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伟 《中学教学参考》2014,(21):118-118
<正>一、引言德国著名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德育和智育在教学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相辅相成的。教育部的《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也明确指出:职业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然而,职业高中的学生在辨别美丑是非上还存在一定的误区,他们对事情的判断往往偏激,需要各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帮助  相似文献   

2.
学科德育渗透是学校德育工作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学校是以教学活动为主要特征的.教书育人是学校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德育的基本规律。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作了“教育性的教学”和“教学性的教育”的理论概括:“教学如果没有道德教育,就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教育”;“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失去手段的教育”。原苏联教育家加里宁也指出:“教师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  相似文献   

3.
科任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力量。科任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工作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课外活动和教师的人格的直接影响等三个方面。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德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最大特点,也是最有效最经常的组织形式。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是教学具有教育性规律的反映。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在我国,任何学科的内  相似文献   

4.
科学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就是一种失去了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这句哲言精辟地阐明了教学与教育的关系,教学是实施德育的主渠道。一、德育进课堂的理论依据1、德育进课堂是教学规律的要求。在教学中“传授知识与提高思想觉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这一教学规律要求在课  相似文献   

5.
陆品玉 《考试周刊》2013,(57):104-104
<正>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情感和需要、传播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工具,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也流露了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认识。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教学,就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德育的渗透在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无学之德无根,无德之学无魂"。进行德育渗透,英语教师  相似文献   

6.
《广西教育》2009,(35):24-24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叶飞在《课程·教材·教法》2009年第8期上撰文指出,学科德育指将道德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中,从而实现各科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相融合的一种德育形式,其开展并非轻而易举,要考虑到各个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7.
<正>赫尔巴特曾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赫尔巴特的话揭示了学科教学和德育之间手段与目的的关系。而当前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学科德育实施的效果不是很理想。通过实际考察发现,主要原因在于许多教师对学科德育的内涵还缺乏应有的理解,不能从语文教材中发掘有效的德育内容;实施过程中策略运用不当,存在着语文教学与德育两张皮的现象。那  相似文献   

8.
赫尔巴特曾经说过:“教学中如果没有进行德育渗透,那它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德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讲授知识,还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自然巧妙地将德育内容寓于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使德育工作在学生的品德形成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我认为要突出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赫尔巴特曾经说过:“教学中如果没有进行德育渗透,那它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德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讲授知识,还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自然巧妙地将德育内容寓于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使德育工作在学生的品德形成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我认为要突出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一、可行性 1.《中小学德育大纲》规定:“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各个学科的知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点,思想形成了学科知识的内在属性,它们互相融合,互相渗透,脱离了教材谈德育是空洞的说教;反之,没有德育的教学,智育也是苍白的。  相似文献   

11.
赫尔巴特曾经说过:"教学中如果没有进行德育渗透,那它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德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作为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讲授英语知识,还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自然巧妙地将德育内容寓于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使德育工作在学生的品德形成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必须具有德育意识,在教学过程中,事事留心皆德育;在德育意识的支配下,才能自觉而巧妙地把德育内容融会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2.
张欣 《天津教育》2012,(12):52-53
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就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只是失去了手段的目的。""润物细无声"应该是对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的最佳描述。英语作为一种外来语言,本身就带有鲜明的文化差异元素,学生要学好语言必然会受到相应的文化因素的影响,要在这个前提下进行德育渗透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教师具备较强的德育渗透意识,善于捕捉教育契机,合理开发教学资源,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无痕渗透和有目的的培养,就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收获  相似文献   

13.
在学校教育中,实施德育的途径主要有:一是对学生进行直接的道德教学,即通过专门的德育课系统地对学生传授道德知识和理论;另一种是间接的道德教育,主要通过教师学科教学和校园文化生活等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因此,学校加强德育工作的一个环节便是充分发挥包括英语在内的学科的德育功能,德育的渗透又将促进教学效果的改善。下面就如何在英语学科教学中,从教师、教态、教法、教材等方面进行德育渗透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14.
将学科德育定义为"加法式"的学科德育或"专门化"的学科德育,在逻辑和实践上都存在着诸多问题。学科当中天然内含着德育,或者说德育是学科的内在属性,这种理解更能够体现学科德育这一概念的实质。学科德育中的"学科"和"德育"是一体的,二者统一于教育本身是一种价值实践活动这一规定性。学科德育中的德育更多是作为学科教学中自然流淌出来的育人效果,并不是对学科教学目标的僭越。学科德育主要有直接德育、间接德育和隐性德育三种主要形态。学科德育归根结底是要求学科教学回归教育的原点,即使人向善。学科德育就是确保每一个具体学科的教学,都必须体现自身的教育属性。  相似文献   

15.
德育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重点。语文教学就学科特点来讲,在德育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语文教材具有很多很好的德育内容,是语文课进行德育活动的有利条件。其次,语文教学的各个重要环节均可实施德育活动。再次,语文课外活动是加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手段之一。语文教师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因此,德育工作对语文教师有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德育工作要真正落到实处,需要每位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有机开展德育渗透,使德育工作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文章以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两个案例入手,剖析了当前学科德育渗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学科教学中开展德育渗透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学科德育是指在学科教学活动中,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宗旨,把握德育时机,利用德育资源,使德育成为教学的有机成分,强化学生的德育工作,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采取有效方法,在学科课堂教学过程中巧设德育点,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学科德育是学生在学科学习中通过自我感悟或在教师引导下领悟,逐步内化生成的具有学科特征的道德与品质,是学科教育中所能企及的德育部分,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设计,但又不刻意而为.学科道德教育的应然诉求可归结为积极求实的生活处事、刻苦不懈的人格品质和民族使命的理想情怀这三个层面.但是学科德育的有效践行还面临若干实然困境,主要包括学科道德教育的价值还未得到普遍认同和教师的学科育德素养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这两个方面.为此,可从优化学科课程评价以凸显学科道德教育的价值,完善教师教育机制以提升教师学科育德素养,以学科知识为载体来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相互融合等三个路径入手,更好地在学科教学中实现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9.
吴凤莲 《广西教育》2008,(36):24-25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高等职业教育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而在学科中进行德育渗透是教书育人的重要手段。高等职业教育缺乏独特完善的德育体系,因此加强学科德育渗透工作便变得十分必要和紧迫。实施学科德育渗透应提高教师的思想意识,发挥德育主渠道作用和教师表率作用,加强职业道德和人文素质教育,突出“实践性”教学渗透,充分挖掘学科及教材蕴涵的德育内容。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德育是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科教师的教育教学不能重智轻德,要坚持德育为首的原则,发挥学科教学的特点,采用恰当的方式渗透德育。把德育与学科教学有机地融合为一体,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渠道。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和德育工作者的生物教师,应全面地认识和正确地理解生物教学中的德育目标、原则和方法,在充分挖掘教材思想教育内容的基础上,紧密联系实际,搜集和补充新事例、新材料,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