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谭影华 《广西教育》2012,(21):72+74-72,74
古诗教学的重要性一直以来都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同。古诗应该怎么教?以下是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见于《王荆文公诗李壁注》卷十一的28首五言古诗,未能引起历代王安石诗文研究学者的足够重视。然其独特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在研究王安石及其诗歌创作过程中有重要意义,从中可以反映出王安石的诗歌创作成就及其在熙宁变法前的复杂心态。  相似文献   

3.
自从学校开始搞素质教育以来,朋友的孩子就整天忙个不停,除白天上课外,晚上还有很多课外辅导班,甚至周末的时间都到学校参加一些兴趣辅导小组之类的活动,我问他感觉如何,他满脸倦容地回答道:“唉,整天的记笔记,真累!”一句话让我感慨颇多。学校进行这样的素质教育是否就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呢?举办了兴趣辅导班是否就等于进行了素质教育?我想起不久前一场关于中澳素质教育差别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含蓄美,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特征之一。含蓄美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特征表现以小指大,因近见远;文以复意为工,义生文外,秘响傍通;言有尽而意无穷;多义性与朦胧性。含蓄美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厚的渊源,如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道家虚无说的哲学影响、禅宗思想的影响、传统思维方式的模糊性整体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古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由于古诗所表达的事、物、情、境离现在时空跨度较大,加之学生知识储备、人生阅历又太浅,学生很难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意境与感情。虽然古诗读起来平仄押韵、朗朗上口,但让学生真正地去亲近古诗、喜欢古诗、热爱学习古诗,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6.
通过李白《长干行》在英语母语环境下的教学实践,探讨了中国古诗英译的过程与可译性、译文的真与美以及多样化翻译等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7.
模糊语言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它在文学作品尤其是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得到了普遍运用.模糊语言在诗词中的运用可以营造整体的模糊美,极大地调动读者的想象力,从而使读者得到朦胧模糊的美感.本文分别从语义模糊形成语义夸张、言外语义和语义空白三方面具体说明了模糊语言营造模糊美的原因,并指出模糊语言和模糊审美都可以从认知的角度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8.
意象派和中国诗关系密切,二者有同有异。一方面,在文学理论上,二者的主张具有近似性,表现出文学创作形象思维的共通性。另一方面,在创作实践中,此派诗人在创作中,二者有着显著的不同,表现出东西方较大的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9.
自从18世纪,无数中国古诗被翻译成英文,其中很多不只一种版本。古诗翻译要求译者根据需要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对古诗进行形式和意义的变通,最大限度地达到译文和原文在形式,意境.情感上的和谐统一。本文依据现行翻译理论及准则,指出了古诗翻译中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期达到与同仁们互相学习之目的。  相似文献   

10.
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教学是重头戏,但也为教学中难啃的骨头。在古诗实际教学中,往往只顾考试需求,教学停留在背诵默写层面,对古诗中所蕴藏的巨大文化力量,挖掘甚少。学习古诗的真正意义,在于德育、智育、美育的综合发展。教学古诗,是字词音韵的审美体验,是古人今人的对话交流,是中华文化的一脉传承,是亘古不变的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11.
模糊性既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又是诗歌语言的基本特征。中国古诗语言模糊性在语音、句法、语义和语用等各层面都有所体现。语言模糊理论对诗歌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中国古诗英译过程中,译者应充分把握原诗语言不同层面上的模糊性,同时观照中英语言文化的差异,采取恰当翻译手段,在译入语中最大限度地再现原诗语言的模糊关。  相似文献   

12.
模糊性既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又是诗歌语言的基本特征。中国古诗语言模糊性在语音、句法、语义和语用等各层面都有所体现。语言模糊理论对诗歌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中国古诗英译过程中,译者应充分把握原诗语言不同层面上的模糊性,同时充分考虑中英语言文化的差异,采取恰当翻译手段,在译入语中最大限度地再现原诗语言的模糊美。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不同主体间审美感应方式对译文的影响之角度,选取李商隐的《无题》诗的两篇译文及辛弃疾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许渊冲译文进行对比赏析,讨论译者对原诗的意象和情感的把握和翻译,以期有助于译者运用中国古诗英译的主体间审美感应方式翻译出符合作者翻译目的的译文。  相似文献   

14.
陈凯 《鸡西大学学报》2014,(5):78-79,82
由于中国古诗词具有抒情性、凝练性、表达的含蓄性、鲜明的节奏感以及和谐的韵律性等特点,因此,在进行古诗词英文翻译时,必须考虑到中西文化的差异对其的影响,诸如习俗、思维方式以及词汇内涵等等,从而提高古诗词翻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不同文化的民族有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制约着语言结构,从而导致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如果根据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进行英语写作,那势必会在语序、句法、段落结构等方面产生许多错误.因此我们有必要让学生了解西方民族的思维方式,以提高他们的英语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中诗英译中意境再现手法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象(imagery)或称意境,是诗人内在思想感情内涵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统一的艺术境界。意象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没有意象就没有诗歌。意象在诗歌翻译中的地位重要性和作用显而易见。从汉语古诗意境的涵义及其表现手法入手,通过分析成功的汉诗英译译例,对中国古诗的意境在英译中的四种译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表达方式。由于地理、历史、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习语承载着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本文从英汉文化差异上进行分析,提出构成文化差异的要素。  相似文献   

18.
席慕容的诗歌之所以能够获得广大读者喜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她的诗歌在艺术表现上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继承。这种继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遵循以情为中心的表现原则;二、采用中国古代诗歌的技法;三、追求诗歌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9.
从英语诗歌看中西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诗歌是一个国家语言的浓缩,它以最凝炼的文字传递了时间与空间、物质与精神、理智与情感,其中的文化因素是理解和欣赏诗歌的关键。本文试图从中西方在地理位置、宗教信仰、传统文化渊源、语言的发展历程、历史文化特色与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来说明文化因素在英语诗歌理解与欣赏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