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美国,节目主持人叫ANCHOR MAN,这个词在主持人以前是指基督教长老会议长、大学考试的主考官、体育比赛中接力赛跑“最后一棒”的冲刺人,这些人都是在一个工作集体中有举足轻重的的决定性人物。20世纪50年代初,这个术语被借用到广播电视界,专门用于称呼新闻主  相似文献   

2.
王霖 《声屏世界》2010,(10):39-40
一般而言,在进入媒体工作之后,主持人就进入了一个高消耗的状态,业内人士将这种状态称为“只出不进”。由于主持人工作中所能依托的资源比较有限,紧密的节目安排客观上也使得主持人没有专门的“充电”时间。“吞咽量”的不足直接导致了“吞吐量”的捉襟见肘,许多主持人因此陷入发展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张晓婷 《青年记者》2007,(14):107-108
“脱口秀”是对英语“talk show”的音译,指的是主持人对来宾的访谈或者是上门对人物进行的访问,通常主持人和来宾都不准备讲稿,而是靠现场随机应变,美国业内人士通常将日间和夜间时长在一个小时左右的聊天或杂耍节目称作“talk show”。在美国,电视“脱口秀”是从广播“脱口秀”中走下来的,早期的“脱口秀”以新闻评论为主,主要对近期发生的新闻热点进行谈论评说。[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丁龙江 《视听界》2005,(4):i009-i009
新闻评论栏目兴起之时,正是业内对播音员、主持人的人素养及知识储备表现出强烈不满的日子。因而各地大多从记中物色人选或直接让记在自己的节目中“登台亮相”,这就有了在新闻评论型栏目中常说的“记型主持人”这一称呼。但这种称呼明显混淆了“记出身”的主持人与“记身份”的主持人之间的差别,强化了“记”这一概念而淡化了“主持人”这一中心词,  相似文献   

5.
张晓婷 《青年记者》2007,(14):107-108
“脱口秀”是对英语“talk show”的音译,指的是主持人对来宾的访谈或者是上门对人物进行的访问,通常主持人和来宾都不准备讲稿,而是靠现场随机应变,美国业内人士通常将日间和夜间时长在一个小时左右的聊天或杂耍节目称作“talk show”。在美国,电视“脱口秀”是从广播“脱口秀”中走下来的,早期的“脱口秀”以新闻评论为主,主要对近期发生的新闻热点进行谈论评说。  相似文献   

6.
一、电视新闻中的“说”新闻“说”新闻,是指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对新闻内容进行口语化表述,它有别于过去新闻播音员的播报新闻。这种方式的要素和特征是主持人通过“说”的形式对所传达的  相似文献   

7.
耿伟 《新闻传播》2004,(4):23-25
“焦点访谈”,是CCTV1994年4月1日开办的一个深度报道栏目,每期13分钟。据著名主持人敬一丹回忆,初衷嘛,很简单,是效仿报纸而增添的画面“评论”。  相似文献   

8.
行云 《河北广播》2001,(2):18-19
河北经济广播电台全天侯直播节目开播之时,我做了新闻节目《北方快车》主持人,说是主持人,其实较之新闻播音员最大的区别只是在形式上由录播改为直播,节目设置,编排基本是值班主任的事,虽然我也参与节目编排和采访,但从严格意义上讲,那会儿我的角色充其量应该算是“新闻直播员”,五年后,《北方快车》节目设置了一档新栏目《新闻快餐》,以节目主持人为核心,以今日事,紧要事,突发事,有趣事为采访主题,在贴近百姓生活上做章,这次我才真正做了一次新闻节目主持人。  相似文献   

9.
冯玲玲 《新闻窗》2012,(5):110-110
“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可以改变一个台的形象”,这似乎有点危言耸听,但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可以改变一个节目的命运,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0.
近两年,全国广播电视界形成了一股“民生新闻”热潮。这些民生新闻中极具个性的主持人形象也直接冲击着人们对新闻节目播音员、主持人的固有印象,引发了业界对新闻节目主持人风格定位“平民化”的全面探索,以及对新闻节目主持人表达语态“多样性”的全新思考。2003年底,全国省级电台第一家民生新闻——河北电台经济频道《百姓三十分》顺利开播,笔者有幸承担了节目领办和主持人的工作。下面结合这两年的工作体验和大家共同探讨“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个性化问题。  相似文献   

11.
郁金红 《视听界》2006,(5):97-97
播音员和主持人端庄的外在形象,甜美圆润的声音形象,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观众与冷冰冰的电视屏幕漠然相对的状况。对于新闻播音员、主持人来说,只有先拥有一个大写而丰满的“人”,才能在大众传播中融入人文关怀,塑造出一个被受众认可的形象。一、人文意识的完善虽然播音员、主持人的面前通常只有冷冰冰的话筒、镜头,但在他们的心中、眼前始终要有交谈的对象,使隐形的对象默默地牵引着主持人的思路,激发着他们的情感,促使他们更恰当地表现“自我”。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情”来自新闻事实与个人感悟的结合,其最终的目标不是观众的眼泪或欢笑,而…  相似文献   

12.
对于生活在当代社会的人来说,节目主持人早已不是一个陌生的字眼。尤其是新闻性节目主持人,几乎每天都如约在各自的节目中与受众见面。他们的名字和形象家喻户晓,他们的成功与失败也常常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他们既是节目内容的表现,也是电台、电视台的“台标”。主持人素质高低不仅关系自身在受众心目中的形象,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节目的视听率。  相似文献   

13.
2005年,随着各省级、地方电视台以民生新闻为基础大力整合新闻内容的新闻改革的推进,体现在主持播音的终端环节,就是新闻播报样态的转变,播音员主持人由原先规范庄重、明朗有力的“播”改变为现在清新靓丽、活泼随意、交流感强的“说”。本文试就“说新闻”的能力培养问题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供各位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秋季招生简章上,新增“新闻评论方向班”.招收20人。据悉,这是我国首个面向高考招生,旨在培养评论员、评论编辑、评论主持人、深度报道记的特色班。这是该校新闻教育培养特殊新闻人才的一个探索和创新。  相似文献   

15.
过去,节目主持人常常是那些“俊男靓女”、“漂亮面孔”,如今已逐渐被“智慧型”和“风格型”的节目主持人所取代。这表明,综合素质对一个节目主持人的要求已远远超过了对其外貌的品评。应急处理能力作为主持人综合素质表现的一个方面显得尤为重要。主持人在节目主持这项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意外情况,这就需要主持人及时和恰当的处理。处理得如何则显示了一个节目主持人素质水平的高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颜义 《新闻三昧》2003,(12):30-30
辽宁某报9月2日刊登题为《央视名嘴三甲出各自甘苦说端详》的消息,说近日在中央电视台“你最希望与哪一位主持人接触、交流”的问卷调查中,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倪萍、王小丫、水均益位列三甲。此文的“三甲”用来指三位最好  相似文献   

17.
最近几年,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随着新闻板块、民生新闻栏目的大量涌现,播音员主持人的播报方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传统的“播”新闻正受到“说”新闻的挑战,一时间,“说”新闻成了一种时尚潮流。那么,怎么把新闻说好,播新闻和说新闻是否格格不入呢,下面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和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李萌 《视听纵横》2003,24(6):101-102
新闻是一个专业媒体不可或缺的主体,传媒大亨默多克曾经说过“一个没有新闻节目的电视台毫无价值”。世界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作为一个新闻节目主持人不愁没有报道的内容,关键在于如何把新闻巧妙地传达给受众,如何赋予新闻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白静 《新闻实践》2008,(6):62-62
民生新闻其特有的地域性、亲民性、平民化、本土化特点,为主持人提供了发挥个性的空间。其中,民生新闻主持人的“平民化”特色,引发了业界对新闻节目主持人风格定位的全面探索。那么,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平民化”特色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相似文献   

20.
策划的异化     
“1999年全美最惊人的新闻策划”,是美国广播公司在那年的3月3日独家推出的、由著名主持人芭芭拉·沃特什对莱温斯基的两小时特别专访节目。这次专访吸引了4900万名观众,使之成为全奖收视率最高的新闻节目,由此带来的广告收入高达2000万美元,令其他媒体垂涎三尺。事隔不到一年,美国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华盛顿邮报》揭露说,这个策划并不光彩,因为它采取了许多违反新闻道德的“非正统手段”。《华盛顿邮报》列举了许多事实,证明了这起交易的核心,围绕着一个“钱”宇。所有的新闻掮客,包括与独立检察官斯堆尔私交不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