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宇宙中最早的恒星诞生于大爆炸发生的2亿年后,它们是宇宙的第一代恒星,科学家称之为星族Ⅲ恒星。我们吸进的氧、骨骼中的钙,还有血管中流动的铁,全部来自这些星族Ⅲ恒星。那么,这些恒星是否依然存在?如何寻找它们?它们与星族Ⅰ、星族Ⅱ有什么关系?这一切全都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2.
正超新星:行星与生命的基础超新星爆发后,形成了许多元素,它们在广袤的宇宙中"历险",以尘埃的形式扩散并且与宇宙中的氢分子团混合。氢分子与超新星抛出的尘埃形成的混合物,会形成下一代恒星以及围绕恒星运转的行星。太阳与地球就是这么形成的。如果没有超新星合成出的物质,太阳依然可以形成,因为太阳主要由氢构成;但如果没有超新星,地球就无法形成,因为地球上的所有金属都来自约50亿年前甚至更早的超新星爆发。  相似文献   

3.
恒星的大小为什么是有限度的?恒星为何小个子更长寿?恒星的暮年为何那么辉煌?形形色色的大千世界,其实就是大自然靠几条简单的规律制造出来的,那些千差万别的恒星们,它们的命运是由什么决定的呢?恒星的光和热从哪里来?首先要弄清楚,为什么恒星能持续不断地发光放热呢?原来恒星的光和热一般来自它们内部的氢核聚变反应。所谓氢核聚变反应就是氢和氢的原子核结合在  相似文献   

4.
过去一直认为,当大质量恒星到了晚年,它们就会坍塌为黑洞,所以黑洞是恒星演化末期的产物。当所有的星系坍塌为了黑洞,那就意味着宇宙也走到了它的末日。可是现在有一只观点却把这一切都颠倒了过来,认为很可能在宇宙的早期就出现黑洞了,而且正是它们催生了星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Science     
<正>一群让人意外的没有星系的恒星研究人员称,在宇宙河外背景光(EBL)的近红外区域中的波动来自那些被剥夺了母星系的恒星,而并非来自原始星系和在所谓的再电离期形成的黑洞;EBL是宇宙大爆炸后即刻出现的储藏该事件特征的一个光谱区。该新发现提示有多达一半的全部恒星位于星系之外--而希望用EBL探索早期宇宙的研究人员将不得不首先想出一种消除这些离群恒星标记的方法。Michael Zemcov及其同事收集了来自两次不同飞行的数据并用NASA的斯皮策太空望远镜验证了其结果以得出他们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正美国天文学家卡尔·萨根曾说:“我们是由恒星物质组成的。”意思是说,无论是恒星,还是地球、月亮,亦或是一个人、一条狗,都是由同样的物质组成的,如碳、氢、氧……但近几十年来,天文学家认为,宇宙中并非仅仅存在“恒星物质”,还有一些东西似乎在用一种出乎意料的方式影响星系运动,它们构成了“宇宙的黑暗面”,被称为暗物质和暗能量。由于无法直接看见,  相似文献   

7.
恒星为什么发光呢?那是因为在恒星之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氢核聚变反应,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同时产生另外一种物质——氦。在我们生活的空间里,物质的总量应该是不变的,我们生活消耗的只是其中的能量。当宇宙中最后一颗恒星失去光芒的时候,宇宙会变成一片死寂?还是宇宙根本不会失去能量的来源,永恒地存在呢?  相似文献   

8.
腾讯科学讯(Everett/编译)据国外媒体报道,著名的天文学家卡尔萨根曾经说过:我们来自超新星爆发,这并不是一个笑话。根据天体物理学的研究成果,比锂元素重的元素只能在恒星内部核反应或者超新星爆发过程中产生,宇宙大爆炸时期形成的轻元素仅有氢元素、氦元素以及锂元素,其他的更重的元素来自于恒星的演化过程。比如一颗超新星,当大质量恒星的燃料耗尽时,就会其自身引力作用下坍缩,最后以超新星爆发形式结束。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黑洞是大质量的恒星在爆炸后又收缩形成的,因此宇宙早期恒星应该先出现,黑洞则后出现。但是天文学家  相似文献   

10.
《青海科技》2014,(4):92-94
<正>在科学领域的很多激动人心的发明,但均无法与人体相媲美,从我们体内的DNA到原子,人体本身就是一个科学奇迹。1/人体由星尘组成你体内的每一个原子都有几十亿岁。氢是宇宙中最常见的一种元素,也是人体的主要组成成分,它是在137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中产生的。碳和氧等更重的原子是70亿到120亿年前在恒星体内产生的,并在恒星爆炸时扩散到太空中。其中一些爆炸的威力很大,它们还产生了比铁更重的元素。这意味着人体的组成成分确实非常原始:其实你就是一个星团。2/自然界最大的分子就在人的身体里  相似文献   

11.
光芒万丈的太阳只是宇宙中一颗不起眼的恒星,大多数恒星其实不是我们熟悉的太阳这副模样。它们中许多温度比太阳低,体型也比太阳小,它们就是所谓的矮恒星。天文学家在这些恒星的周围,相继发现了一些类地行星,围绕在  相似文献   

12.
恒星的体表温度差别很大,比如宇宙中存在较冷的低温恒星,它们的表面温度只有2000℃左右;还有一些很热的高温恒星,它们的表面温度高达几十万摄氏度。而我们的太阳则温度相对适中,表  相似文献   

13.
张闻  陈旭 《科学中国人》2023,(12):72-73
<正>浩瀚的宇宙中,各种元素都在不断地生成和消亡,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元素循环过程。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在起源时刻的高温和高能量环境下,仅有氢、氦等轻元素,它们为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基础。随着宇宙的演化,更多的元素通过恒星内部的核聚变反应而合成,从而丰富了宇宙中的元素谱系。而这些元素的同位素组成和分布对于理解宇宙和地球演化历史至关重要。那么,在浩瀚的宇宙中,  相似文献   

14.
<正>我们的太阳属于第二、第三代恒星,是在宇宙诞生后近90亿年才出现的,那么太阳以前的恒星是什么样子的?现在的科学家认为,我们的宇宙并非从来就有,亘古不变的,而是诞生于137亿年前的大爆炸。宇宙形成后过了90多亿年,我们的太阳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7):I0014-I0014
【搜狐科学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整个宇宙充满着恒星光线,但科学家之前未曾观测到。星系中每颗恒星都释放着光芒,同时,这些光线仍在宇宙中穿行。目前,一支研究小组首次观测到正在穿行的恒星光线。宇宙包含着新诞生恒星和远古恒星释放的光量子,它们环绕着河外背景光(EBL),与宇宙微波背景(CMB)类似,EBL对于宇宙测量数据是至关重要的。近期,阿尔贝托一多明格斯和研究同事测量了该背景光线,显示了过去50亿年里宇宙河外背景光是如何发生变化的。  相似文献   

16.
你知道吗?     
《百科知识》2010,(3):43-43
宇宙是一片漆黑吗? 宇宙中有无数的恒星,这些恒星都会发光发热,它们表面的温度随之升高。但是宇宙也是一个无限的空间,宇宙空间的温度比恒星表面的温度低得多,所以,宇宙空间在人们看来就是漆黑的。如果人们在太空中看宇宙,一定与地球上看到的很不一样。因为在太空中,由于没有大气层的影响,星星们都显示出它们的本来颜色,  相似文献   

17.
你知道吗?就像在人类社会里,大多数人都会组成家庭,恒星在宇宙中也往往以“夫妻”的面目出现,像太阳这样的单身贵族——单颗恒星,其实是恒星演化中的异类!这些像“夫妻”一样的双星系统,在宇宙这个“社会”中也有自己的悲欢离合,不过,他们之间的“交流”活动常常伴随着血雨腥风  相似文献   

18.
杨冬 《百科知识》2023,(20):8-12
<正>今天,人们对氧气的存在已经习以为常。如果把时钟拨回到几十亿年前,回到生命刚刚在地球上立足的时代,我们会发现那时地球上根本没有氧气,地球大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二氧化碳、水蒸气等。虽然地球上没有氧气,但宇宙中存在大量的氧元素。在衰老恒星的演化过程中,恒星核心通过核聚变合成了氧,所以宇宙中氧的含量还是比较丰富的,仅次于氢和氦。  相似文献   

19.
从遥望无际的广袤宇宙,到身边的万物,都是由一些最简单、最基本的物质——化学元素组成。我们现在知道,元素周期表前26种元素,从氢到铁都是在恒星内部核聚变过程形成的,而从27号元素钴起,自然存在的元素都是由于超新星爆炸形成的。而还有一些元素,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它们是科学家在实验室人工合成的。  相似文献   

20.
宇宙的一生     
很多读者都知道,我们的宇宙源于一次大爆炸,大爆炸之后,粒子、星系和恒星逐步形成。那么未来的宇宙将怎么演变?恒星、星系、普通物质和黑洞又将如何一步步地走向毁灭?我们的宇宙最终的命运将如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