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文教学,就应当让学生感受到浓浓的的“生活味”,把生活带进课堂,在课堂中再现生活,让学生感受和关注生活。作好素材的累积和生活的体验。如在五年级准备指导学生进行《难忘的一件事》这类文章的写作时。我在思考如何进行教学时突然想到了这段时间班上孩子疯玩着5角钱一张张的“三国卡片”,于是有意进行引导教育和把生活拉进作文课堂中来。  相似文献   

2.
许春 《教育文汇》2011,(7):16-17
我校规定,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要听15节任何年级任何学科的课。对此规定,起初一些教师颇有微词,但通过几年的实施,他们逐渐认可了这种做法。他们从多学科的听课中感受到了不一样的课堂,渐渐喜欢上了这种听课方式。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宜昌市西陵区铁路坝小学紧紧把握教育的本真,从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提出了打造学生的“四味”人生育人目标,让学生成为有“文”味的人、有“趣”味的人、有“情”味的人和有“美”味的人,让教育更真实,让学生更有味。校园生活因而充满灵动,充满情趣,充满智慧,充满诗意,充满创造,  相似文献   

4.
辛克柏 《中国德育》2005,(10):32-32
学校办公室里,一年级班主任正在批评一位小男孩。小男孩惟命是听,面对老师的盛怒,始终发出一个词“是”。老师们说,这孩子真的变好了。  相似文献   

5.
刁永能 《考试周刊》2011,(14):50-51
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绽放出生命的光彩,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呢?我认为,语文教学应添点"油",加点"醋",让其"津津有味",独具魅力,充满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6.
近日,重读了本刊第2期所刊发的杨冬梅老师的文章——《味在读中浓情在读中升》。文中,杨老师以约匕京的春节》一课中的“除夕”语段为例,强调“读”在教学中的作用:初读,感受除夕的印象。自读,走进生活化情境。再读,感受除夕的热闹。不可否认,杨老师所举的语段教学以读为主,以读促思,以读促学,在“读”中,除夕“味”浓了,感悟“情”深了——这是“得意”。  相似文献   

7.
徐友新 《湖北教育》2006,(11):15-16
新课改以来,一些数学课堂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去数学化”现象,也就是“数学味”缺失的现象。如教学过于注重形式创新,淡化了数学本质;过于追求课堂热闹,忽略了教学效果。显然,这是不符合课改精神的,也是严重违背数学教育规律的。那么,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何在? 笔者以为,根本的对策在于增加数学课的“数学味”,即数学教学要回归数学本位,一切从数学出发,以数学内容为核心,凸显数学本质和数学思考。具体落实到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中,就是要以数学内容为核心,以数学思考为灵魂。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教师创设情境导入。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老师却发现自己精心创设的数学情境,并没有起到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面对这种情况许多老师不知该如何是好。下面我以两则倒数的认  相似文献   

9.
本市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活动在我校举行,笔者有幸观摩。其中,数学特级教师黄德忠执教的小学二年级《认识角》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认为这是一节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相整合较为成功的范例,多媒体课件在导入、重点、难点、结尾几个关键点处恰到好处地运用,实现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枯燥乏味、毫无生趣的,但是,如果把音乐、美术和表演带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去,其效果却是迥然不同的,那将会是充满了活力和情趣的,毕竟一年级的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他们对音乐、美术的兴趣要比学语文的兴趣浓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沈明明 《成才之路》2010,(15):15-15
不久前,我参加了某中学的“××课堂教学法”研讨会,会方开设了《蔚蓝的王国》《狼》两节语文展示课。教师在讲授《蔚蓝的王国》时,先是一段配乐朗读,然后带着学生简单疏通了一下课文大意,然后就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在音乐伴奏声中将自己所感受到的蔚蓝的王国用水彩笔画下来,学生一片茫然。15分钟后,有的学生还未画好,教者只能草草收场。  相似文献   

12.
郑黎丽 《山东教育》2013,(12):27-28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如果把开头的导入比作“爆竹”.那么课堂的结尾就犹如“撞钟”。好的结尾,可以使课堂教学拥有余音绕梁之功效.达到“课虽止,意未尽,思不止”的效果。如果说一堂优质课是一首乐章,那么结尾则是这乐章中最精彩的部分。可以说。讲究结尾的教学才是一种成熟的教学表现。  相似文献   

13.
从乡村走向县城,面对新环境、新学生、新同事,我畏首畏尾、战战兢兢,一切按部就班地进行着,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非常艰难。是一次集体备课帮我找回了自信,让我在城市学校的讲台站稳了脚跟,逐渐成为同事、家长、学生眼中的好老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一个秋日的下午,阳光像顽皮的孩子在绿叶上跳动。刚把《三味书屋》教完,我靠在走廊的栏杆上小憩;虽然离开了课堂,但仍然玩味着“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的书屋“三味”。庄义姗同学走了过来,腻在我的身边,东摸西嗅的。突然,她对我说:“你是三味老师。”“你这孩子,不能乱说的,我哪三味了?”我问。“烟味,酒味,香水味,”她有意伸着鼻子向我身上嗅,“这都是你身上的,你不是三味老师吗?”  相似文献   

15.
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倘若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数学内容的揭示、教给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能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揭示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抽象概括过程,让学生较为深入地领悟数学的内涵(即"数学味"),一定能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在教学内容中找寻"数学味"的配方,在教学过程中探寻"数学味"的实质,在数学思想中触碰"数学味"的灵魂,在数学文化中品尝"数学味"的芳香,才能让数学课更有"数学味"。  相似文献   

16.
李涛 《陕西教育》2010,(1):74-74
从教已有29余年,回忆起自己的语文教学之路,似乎有一种难以言说的苦涩:因为“她”经历了令人尴尬的种种“风情”。  相似文献   

17.
近期,我执教《鞋匠的儿子》一课时,针对全文最精妙的内容——林肯的三次演讲辞,引导学生慢慢品味,细细揣摩人物特点和话语中深刻内涵,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主要采用了语言对比、态度对比、时代对比,抓重点字词品析,结合社会背景,着力还原人物真实魅力,使课堂有“味”更有“料”,焕发活力。  相似文献   

18.
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科学已经成为了目前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教师要有明确的科学意识才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兴趣。想要让学生深刻的接触到科学这一门学科,教师首先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特点来营造一个充满科学意境的学习环境从而将科学的教学示范给学生。当然,引导学生学会合作是必不可少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记得,语文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在2008年《福建教育》第9期中提到:一堂好的语文课得有“三味”,第一味就是“语文味”。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写作”的“写味”,“品词析句、咬文嚼字”的“品味”。王崧舟老师的这番话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同时也引起我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深刻剖析,让我开始对如何使自己的语文课堂富有浓浓的语文味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这一教学理念已经被广大教师所认可和接受.课堂上正发生着可喜的变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信心增强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让数学课堂充满着生命的灵动与恬力。课堂因此有了生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