来说,就是要多表现、少陈述。而表现事实是有许多方法的。写活党刊新闻要掌握技巧,具体从以下方面入手。一、选新颖的角度作者要把新闻写活,在写作之前就必须选一个新颖、奇巧的角度。如笔者编辑的刊登在2013年《今日新疆》第12  相似文献   

8.
记者写新闻,往往都是有结论的,虽然是客观报道的形式,但记者对新闻事实有自己的明确见解,只是不直接挺身而出发表意见罢了。这就是平常所说的“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合后仍需遵循这一规律。  相似文献   

9.
无论是专业新闻工作者还是业余通讯员,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当你面对一个或几个新闻事实时,怎样才能抓住其实质,使其成为有价值的新闻报道。这确实是许多从事新闻工作的同志自觉不自觉地在现实中探求的问题。的确,同样的新闻事实,有些人写了,很快即见诸报端,而另一些人写了,却变不成铅字。这是为什么呢?笔者以为,最主要的恐怕要数没有掌握好新闻角度的选取这一问题了。那么,如何选取新闻角度呢?  相似文献   

10.
读了《新闻知识》今年第四期龚志聪同志关于新闻作者署名的文章后,自觉受益非浅。但对作者一定要署真名实姓这一点不敢苟同。首先我以为新闻作者署名不是新闻事实的组成部分,一般不具有新闻性。‘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根据这个定义,一条新闻具备了‘新近发生’、‘事实’、‘报道’这三点就可以了,至于是谁报道的无关紧要。作为作者,人人都应该是平等的,读者要看的是你的文章,而不是看你有什么职务,代表了谁。十年动乱期间,人们看报总要看谁写的,有什么背景,这种苦头我们已经吃够了。一个农民或一个县长写了一篇新闻稿,在本单位也许是新闻(其实不应该成为新闻,相信随着全民文化水平的提高,这  相似文献   

11.
我干新闻这一行已经八年了 ,与许多同行一样 ,先当记者 ,后做编辑。在长期编辑记者稿件 ,我发现许多记者在采访公务活动尤其是会议时最易犯的毛病之一 ,即罗列许多程式化的“新闻”事实 ,而把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湮没了。在一般公务活动包括各种会议的采访报道中 ,我们不应有闻必录 ,有录必报 ,而应透过其大量的、纷繁琐碎的一般事实去捕捉那些真正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实。在整个新闻采写的过程中 ,我们要从两个方面做工作 ,一是搜集什么 ,一是抛弃什么。这一肯定和否定相结合的过程 ,实际上是选择最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实过程。1995年冬…  相似文献   

12.
关于新闻报道,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新闻界都有一个共同的传统说法: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需要客观,不能掺入报人的主观意见。对于这一点,报人们都无异议。但同时,新闻界也自始至终有一个意见分歧的问题:判别什么是新闻的标准。有句名言叫“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中外有许多记者、新闻工作者也就此写过不少文章,甚至书与专著。可见,虽然不能编造新闻事实(这是第一准则),但是,各位记者却都有选择新闻的标准。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事实其实只是一个“载体”。记者之所以选择这件事实而不选另一件写成报道,是因为这一事实能够“载”着记者想说明的问题、记者认为应该提出的呼吁、记者对社会的思考和认识奔向读者。如果把这些统称为记者想带给读者的“信息”的话,可以说,新闻事实作为载体,它能载的信息量越大,它的“新闻价值”就越高。我自称这一观点为“载体论”。  相似文献   

13.
一、评论本体属性对独立品格的要求新闻评论的本体属性也对新闻评论者的独立品格提出了要求。要厘清这一问题,有必要掌握新闻评论的根本特性。一是新闻评论依赖事实的新闻性。新闻评论,顾名思义就是评论文章中涉及的事实具有新闻性,这也是新闻评论区别于文学创作和理论研究的根本属性。新闻评论所选用的事实需要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只有这样针对事实所发的评论才有针对性,才有说服力。选择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实作评论,是写好一篇评论文章不可少的基本前提。新闻评论依赖的事实主要有以下几类:新近产生的事物、新近消亡的事物、新近发现的事物、新近变动的事物、新的经验和新的问题等。二是新闻评论传播的时效性。所谓新闻评论传播的时效  相似文献   

14.
提到新闻官司,现在有种说法,认为是记者写新闻时表述观点太直露,直接亮明自己的观点,容易授人以柄。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写新闻要不要有观点?怎样在新闻中表述自己的观点? 新闻要不要有观点?回答是肯定的。有人说过,新闻事实好比是在公路上行驶的车子,只有载着观点才能远行。如果新闻事实没有观点,就好比空驶的车子  相似文献   

15.
“画蛇添足”历来是新闻写作的大忌,新闻应该让事实说话。如果在事实上妄下断语,或者主题已明再来一番议论,这种“蛇足”于新闻非但无益,而且有害,这已是新闻写作之至论。在新闻改革中,许多同志注意排除多余的议论,削枝强干,用事实说话,形成了很好的写作风气。但也有把新闻中的议论一概视为“蛇足”而加以排斥的倾向。有的新闻看起来热热闹闹,事实俱在,却缺少几句点题之笔,未能给人带来深沉的思索。看来新闻中一概排斥议论,是会把新闻写“平”的。试比较两则新闻: 一则载于《瞭望》杂志。报道说:“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在去年调整学校中层领导班子时,根据十八名担任处长和系主任的正副教授的实际情况,免去了他们的行政职  相似文献   

16.
一个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新闻,必定是新闻报道的主题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而报道主题的提炼与表达,全取决于新闻编采者的功夫。从哪一个角度可以更好地呈现新闻事实,把新闻写深写透写活,使之更好地表现出更深的新闻价值,这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17.
最近,学习胡乔木同志多年前写的《人人要学会写新闻》一文,很有感触。胡乔木同志在文中说:“学写新闻还叫我们会用叙述事实来发表意见。我们往常都会发表有形的意见,新闻却是一种无形的意见。从文字上看去,说话的人,只是客观地、忠实地、朴素地叙述他所见所闻的事实。但是因为每个叙述总是根据着一定的观点,接受事实的读者也就会接受叙述中的观点。”可惜多年之后的今天,我们新闻工作者在学会用事实说话这方面,仍然做得很差。去年初,乔木同志在给新华社领导同志的一封信中,再次提出了“新闻总是要客观地叙述事实”的意见。由此可见,在新闻界深入地议一议这个问题,对促进我们新闻的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刘保全 《新闻实践》2007,(10):55-56
用事实说话,这是中外新闻界所公认的报道基本原则之一,是新闻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新闻靠事实影响受众,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工作者最主要的基本功就是要善于用事实说话。对此,中国记协原主席吴冷西曾指出:现在我们有的记者不会写新闻,特别是不会用事实写新闻。他以徐州酒厂女工吴继玲在粉碎葡萄时一只手被机器截断后,在各方大力协作下送到上海抢救的报道为例说,这一事情本身就已  相似文献   

19.
写新闻的根据只能是事实─—与李文喜同志商榷罗纲新闻中有“生活真实”吗?从广义上讲,作为“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的新闻,当然报道的是社会生活中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但是,具体到李文喜同志在《新闻界》1995年第二期上以《新闻中有“生活真实”》为题发表的文章...  相似文献   

20.
从新闻写作的规律和要求来说,写一条新闻总得有个“根据”或出处,表明报道的事实一有来源,二是新鲜的。否则,报道的事实缺乏“根据”或出处,既难突出新闻的“新”,甚而还会构不成“新闻”,同时又使读者感到新闻无来源,对它的可信性产生疑惑。因此,写作时应当努力交代出“新闻”产生的“根据”或出处,这便是新闻中的“由头”。可是,从报上常看到没有“新闻由头”的新闻。例如,今年2月3日《北京晚报》一版刊登新华社播发的一条新闻就有这个问题。先看新闻的开头:“北京市工业企业全面推行以‘两保一挂’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