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校进行教学常规检查,在“习作批改”一项上的具体要求是: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要精批细改,一是要把习作中的错别字圈出来,在旁边画一个框,让学生订正;二是要用常用的修改符号对习作中的病句进行修改;三是要对习作中的每一句话进行批改,看语句是否通顺,  相似文献   

2.
一、背景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这里的“加工”.就含有“修改”的意思。其实.作文指导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修改加工自己的习作。也就是说,修改是作文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叶圣陶先生说过:“我当过教师。改过的作文不计其数.得到的深切的体会.无自修自改便徒劳无益……假如着重培养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引导和指导.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决定.这是终身受用的。”二、案例描述  相似文献   

3.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同时,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引导他们自由奔放地思考、想象、表达、写作,激发他们对作文的兴趣和热情,培养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并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其中对于修改作文的要求是:“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习作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相似文献   

4.
【教材及学情分析】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指出:第三学段(5~6年级)的习作,应培养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这个要求,  相似文献   

5.
郭利琴 《辅导员》2014,(18):51-51
“语文新课标”对学生的作文白改、互改有明确的阐述,中年级阶段是“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也就是说学生应该从三年级开始培养自我修改作文的习惯,到了高年级要求是“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那么,这一教学目标如何达到呢?不放试试笔者的办法。  相似文献   

6.
吴淑芳 《青海教育》2003,(10):41-42
修改作文是作文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就要培养学生的评改能力。给学生创造评改作文的情境,交给他们评改的方法,赋予他们评改的自由,养成他们评改的良好习惯。《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第二学段学生“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错句”。第三学段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可见课程非常重视修改中的合作。  相似文献   

7.
苏永枝 《辅导员》2010,(10):14-14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五、六年级学生要达到: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为了引导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笔者在批改作文时采用"批语引路,自己走路"的方法,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8.
人们常说:文章是改出来的.这个“改”,应包括别人改和自己改,但主要是自己改.《全口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三四年级学生“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五六年级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文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显然,自改习作已成为培养小学生习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如何循序渐进地培养、训练学生的白改习作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9.
古人云:“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然而在我们的作文批改领域中却存在着只见耕耘少见收获的现象。叶圣陶老先生说过:“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老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二、三学段习作有这样的目标要求:“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著名的语文教育改革家、特级教师魏书生曾倡导的作文互改法也很值得我们借鉴,现结合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就习作自改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年级学生要能做到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整齐,书写规范、整洁。"然而目前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却是:语文教师把习作要求读读,再找几篇范文读读,然后便让学生打一下草稿,就草草结束。结果教师花了大量时间去修改错别字和病句,评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会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然而,目前学生的作文大多还停留在教师批改的层面,不为大家所重视,几年来笔者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课题研究,总结出学生自改作文“三步曲”:第一,故事激趣,让孩子想改;第二,指导方法,让孩子会改;第三,采取措施,让孩子常改。  相似文献   

12.
都说人的形象是。“三分长七分装。”其实文章亦是如此:“三分文章七分改”。可见要写好作文,“改”非常重要。“改”包括别人改和自己改.但主要是自己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训练也有要求,对高年级提出:“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流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数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相似文献   

13.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学生作文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训练.对小学高年级提出:“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高年级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的作文题目明确要求学生作文写成后要进行认真修改。因此。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的自改作文的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三四年级学生要“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五六年级学生要“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好文章一般都需要经过作者认真仔细地修改,因此让学生掌握作文修改方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笔者接触到的学生中,当作文初稿写好后,教师建议大家修改文章时,很多同学或是“很不情愿、不想动笔”,或是“浅浅修改、应付了事”……诸多学生面对“作文修改”是提不起劲、谈不起趣。  相似文献   

15.
自中年级来,语文教材就要求学生在完成习作后要认真进行修改。新课标在第三学段目标明确指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由此可见,自行修改文章是学生整个习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写作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司时也是一种良好的习作习惯。  相似文献   

16.
习作     
一、教学目标根据新大纲和新课标对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的要求,教学目标如下:1.积累素材能力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阅读书报的习惯,丰富自己的见闻,学会收集有关资料,培养选材求异求新能力。2.书面表达能力具有运用书面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要求内容具体,能分段表述;感情真实,能表述个人的独特感受;注重想象和幻想,描述想象中的事物;40分钟能完成400字的习作。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写得更丰富、更具体、更生动些。3.修改习作能力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消…  相似文献   

17.
武斌 《教学与管理》2014,(11):35-36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评改作文有着明确的要求:"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其中,对小学3~4年级学生的要求是: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对5~6年级学生的要求是: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因此,学生自主评改作文,是他们的一项重要学习任务,作文评改的自主权理应属于学生而不是教师。因此,改变传统作文评改方式,构建新型作文批改模式,让每个学生都学会评价、修改作文,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王俊丽 《江西教育》2023,(18):75-76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习作要求中指出:“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学生光会写是不够的,还要会鉴赏、评价和修改。评改的过程就是对文章去粗取精的过程,也是学生进一步提高习作水平的过程。可见,在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评改是习作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传统的习作教学是学生绞尽脑汁写,教师费时费力改,一篇习作,教师往往要改一两周,有总评、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 1.体会怎样用恰当的事例来介绍小伙伴,写出小伙伴的≈寺点。2.能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特点。3.从内容人手,鼓励多角度展现小伙伴的特点,在内容的选择、语言的运用上,能与他人有所不同,有些新意。4.学习使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做到语句通顺。  相似文献   

20.
从古到今,修改就是文章问世的必经之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要求教师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修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现实教学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