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洁 《知识窗》2013,(13):42-43
这天.美国爱达荷州一家电子公司的高级工程师莫铎很晚才回到家.可他的两个宝贝儿子还没有睡.在等莫铎讲故事给他们听。大儿子乔治说:“爸爸,我想听《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的故事。”可小儿子约翰却嚷着:“爸爸,我不爱听,你给我讲《神灯的故事》。”两个孩子互不相让,彼此争吵起来。莫铎只好安慰他们说:“乖儿子.别吵了.爸爸都给你们讲。”两个孩子这才安静下来。  相似文献   

2.
白龙鱼服 《知识窗》2013,(11):44-44
在过去的十年里.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卡罗·德威克和她的团队以十几所纽约公立学校的学生为对象.来研究表扬对学生的影响。他们选取了400名五年级的学生.将他们分为两组.让他们完成一个“把图画得最清楚”的实验。这个实验非常简单,每个学生都能做好。当学生完成测试,研究者会告诉他们分数.然后用一句话表扬他们。一组表扬他们的智商,跟学生说:“你一定很聪明。”另一组则说:“你一定做得很努力。”  相似文献   

3.
有一个男人穿着昂贵的西装,戴着一顶棒球帽走进一座城市郊外的教堂里。他刚刚坐下.在门口的服侍人员就走过来.谨慎地对他做了自我介绍,然后说:“对不起.先生!我们这里不让戴帽子。”这位衣冠楚楚的先生点了点头.但是他并没有摘下帽子。  相似文献   

4.
乐翻天     
《科学与文化》2011,(6):32-33
存钱 一位顾客在瑞士银行里存钱。 工作人员问:“您准备存多少?” 顾客环顾四周,小声地说.“800万美元。” 工作人员答道:“先生,您完全可以大声说。在瑞士,贫穷不是过错……”  相似文献   

5.
趣话烟囱     
江南 《发明与创新》2011,(1):I0014-I0016
古老的防污染装置 早在1986年,世界烟囱制造商在威尼斯召开了一次大会。会议期间,与会者不时有一种难以名状的窘迫感。丹麦的约翰逊教授说:“瑞典人指责我们正在毁坏他们的森林。”英国的博蒙特先生也抱怨说:“所有的人都指责我们,甚至欧洲枯了一棵树,或是死了一条鱼,我们都会遭到责骂。”  相似文献   

6.
李莉 《百科知识》2010,(14):58-59
在我国古代,“同志”与“先生”、“长者”、“君”等差不多,都是朋友之间的称呼。春秋时期,左丘明就对“同志”一词下了定义:“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东汉人郑玄更明确地说:同志就是朋友。  相似文献   

7.
《发明与创新》2005,(1):26-26
加利福尼亚的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方法,可“开闭”使癌细胞变得致命的基因.他们在《自然》周刊的报告中说.他们在4周内消除了无法治愈的实验小鼠活跃的肝脏肿瘤.  相似文献   

8.
吴彬 《知识窗》2013,(4):20-20
西方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再教。”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巧妙的学习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学会独立思考、质疑问难、探索规律、掌握知识、总结经验的方法.从而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爱学”、“会学”、“学好”、“学活”、“学深”、“学透”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9.
我的初恋     
当宿舍那一群家伙阴阳怪气又略带嘲讽地问我:“都大二了.怎么还不找个女朋友?”我心平气和得让他们目瞪口呆:“这不是没人要嘛,但——其实.我现在就在热恋中了.”他们更诧异了:“怎么兄弟们都不知道呢?”我意味深长:“文字就是我的初恋.我正与她谈着恋爱。”切,他们嘘声一片.一脸鄙夷。我只得不识时务地自我安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相似文献   

10.
秦湄毳 《知识窗》2013,(11):8-8
1 一个采玉人.说他们的规矩:“在深山里,采到了玉,有时可以及时带出去.有时带不完.有时带不动——那就存放在深山里。” 他讲到“存放”在深山里,大家就乐了:“能存多久呢?”还有人用怀疑的目光打量采玉人。“想存多久,就存多久.一天两天.十天半个月,一年半载的也行。”采玉人回答。  相似文献   

11.
三八二十三     
有一次.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上街.见一家布店前围满了人。上前一问.方知原来是买布的人和卖布的人在吵架。只听买布的对卖布的说:“三八二十三,你为什么收我二十四枚钱?”颜回上前劝架.对买布者说:“是三八二十四.你算错了。”谁知这人不买颜回的账,并说:“要评理只有找渊博多识的孔子.只有他说了算。”颜回只好说:“好。你若错了怎么办?”买布的人说:“输上我的脑袋。若你错了呢?”颜回说:“我就把帽子输给你。”买布的人竟然无异议。  相似文献   

12.
乔丹先生家的树莓是附近一带最好的.而且他家的树莓树总是硕果累累。星期五的晚上.一个伙伴突然说:“我们去乔丹先生家摘树莓吧.”这主意听起来非常不错。  相似文献   

13.
《科学中国人》2011,(18):78-80
2011年7月2日,南都周刊发表了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的访谈录.题为《爱国者杨振宁》。此文一出.广经转载.争议迭起。细究下来.这些争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则对其冠以“保守的革命者”、“爱国者”的称谓不以为然;一则对杨振宁先生和李政道先生所获得的诺贝尔奖项——”在弱作用力领域宇称不守恒”的科学性产生质疑。  相似文献   

14.
一位知名作家和朋友在报摊上买报纸,朋友礼貌地对报贩说了声“谢谢”,但报贩却态度冷淡,一言不发。“这家伙态度很差,是不是?”作家问道。“他一直都这样。”朋友说。“那你为什么还是对他那么客气?”作家又问。“为什么要让他决定我的行为?”与作家的朋友不同,大多数人都把“快乐的钥匙”交给别人掌管。一位女士抱怨道:“我活得很不快乐,因为先生常不在家。”她把快乐的钥匙放在先生手里。  相似文献   

15.
在哈佛大学呆了很多天后.我才发现一个重要的问题:我怎么还没看到“哈佛大学”的校碑啊?哈佛园内只有哈佛像上刻着“哈佛”二字.可不是“哈佛大学”。路标上有“哈佛广场”“哈佛街”.就是没有“哈佛大学”。我于是问哈佛的职员和教授.“哈佛大学”校牌或校碑或任何指示“学校”的标识在哪?他们好像就没想过这个问题.琢磨了半天说:“嗯.没有.”  相似文献   

16.
俱乐部     
开栏语在本刊2001年第七期的读者调查中,许多读者提出希望本刊提供一个发明者们相互交流的园地。为此,“俱乐部”栏目在2002年新年伊始与大家见面了。各位发明者尽可以在本栏目中把你想说的话说一说。这期我们先请湖北省京山县的双德良先生和安徽省蒙城县的张洪军先生聊聊他们的想法。因本栏目篇幅有限,来稿最好在800~1000字以内。“俱乐部”欢迎您来作客。  相似文献   

17.
方希亮 《知识窗》2013,(6):60-60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由此可见提问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李耿源 《知识窗》2011,(6):39-39
十来岁时.惠特尼.休斯顿就在母亲的悉心栽培下。培养出了良好的歌唱才能。休斯顿17岁的一天.正当她在为当晚与母亲同台演出做准备时.突然接到了母亲声音嘶哑的电话:“我的嗓子坏了,今天不能唱了。”听到母亲的话后,休斯顿很着急地说:“我总不能一个人上台去唱啊!”她的母亲却对她说:“你完全能够一个人唱。因为你很棒!”  相似文献   

19.
2008年3月1日,阿珍的火锅店里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进门不吃饭,直接找老板,开口就要买阿珍的猪肚包鸡的独家配方。阿珍摇摇头说:“对不起,我这是祖传秘方,不能卖。”“我出10万。”“真的不能卖。”“30万。”“先生,这不是钱的问题。”“50万。”阿珍斩钉截铁地说:“100万、1000万也不行!”……阿珍的祖传秘方有何特异之处,为什么值这么多钱?他们所说的“猪肚包鸡”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20.
《知识窗》2010,(6):22-23
“尼特”与“校漂” 生活这么的累.就业压力这么的大.赚的钱这么的少.还不如在家做米虫——这是尼特族的典型心态,他们的人生就四个字:无所事事。有调查说在中国台湾尼特族数量已达40多万.大陆还没有类似的统计数据,但这一族群的存在是事实。和尼特族相关联的是“校漂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