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杜晓莉 《新闻界》2005,(5):146-146,111
一、媒体语言中的“洋泾浜”现象 媒体是交流、传播信息的工具,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外加港台语言习惯的影响,我国大陆地区的媒体语言中夹杂外语词的现象不少,这些外语词或者以外语拼写形式的本来面目出现,或者以汉字记音的方式出现.本文要讨论的是那种以汉字记音的方式出现的外语词.我国的媒体语言以普通话为基础,间或夹杂一些穿着汉字外衣的外语词,可以说是新时代的“洋泾浜”。  相似文献   

2.
中国第三届跨文化交际学国际学术讨论会的主要议题是“跨文化交流--文化希身份与文化调适”,会会主题包括“全球化与多元化”、“中国文化的变迁”、“对比研究与文化教学”和“传媒与文化研究”。会议对讨论了全球化与多地凶化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国文化的定型所发生的转变和亚文化之间的关系、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和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意义,以及国际上跨文化交流研究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3.
语言传播与语言出版的体用关系强调语言传播之“体”需要通过包括语言出版在内的多元化之“用”来实现。本文立足当前出版行业信息化、全球化的发展格局,提出大力发展语言学习数字化平台和融合型语言出版、积极发挥语言文化博览会和语言传播的市场力量以及加强语言传播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优化策略,以进一步拓展语言传播与繁荣语言出版。  相似文献   

4.
新闻传媒要维护祖国语言宁吉祥当前,报刊广播电视的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外文字、英语声,勾起了我的重重忧虑,让人感到:我们的汉语似乎已经不能表达某种意义了,必须以外文、外语来补偏救弊!如若不信,请看信手拈来的几个例子:──国家主席江泽民今天会见了美国IB...  相似文献   

5.
岳淼  刘婧 《东南传播》2010,(11):77-79
全球化传播格局的形成,使得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彼此影响。所以,华文传媒此时面临着历史性的转折和发展。因此,传播环境的全球化对我们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既面临着吸收世界多元文化、丰富和发展自己民族文化的难得机遇,同时也在承受着外来文化消极影响和西方意识形态恶意渗透的巨大压力。如何使华文传媒在国际传播中发挥积极作用、消除全球化给传媒竞争和国家文化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成为当前我国传媒产业甚至文化产业最重要的议题之一。中国硬实力的持续快速增长、世界范围传播环境以网络的兴起为标志的变革等机遇都给我国华文传媒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实现华文传媒飞跃性的发展,是本文将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罗建 《视听界》2005,(2):33-39
在提倡“化全球化”的今天.要注意“全球化”绝非“单一化”。如果有一天,世界只有一种化存在.那人类化就失去了最后的活力。外来语在任何语言中都存在.重要的是在外来语与本土之间如何保持二合适的张力,让语言既保持自身的稳重与特性,又享受外来化带来的营养。分析近年来流行的音译词,除了其来甚速不及应对而进入的,有相当部分是可以避免却有意为之的。传播手段的变迁是语言变迁的不可忽略的化背景。在信息传播已经近于全方位同时段无障碍的惊人态势下,大众对新事物新概念——包括新词语的接受,也主要依靠报刊、电视等传媒的影响来进行,可眼下的媒体.不仅不能主动示范匡正.不仅有意无意地以媚俗为大众化,甚至由于自我的不严谨,以谬误为时尚.多少建成了对祖国语言化的伤害,对大众的误导。  相似文献   

7.
广播电视语言规划旨在提高广播电视语言的质量和地位。 在科技高速发展、信息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们要进一步研究广播电视传媒观念的变化、媒体竞争格局的迁移与广播电视语言发展的关系,以及这些关系的发展态势及应对策略,在此基础上。  相似文献   

8.
好莱坞电影,从美国多元移民文化中获得充足的生长养分,随着美国通过经济全球化日渐强大的过程在全世界确立了自己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在传媒高度发达的当今世界,好莱坞以电影为手段,对世界上的几乎所有国家发出文化全球化的信号,也激发了许多国家以本土文化作为坚强后盾的有力反击.  相似文献   

9.
媒介文化全球化与当代意识形态的涵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涵化理论”角度分析了全球化进程中的媒介与民众意识形态关系。文章从媒介文化的传播形式、经济和技术背景分析了产生涵化功能的物质前提条件。同时借助拉康精神分析理论与阿尔都塞的“主体召唤”理论系统分析了媒介影响意识形态生成与认同的机理。作者认为 ,文化他者侵入是以“球土化”的形式进行的 ,受众日益加深的对媒介长时间的依赖是文化“他者”对本土民众意识形态涵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化的过程,会给民族文化带来各种各样的改变。人们曾经无保留地拥抱现代化,拥抱全球化,这种情况现在已经有了改变。随着文化多样性观念、全球化下传媒产业战略布局等的发展,传媒参与如何走出去引发了人们的思考。讨论这个问题,应从一个大视野开始。这个大视野就是:不可避免地席卷全世界的文化的发展,会带来什么?只有在此基础之上,才能谈到传媒产业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11.
张萍 《视听界》2005,(2):62-63
随着“经济全球化”之风吹遍世界各地,以美国好莱坞流行文化为代表的“全球化”文化也进入我国市场。为了能够在这阵强风中占有一席之地,各媒体纷纷采取措施。各报业集团整体经济实力增强了,但同质现象严重;电影界虽然也拍了一些诸如《英雄》可以抗衡好莱坞的片子,但毕竟不多,电影院主角仍然是好莱坞大片;至于电视栏目则陷入疯狂“克隆”的泥潭中而无力自拔。人们却发现一处风光独好,那就是电视剧市场。从《大明宫词》到《康熙王朝》、《激情燃烧的岁月》再到《大宅门》、《金粉世家》、《天龙八部》人们明显地感到了电视剧质量的提高,一些观众甚至隐约感到了“精品时代”的来临。综观近几年电视剧作品的成败,其根本原因还是我国电视剧越来越立足于本土文化,贴近本土生活。  相似文献   

12.
语言战略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语政策是国家语言战略的重要内容。研究文化传播领域中的外语政策对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阐释语言政策及其构成要素和文化传播领域中外语政策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在文化传播领域中外语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演绎到今天,已经愈加显示出它的如火如荼,竞争渗入到每一个领域。为谋求自身的生存、发展,世界各国几乎都相继出台了全方位发展的策略,以图在世界政治经济化的大舞台上求得一席之地,对内强国力对外树形象。在这种日益严峻的激烈竞争中,大众传播也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价值与分量。在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主题的背景下,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逐渐变得隐蔽和多样化。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争夺“传媒霸权”,谁也不甘落后。号称“媒介帝国主义”的美国更是气焰嚣张,无视世界各国人民的信仰和自由,大肆宣扬美国式的论调,企图用它的传播工具编织庞大的帝国大网,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人际交往的主要工具,作为现代传媒的电视也不例外。电视通过语言来传播各种信息,进行化沟通。因此,电视艺术也是一门语言艺术。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观点来看,语言具有索绪尔符号结构的“能指”和“所指”  相似文献   

15.
张颂 《现代传播》2005,(3):45-48
本文认为,对于传媒语言尤其是有声语言的文化身份,还缺少范本和经典的共识形态。本文首先归纳了传媒语言的常规形态、基本特点,进而指出传媒语言文化身份弱化的突出表现以及在当下文化处境下不良传媒语言的危害;最后还提出了维护和识别传媒语言文化身份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6.
新闻语言是新闻报道的物质外壳,新闻语言的变化也必然是新闻流变的某种外显和表征。“作为新闻的载体,新闻语言伴随着新闻媒介的产生而出现,并伴随着新闻媒介的发展而发展。”最早的新闻语言是报刊的新闻语言,接着是广播、电视的新闻语言,现在已发展到网络的新闻语言。当今,人类已进入信息全球化时代,新闻传播媒介的发展变化日益多元和强劲。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没有哪一种语言能像新闻语言那样深入到千家万户,拥有数量庞大的受众,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冷凇 《声屏世界》2006,(8):61-63
传媒通识教育西方传媒院校普遍重视通识教育,这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的非职业化目标上,体现在非专业课程及其教学的方方面面。英国的传媒院校在一些课程设置上与时代紧密结合:如针对国际恐怖主义盛行拟定了“媒体与危机意识的传播”课程;针对美国等霸权主义国家的文化侵略政策提出了“文化帝国主义与全球化”;针对“欲望城市”“老友记”等情景肥皂剧引领流行文化的现象制订了“肥皂剧中的女权主义”教学计划;针对技术发展对传媒领域的巨大影响开设了“传播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等等。这些在传媒世界中普遍存在的焦点在中国的专业课程设…  相似文献   

18.
董艳彩 《大观周刊》2011,(17):118-119
“前景化”是文体学家从绘画艺术中引进的术语,主要用于文学作品。以达到“陌生化”效应。然而广告语言为达到标新立异,吸引消费者注意的效果,前景化现象俯拾皆是。本文以利奇的前景化理论为框架,从变异和平行两个角度来分析英文广告语言中前景化现象及文体效果。以期对英文广告的创作和欣赏,以及外语学习有一定的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从迪斯尼《花木兰》看全球化语境下的跨文化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传播是文化事业的核心构件。当今经济全球化伴随文化全球化,我们应该更新观念.以一种全球化的眼光审视新闻传播。我国现有报纸和广播电视分别为2000多家,有50多万新闻从业人员,其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的数量之庞大为世界少有,但是我国传媒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并不大。而外国特别是西方国家的各种新闻、信息、影视片等却大量渗透于我们的各种传媒之中,出现了信息传播的严重不均衡现象。“入世”后,我国大众传媒将完全暴露在世界媒体竞争的大环境下,受众也将被置于世界媒体的影响之下,如何抵御文化全球化过程中的文化入侵实乃一…  相似文献   

20.
新论点击     
“三贴近”与新闻传媒的积极传播董岩撰文指出,“三贴近”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忠实体现,也是新闻规律的具体要求。传播信息是新闻传媒的重要责任,实现“三贴近”就是要进行积极传播。积极传播包含着真实客观、迅速及时、导向准确3个含义。科学高效的信息传播机制、畅通有序的主流传播渠道、清醒负责任的“喉舌”,是进行积极传播、实现“三贴近”不可或缺的三大要素。建立与政府的快速反应机制相适应、相配合的新闻传媒信息传播机制,是传媒进行积极传播的制度保证。在寻常日子,它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前进发展提供取之不竭的信息资源和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