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3年10月23日,中国近代史上一颗耀眼的明星陨落了。她就是宋美龄,宋氏家族手中的王牌,孔家智囊的筹码。她发起了“新生活运动”,被誉为“改革的旗手”:她参与组建了中国航空部队,被称作“中国空军之母”;她更以其迷人的风采和魅力赢得了美国的支持,被赞为“最值钱的演说家”。  相似文献   

2.
薛宝钗是封建制度的“补天”,客观上又成为一个“拆天”。薛宝钗的“补天”行动首先表现在以金钱为纽带,“施小惠”而“全大体”;其二是不厌其烦履行“劝人”职责;其三是恪守主仆之分,维护封建统治等级制度。与此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她的封建阶级忠实女儿的行动,在客观上即起到了“拆天”的效果,突出反映在她对自己爱情、婚姻态度上,对贾宝玉心动神摇、不能恪守女德、开始了与封建淑女不相称的疯狂追求。但这绝不是她个人的偶然举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3.
乔尹 《留学生》2009,(8):52-53
说起影星钟丽缇.人人赞她是玉女,她不但会拍戏,还会讲多种语言.和化妆师说广东话;和助手说普通话;和记者说英文;和摄影师则以法语沟通。  相似文献   

4.
潘英 《现代语文》2007,(5):48-49
蔡丽双的散文诗大致可分为抒情散文诗和哲理散文诗两种。她的抒情散文诗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在对“美”的追寻中熔入了深刻的生活感受;她的哲理散文诗将自己的发现同生命的体验结合在一起,在对“爱”的表达中体现了独特的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湖北教育》2005,(7):91-94
王钊老师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悟”性好,她勤奋、刻苦,肯动脑、善思考。总之,爱“悟”,且善“悟”,从“悟”中求真、求实;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文体发展史上,“颂”“赞”二体的流变及其体制是极为复杂的。《文选》与《文心雕龙》作为极其重要的选本和批评专著,分别对之进行了专门的评录。本文拟就此作一比较研究,着重分析其异同,并对“颂”“赞”二体的流变和体制特征作一揭示。  相似文献   

7.
小李原是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她到哪儿,哪儿就有笑声。她兴趣爱好广泛,是体育尖子。小李的语文素养也挺优秀;阅读理解能力强,课堂上那些有挑战性的问题她总能理解得八九不离十;文笔好,她的每篇作文几乎都能作范文,还有习作在《常州日报》上发表,常引得同学们围着她讨教……可是,自从升入六年级后,却发现她常会发呆,走神,出现了好几次“没带”作业现象,看老师的眼神是躲闪的。  相似文献   

8.
赞可夫"教学与发展"思想对物理实验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十分重视通过教学活动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技巧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发展。按照赞可夫的解释,这种“发展”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沿着上升的线路,由旧的质的状态到新的更高的质的状态的运动,更新的过程,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消亡”,他强调“我们的时代不仅要求一个人具备广泛而深刻的知识,而且要求发展他的智慧、意志、情感,发展他的才能和禀赋”,进而促进他们全面和谐地发展。赞可夫尤为强调的是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发展又都是和我们的实验教学相联…  相似文献   

9.
被遗忘和被发掘的张爱玲;张爱玲小说关注了日常生活中的“人”:在从古典文学传统意义上的“道德人”到90年代“欲望人”的历史链条上,张爱玲小说表现的是一个有着旧中国印记、同时又带有欲望倾向的“现代人”,她和她的作品因此在文学史上获得了一席之地;张爱玲同鲁迅在历史精神上的连接与分离,显示了文学对“人”的探求在人生另一面上的推进,从而在一个较为深入的层面奠定了张爱玲的文学史地位。  相似文献   

10.
蜜蜂和蚂蚁     
人们喜欢蜜蜂,爱赞蜜蜂。画家画了许多采蜜图;诗人写了许多赞蜂诗;连刚会说话的三岁小孩都在说:“我们的生活比蜜都甜。”蚂蚁们看到这种情况,非常忌妒(jìdu),心里一直搁着一个问题:蜜蜂每天一早出工,我们也一早出工,蜜蜂每天到晚回窝,我们也到晚回窝,为什么人们只赞蜜蜂,不赞我们蚂蚁呢?蚂蚁想啊想,但一直都想不明白。总觉得人们偏心,不公平。有一次蚂蚁到花枝上去觅食,看到一只小蜜蜂“嗡,嗡……”地飞来采蜜,就很快走过去气冲冲地说:“喂,蜂儿,我问你个问题。”“啥问题呀?”“我们蚂蚁勤劳不勤劳?”“当然勤劳啦。…  相似文献   

11.
王长福 《学语文》2011,(5):24-24
古今文人辞赋中对酒的歌吟咏赞可谓不胜枚举:或文雅如“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或浅近如“酒逢知己干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或缠绵委婉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或粗放直露如“感情深、一口乔,感情浅、添一添”;或情真意切如“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相似文献   

12.
袭人是宝玉身边最有影响的大丫头。她温柔体贴,在饮食起居上一心一意地服侍宝玉,千方百计讨其欢心,成为宝玉不可缺少之人;她的城府甚深,并且能领会贾府统治希望宝玉承官袭爵的意图,自觉主动地规劝宝玉走“仕途经济”的道路,因此深得统治的欢心。  相似文献   

13.
她是一个农村娃,在今年的中考里,她考上了城里的一所中学,她是村里第一个跳出农门的娃。她没有爹,只有一个憨厚老实的娘。她考上了城里中学,娘自然很高兴,逢人便夸:“俺那娃啊,考上了城里的中学咧!”她听了很不自在,特别是那“娃”字,自己都是十四岁的大姑娘了,还“娃,娃”  相似文献   

14.
四年前,我任初一班主任。可开学不久,班上就发生了一件事:特困生叶小静放在文具盒内的十元钱忽然不翼而飞了。望着叶小静哭得通红的双眼,想起以前几届学生常在教室里失窃物件,我觉得应以这“十元钱事件”为契机,对学生进行一番思想教育。  于是,我暗地里找到对侦探小说颇感兴趣又具有一定逻辑推理能力的叶红,由她任“探长”,组织成立“福尔摩斯侦探小组”,要求他们一周之内“破”此“案件”。  这下,叶红和她的组员们忙开了:他们常常聚在一起,窃窃私语,低声争论;又常常走进同学中间,个别摸底,明查暗访……五天后,叶红…  相似文献   

15.
鲁四老爷的"表里不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四老爷是《祝福》的重要人物,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主要因素。鲁迅先生对这个形象的塑造,着墨不多,仅仅是抓住其“表里不一”的特征进行反讽。作者的这种匠心有着深刻的用意。反讽之一:言与行的表里不一祥林嫂曾两次来鲁家做工。第一次鲁四老爷就“皱了皱眉”,对新寡的祥林嫂生厌,因为祥林嫂不是为丈夫殉节的烈女;第二次鲁四老爷也“照例皱过眉”,并且判定她为“伤风败俗”的罪人。对祥林嫂的两次来做工,鲁四老爷都是不高兴的。在他眼里,祥林嫂已是不干不净的“浊物”,是不吉不祥的“丧门星”,可是,两次他又都接纳了她,接纳的…  相似文献   

16.
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坛,由于社会政治的原因,呈现出了“解放区文学”、“沦陷区文学”和“上海孤岛文学”三足鼎立的局面。而苏青作为“上海孤岛文学”中一位重要作家,其独具个性的创作、独特的视角,在备受读者关注的同时也引起了许多争议。而大家关注的多为她的大胆直率、她的女性思想,殊不知“世俗化”也是其作品的一大特色。她的作品中多日常生活琐事、饮食男女、婚姻生育等,这些构成了她作品中的“俗”世界。文章将着重探讨她作品中世俗气的形成、特点及其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们班是“联系实际五步训练法”实验班,每个学期都会开展许多长知识长技能的中队活动。最近举行的“我做合格的小公民”主题队会可是素质教育的大检验,精彩极了!在活动课上,同学们一会儿跳舞,一会儿劳技表演,一会儿唱歌,一会儿朗诵。看,舒舒同学体操表演,一个720度的转体赢得阵阵掌声;瞧,菲容同学捧来了她刚插好的花,真有点匠心独具呢;听,铮铮之音,如空谷山泉,原来是怡菲同学正在用古筝演奏;呀,郑轩等三人写的对联多么刚劲有力,不愧是我们班的“小书法家”;咦,好香啊!原来是筱宇同学已煮好了香喷喷的面条。让人赞不…  相似文献   

18.
扫眉才子,指有文才的女子。王鸿《柳絮泉》:“扫眉才子笔玲珑,蓑笠寻诗白雪中;絮不沾泥心已老,任他风蝶笑东风。”诗中的“扫眉才子”指李清照,她是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能诗善词,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蹊径.语言清丽。该诗前两句甚赞其文才.后两句隐括其人品:“清丽其词,端庄其品”,不愧“一代文宗作女师”。有《漱玉词》、《易安居士文集》、《李清照集》问世。  相似文献   

19.
杨佳瑞 《作文》2023,(48):10-11
<正>欣赏她的才华,由此记住了她;沉醉于她的爱情,所以靠近了她;倾慕于她的人格,最终才爱上了她。人们叫她“清照”,我偏爱唤她“易安”。幻想着每喊一次易安,都能减少她那前世未安的苦痛。于是又想若有来世,只愿她平安度日,清浅,安然……初读易安词,我被她的才华深深吸引。关于时光,她言“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关于情感,她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凄凄”;关于理想,她言“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关于家国,  相似文献   

20.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我们会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些教师上课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教学环节处理得当,但讲课枯燥乏味,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究其原因,就在于“照着教学法办事,做得冷冰冰、干巴巴的”(赞可夫语)。教学缺少“情”,就如同一个人,虽五官端正,却没有“神情”,会给人以面黄肌瘦、病弱无力的感觉。为此,我们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倾注更多的“情”,使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