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属于人文科学的学科,它对人的精神领域起熏陶浸染的作用,新课标提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师只重"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过程,淡化了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走向正途的情感过程,使学生学习兴趣减弱,遏制了学生认知和良好情感体验的形成。因此笔者认  相似文献   

2.
以往的语文教学,每篇课文常是固定的模式,教者无创新,学者很乏味。甚至有的老师干脆将答案全抄在黑板上,让学生抄背,这种重结论、轻过程的行为完全违背了学生可持续发展观。而从培训、实践新课程标准后,我们的教学出现了新的革命。因为语文课程标准全面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三维目标,所以促进了我们教学的重心的转移,努力使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到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课堂上呈现的是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  相似文献   

3.
邵兰华 《陕西教育》2004,(11):21-21
同事一脸懊丧的回到办公室,大发感慨:“这些学生不知怎么了,好好的一堂课弄砸了”。问其原因,原来今天他上的是《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诗。当他读到“周总理——”一句,按要求将声音延长时,有一学生竟“噗哧”笑了,随后的几声“周总理——”学生听得是眉开眼笑。同事很是气恼。我说:“也不能怪学生呀,十四五岁的孩子,从没接触过总理。总理的丰功伟绩,总理的平易近人都只是通过文字资料或图片间接了解的,对总理去世,他们怎么有这种深切的感  相似文献   

4.
陈碧梅 《陕西教育》2003,(10):26-26
语文对学生具有独特的德育和美育功能,而亲情教育则是发挥这一功能的最佳方式。亲情教育以与学生关系的密切程度为起点,进而推己及人,使学生在美的熏陶感染中获得健康的审美感受,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良好的道德思想品质,从而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生活中有许多东西太值得我们去认真体验了,比如亲情、友情,比如正直、宽容。人生中也有许多东西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体验到的,比如生离或死别。语文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要以儿童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因此,让“体验”全方位走进语文教学就显得非常必要。一、教学内容上要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的体验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活动又必须高于生活,必须是对生活的提炼和超越。因此,教师要善于从教学内容上选准切入点,激活、丰富并提升学生的体验。1.激活学生已有的体验。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有滋有味的,而在课堂上,这些鲜活…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一种工具,要按照学习掌握工具的规律进行教学,要真正把语文课教成语文课,即语文课还得上出语文味来。语文教学如何教出语文味?笔者认为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学会洗课,净化语文教学的内环境1、洗可教可不教的教学内容,即洗文本。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学内容永远是最基础的,第一位的。洗文本。一要细读文本,撷英取华,化繁为简;二要整合有益的文本信息,拎出一条主线,使课堂教学清晰、  相似文献   

7.
时下语文教学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传统教学“满堂灌”,启发式教学“满堂问”,新课程改革“满堂转”。虽然这句话不能概括改革开放以来语文教改的全部,却也道出语文教改中的一个弱点:不少人追求形式上的改革,而不是实质上的改革。 目前,许多教师针对上述弊病,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阅读,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使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等等。所有  相似文献   

8.
贾智 《教育现代化》2005,(8):103-103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读”也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最重要途径。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指导他们朗读课文,在读中悟情,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语文属于人文科学的学科,它对人的精神领域起着熏陶浸染的作用.新课标提出:"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只重视"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而淡化了陶冶学生情操,遏制了学生良好情感体验的形成.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备课时,应力求吃透文本,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情感元素;课堂上借助文本,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尝试运用语言去传达属于自己的情感.  相似文献   

10.
朱 绍 禹 教 授 曾 说 :“ 语 文 科 是 语言 学 科 ,同 时 ,也 是 思 维 科 学 。 ”那么,语 文 课 如何 启 发 学生 的 思 维呢 ? 1.以乐 引 思 。学 生在 学 习 和探 究的过 程 中 , 任 何 新 知 识 的 获 得 或 新问 题 的 解 决 都 会 使 他 们 在 心 理 上 得到 满 足 ,产 生 愉 快 成 功 的 情 绪 体 验 ,从 而 进 一 步 激 发 学 习 兴 趣 。 大 家 都知 道 ,中 学 生 对 流 行 歌 曲 很 是 爱 好 。但 对 现 当 代 诗 歌 却 不 是 那 么 热 衷 。然 而 ,诗 与 歌 却 又 是 近 亲 。 于 是 ,我在 教 现 当 代 诗 歌 的 时 候 , 先 …  相似文献   

11.
叶小珍 《师道》2008,(6):35-35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教学是美的,它的美是教学艺术的体现,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美。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地成长,而且还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为此,教师要充分发现美的因素,及时引导学生去品赏。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性质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种工具性很大程度体现在语言上。首先,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正如斯大林所说:“语言是手段、工具,人们利用它彼此交阮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论语言学的几个问题》)没有全社会懂得的语言社会便会停止生产,便会崩溃。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实践中,为了全面实施语素质教育,提高语教学质量,除了利用课的插图,教材的写作特色、教师的课堂艺术等之外,笔认为,恰当地利用电教媒体,借助电教的声、形优势创设情境,语课就会锦匕添花。  相似文献   

14.
《新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新课程的推行,促进了基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为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课程改革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也出现了用“新瓶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一些程度不同的新误区,笔者就此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刘虹 《教育导刊》2005,(5):42-43
语文不只是思维与交际的工具,更是人文精神的载体。可以这么说,语言系统的学习和运用,人文精神的积淀和养成,应是语文教育的两个基本价值坐标。这一点,已经体现在国家颁布的新课标之中:“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标准》)。然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功利性影响,我们片面地强调语文工具性的一面,而忽视了语文的人文性的一面,导致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张扬严重不足。中学语文教材所选的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不仅积淀着丰富的语言知识,也积淀着深厚的人文意蕴。…  相似文献   

16.
郑艳 《教育家》2004,(5):14-14
大凡一篇课都有一个比较鲜明的主旨,教师在引导学生对章的情感倾向进行分析的时候,一般都会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领会其意图,得出一个被大家公认的主题。比如,在写景的章中总会总结出:祖国大好河山美好壮观及作对其的热爱;在教学外国作品一般都会得出: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在中国20、30年代的作  相似文献   

17.
阅读的本质是什么?简而言之,读书。就是读者与文本的沟通,是对文本内容的体验,对未知事物的求索;是与文本进行信息、思想、情感的交流,从而发展思维并拓展想象力的过程。所有这一切活动,都离不开一种特殊的符号系统,~个基本的载体——语言文字。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这也应该是一个最基本的教育理念,古人所谓的“循文入义,披文人情”,说得就是这个意思。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是这样对语文的性质作阐释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性质鉴定,就十分明确地点出了语文和生活的关系:语文从生活中来,也要回到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19.
首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需求。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的往往是知识与技能.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理论性.而忽视学习主体的需求。学生的学习只是一种维持性学习,他们只能通过被动接受已成定论的理论和原则,从而失去了探究问题的兴趣。改变这种现状,就意味着“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情感需求。使学生以—种积极参与者的身份置身于教室这一文化生态圈中,大胆地想,尽情地说,相互协作.共同切磋.真正感受到个体的生  相似文献   

20.
伍志斌 《广西教育》2005,(7A):59-59
课堂教学中关注生命就是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也就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叶谰教授指出“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缺乏对学生生命价值的尊重。”《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是倡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拨动“情趣”这根琴弦,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文本,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独特的体验,从而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激发生命活力,促进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