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长期以来,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了“抓两头(优等生、后进生)。带中间(中等生)”的工作习惯,过分强调“两头”,忽视对中等生的关注,客观上造成了“忙两头,丢中问”的后果,使部分中等生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应引起高度重视。中等生主要有以下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做班主任的过程中,我们也许最为重视的是"两端学生"--优秀生和学困生,而那些班主任最为放心的中等生,却是容易被忽视的一个群体,许多心理问题也往往产生在中等生身上.  相似文献   

3.
目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一般会备受老师和家长的重视,学习成绩差的孩子,也会备受老师和家长的关注。唯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中等生,往往处于被老师忽视的位置,备受冷落。这个"普通"的"特殊群体",教师如何关注"中等生"呢?  相似文献   

4.
浅谈"中等生"的心理问题及疏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中等生”心理问题的思考 1.“中等生”的消极心理特征 在情绪方面:他们的心态一般比较平和.大部分“中等生”起初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与肯定,但当教师忽视对他们的关注时,学习的热情逐渐减弱,消极的心境产生.  相似文献   

5.
关注中等生     
杨亚捷 《班主任》2006,(6):18-19
在班级管理中"抓两头,促中间"实际上是忽略了中等生,而中等生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班级管理中应有其相应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一、中等生心理特征的分析 中等生的情绪一般较为平和,易安于现状,但有时也表现出学习动机不稳,学习热情起伏不定。由于他们缺乏足够的成功体验,因而主动克服困难的信心不强,意志也不够坚定,遇事缺乏果断;课堂上中等生往往习惯于扮演旁观者的角色,甚少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性格趋于内向。中等生较易发生的心理问题有:  相似文献   

7.
一、激活的入手点--打破心理定势 1.正视差异,改变"配角"意识.在数学教学中关注中等生的发展,前提是了解每一位学生,正视班级学生间的差异.学生作为一个生命的个体,必然存在着差异,教师也要充分地认识到,学习中诸多因素造成了这些学生的差异.班级里存在着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并非要求我们把它拉齐扯平,他们都是课堂中平等的主体,我们追求的是让中等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更好的发展.无视差异势必会造成"一刀切"、"齐步走",挫伤中等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教师要引导中等生正确认识自己与其他群体的差异,特别是要看到自己身上的长处,以此悦纳自己,不再活在优等生的光环的阴影下,消除"配角"意识.  相似文献   

8.
中等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能上能下,能强能弱,是班级的"潜力股".要想提高班级的整体成绩,就要重心下移,更多地关注中等生.通过"打破"对中等生的心理定式",打通"中等生的思维障碍,更多地关注中等生,从而大大提高中等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其学习潜力,提高班级的整体成绩.  相似文献   

9.
关注中等生     
<正>在班级中,优等生往往会得到教师的格外垂青,而差等生会受到教师的耳提面命,相比而言,成绩中等的学生往往成为"沉默的大多数",但是他们内心深处也都有个性表达的迫切需求,强烈渴望被关注。本文拟对"中等生现象"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对策,敬请广大同行指正。如果说优等生和后进生是班级中的两个特殊群体,那么中等生就是普通的群体。他们学习成绩表现平平,但在人数上占绝对优势,也常常是教师忽视的对象,这  相似文献   

10.
由教师以"教"为主到以学生的"学"为主的根本性转变过程中带来了各种教学上的问题:优等生的数学学习往往不成问题,而中等生则由"不相上下"到"两极分化"最后"天上地下"。如何开发中等生是每位教师所必须面对的问题,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也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结合教学实践从中等生的形成因素和开发中等生的对策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一个班级大家庭中,数十个学生当中由于种种因素造成学习成绩不可能处于同一个水平,客观上存在"尖子生"、"中间生"和"学困生"。"两头尖,中间大"这一教育现象正说明一个班的大部分学生属于"中间大"的"中等生",不少教师对品学兼优的"尖子生"给予过多的关心、注意甚至是呵护,另一个方面,"学困生"也已经引起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因此关注"学困生",也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常抓不懈的工作。当今,"培尖补差"工作开展的如火如荼,而更多的"中等生"被我们教师所忽视。  相似文献   

12.
班集体中大面积的中等生,他们由于心理上的一些原因,常常无意识地把自己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才干给淹没了,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就无法培养出大批的创造型人才.在这个问题上如何办为好呢?我的尝试是这样的:创造课堂教学的最优环境,调动中等生的思维积极性,让他们在享受成功的乐趣中加强创造意识.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但过去我并没有使中等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主动发言的常常是优生,点名发言的又往往是差生,中等生只好袖手旁观,不去主动、积极地思考.现在,我坚持"自学课文——发现疑难——提出问题——疏导点拨——自由  相似文献   

13.
切实加强中等生工作,对搞活教育有着重大的意义.近年来,我们着重在初中阶段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把大面积的中等生组织到课堂学习的网络中来.以前,一些科任老师讲,课堂讨论开展不起来,大多数中等生懒于思维,做课堂学习的旁观者、局外人.怎样"使所有的学生都思考,进行紧张的脑力劳动"?(苏霍姆林斯基语)我们与科任老师配合,改变男女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SCL-90对563名学业中等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有9.59%的学业中等生有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敌对、人际关系敏感等症状;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在年级、学校类型上存在差异,在性别、分科上无明显差异;初二、重点学校学业中等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相似文献   

15.
从教十七年,送走了十二届毕业班,也算是桃李满园了.我为"优生"的成绩骄傲.为"差生"的进步自豪.却对占班上大部分的中等生充满愧疚.多少次偶遇昔日的学生,曾经的"优生"或"差生"我能直接叫出他们的名字,而对热情地与我打招呼的中等生却无法叫出他的姓名,真是尴尬.  相似文献   

16.
老师在个别辅导时常提及的是要"提优补差",而往往忽略了中等生的潜力。要知道中等生在班级中是一个大群体,他们的潜力也是无穷的,如果我们老师能把他们放在心中,给他们机会,激励他们,那么这些中等生就能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关注中等生     
“要奖金重视优等生,要常规狠抓后进生,要省事忽视中等生”,这是许多班主任的共同想法。其实,中等生在班级同学中占大多数,班级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班主任必须关注他们,在他们身上多下工夫。一、一般情况下中等生具有以下一些特征1.渴望被老师和大家关注中等生既不能凭借优秀的成绩引起老师的关注,也不会违反校纪校规招致老师的“特殊照顾”,他们总体上表现为成绩不孬不好,安分守己,听话,默默无闻。由于老师在教育教学中无暇顾及他们,他们常常有被冷落和无人过问的感觉,获得别人的理解、信任和尊重是他们最渴望的。2.缺乏自信,…  相似文献   

18.
目前,学校在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学工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对中等生有所忽视。这表现在不论是学校工作计划总结,还是班主任的计划总结,几乎涉及不到中等生的教育问题。其实,中等生从来不是铁板一块、死水一潭,有时思想会不稳定,呈现两头分化。我们教师就不能只顾两头,丢了中间。抓中等生的教育就要研究中等生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也处在不上不下的中等水平上,比较一下,这与中等生有许多类似之处。一、处于中等生活水平的人,大部分都希望生活能提高,中等生同样具有渴望进步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羡慕优生成绩,希望得到老师…  相似文献   

19.
在班级管理中,学习成绩中等、不太爱表现的"中等生"很容易被班主任所忽视,成为"沉默的大多数".原因不仅在于班主任对班级的被动管理,还在于班主任的情感偏向以及对"中等生"的认识偏差有关.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改进工作方式,改变中等生在班级中被动的存在方式,让"沉默的大多数"活跃起来.  相似文献   

20.
优化中等生     
中等生他们既不像尖子生那样颇得教师喜爱,也不像后进生那样让教师伤脑筋。对大部分中等生,教师常常任其自然,对他们的长处熟视无睹,对其缺点错误也心不在焉,使中等生陷入受冷落的尴尬境地。殊不知,中等生的心理共性是不成熟、不稳定、意志薄弱、可塑性强等,在他们身上,希望与危险并存。如果我们能够热情关心,积极引导,严格要求,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条件,用心拉他们一把,他们就可以同优等生一起进步;如果我们对他们不闻不问,放任自流,特别是在他们遇到困难挫折或受到外来不良影响时,我们没有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他们就会失去充分发展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