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晓辉 《视听界》2007,(3):61-61
《听我韶韶》是一档方言民生新闻节目,它从平民百姓的兴趣点编排新闻内容,以主持人的语言习惯组织稿件,用方言评说新闻,深受南京观众欢迎。这档以地方语言评说百姓所关心的柴米油盐、家长里短的评论性栏目迅速成长成为南京地区的品牌栏目。主持人《南京日报》老记者吴晓平一时间在南京地区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这档节目所以受到欢迎,在于它追求个性化上的三个“创新”。  相似文献   

2.
许方 《视听界》2007,(3):59-60
亲戚来宁小住。一日,路过四牌楼,突然问了句三牌楼在哪里,原来前阵子从《听我韶韶》中跟主持人老吴学了一句俚语:三牌楼的狗跑到四牌楼啃骨头——为了一张嘴,苦了两条腿。这本是老南京用来嘲讽贪吃的人的,却让亲戚由此对南京的一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亲戚是南通人,说亲戚对南京的热爱,我不是想说南京有多好,只想表达方言节目《听我韶韶》给观众留下的印象。  相似文献   

3.
金蕾 《东南传播》2014,(11):91-92
随着电视行业的不断发展,电视节目的种类和形式也越来越多。在当前的电视节目行业发展过程中,方言类电视节目的发展尤为快速。方言节目由于其更贴近观众的当地文化风俗,节目风格更为生动、活泼,因此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但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方言节目应该如何基于当前发展的现实基础来提升自己,成为当前方言电视节目在长久的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受到越来越多栏目的重视。本文从方言电视节目的现实基础出发,分析了长久以来方言电视节目赖以生存的基础,并对方言电视节目的长久发展的措施以及方向进行了具体而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21世纪以来,方言电视节目在各地蓬勃发展,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方言节目得以兴起的原因:从观众角度来讲,区域性“文化认同”是其接受的基础;从媒体角度来讲,“分众传播”的策略使其获得了市场优势。然而,方言电视节目也表现出它的局限性:就同区域观众而言,它是桥梁;就跨区域观众而言,它是隔墙。笔者认为,方言节目终究只能是普通话节目的一个调剂和补充.而不能取而代之成为主流。  相似文献   

5.
缪言 《传媒观察》2012,(6):34-35
方言电视节目是指各地媒体尤其是地方广播电视媒体,以所在地区为目标市场,以区域性观众为主要定位,以方言这一独特语言表达形式推出的一些节目。方言电视节目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发展至今已进入相对稳定期。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方言电视节目呈现许多新异的传播特性,也暴露出收视率增长后劲不足、观众审美疲劳等弱点;本文通过"苏州电视现象"中多个方言电视节目的对比解析,总结出兼顾受众的广泛性、贴近性、娱乐化、平民视角、互动性等是使方言电视节目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方言电视节目在很多区域做得很是红火,像成都地区的《天府食坊》,重庆的《雾都夜话》,杭州的《阿六头说新闻》,山东的《拉呱》,上海的《老娘舅》,湖南的《越策越开心》,南京的《听我韶韶》等都已成为当地家喻户晓、收视率极高的电视节目。2004年12月,无锡台第一档方言节目《阿福聊斋》开播,作为栏目的主持人,作者将就方言节目的语言魅力浅谈感受。  相似文献   

7.
郑云 《新闻采编》2009,(3):27-28
当人们厌倦了字正腔圆的普通话节目之后,方言版电视节目的崛起顿时让人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用方言播报电视新闻、方言版家庭系列情景剧、方言电视小品节目、方言电视综艺节目、方言电视剧与配音电视剧等等不一而足。作为一种原生态的电视文化节目形式,方言版的电视节目已经成为电视台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类型日趋多样化。这种基于本地方言特色,蕴涵当地文化习俗,节目风格生动活泼、娱乐搞笑,让观众轻轻松松获得愉悦,是方言节目所以能够吸引观众眼球的制胜法宝。  相似文献   

8.
方言电视节目是一种新兴的运用方言播报的电视节目样式,这一节目形式在不同的地方电视台都获得了不错的收视效果,但是方言电视节目一直以来也颇受争议。使用方言播报的电视节目一直以来广受受众的欢迎,但是方言播报在受到受众肯定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以及隐患。本文主要就方言电视节目的优势以及劣势进行分析,从而研究方言电视节目的发展对策,为我国电视节目的发展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方言电视节目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一种新兴电视节目样式,由于采用方言播报这一特殊的形式,获得了良好的收视效果,同时也因使用方言而颇受争议。本文试图探寻方言电视节目存在的合理性,全面正确看待方言节目,并为方言电视节目的发展寻找方向。  相似文献   

10.
吴卫 《视听界》2007,(1):101-101
《老吴韶新闻》是南京广播电视台十八频道方言新闻节目《听我韶韶》的一个子栏目,由资深报人吴晓平对每天南京报纸上的新闻进行筛选,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取材,用平民化的视角对新闻进行解读并加以评论。从2006年4月播出以来,该栏目一直保持了比较稳定的收视率。  相似文献   

11.
李东 《新闻界》2012,(3):23-26
方言类电视节目从出现之日起就引起业界人士广泛争议,虽然各类方言节目经历过兴旺与萧条,但因其独具自然环境、地域文化、人文环境的浓郁特色,因其轻松幽默的节目风格,得到许多观众的喜爱,尽管存有与生俱来的内在缺陷,依然成为电视节目中不可或缺的点缀。  相似文献   

12.
方言节目指各地媒体尤其是地方广播电视媒体,以所在地区为目标市场,以区域性观众为主要定位,以方言这一独特语言表达形式推出的一些节目.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在中国的娱乐类电视节目中或多或少有了方言的参与.  相似文献   

13.
林卫军 《东南传播》2014,(8):102-104
方言节目是以本地方言作为节目特色的节目形态,是我国广播电视行业中一个重要的节目类别,它的产生有其必然的社会条件。方言是区域内社会文化和思想的传播载体,承载了地区内的人文民俗、文化传统。它作为本地居民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是区域内居民拥有共同语境的先决条件。福州电视台生活频道的《攀讲》是一档福州本地民生类方言节目,创办于2008年3月,"攀讲"一词来源于福州方言,意思是"天南海北的聊天",而相同的语义在北方的方言里叫做"唠嗑"。《攀讲》的栏目名正是利用了方言中的共通性,过于简单的方言词汇就能让熟悉福州方言的观众立刻明白节目的主题。方言节目除了具有一般电视节目的观赏性之外,对于一个城市的形象宣传和本地文化传播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方言节目是指各地以所在地区为目标市场,以区域性观众为主要定位,采用方言这一独特语言表达形式推出的电视节目.它是对传统的普通话节目的创新,由于其贴近百姓的特质和方言播说的新颖形式,广受百姓的欢迎,成为地方电视台收视率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5.
蔡文婷 《新闻窗》2011,(6):60-61
方言电视节目的崛起、快速发展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方言节目较好地满足了受众"贴近性"的心理需求,所传递出的本土化、亲近性等特点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另外,方言类节目往往轻松活泼,主持人的语言风格更为灵活多样,在嬉笑怒骂中展现不同地域的风土民情,在满足了观众好奇心的同时,让广大观众能够从人物形象和节目主持人的调侃中,细细品味出生活的真实。  相似文献   

16.
孙米密 《今传媒》2012,(6):91-94
"大嘴咥西安"这一方言电视节目深受西安群众的欢迎。以方言为电视语言对白,宣传、介绍了陕菜、西安小吃以至陕西地方饮食烹饪文化,显示了方言电视节目贴近地域观众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传承着陕西这块地方"雅言"中的文化源流,同时也彰显着方言电视节目的固有价值。但是现在方言电视节目的播出有诸多限制,也遇到了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方言节目是指各地以所在地区为目标市场,以区域性观众为主要定位,采用方言这一独特语言表达形式推出的电视节目。它是对传统的普通话节目的创新,由于其贴近百姓的特质和方言播说的新颖形式,广受百姓的欢迎,成为地方电视台收视率的增长点。那么,用方言包装新闻节目,真的“一包就灵”吗?  相似文献   

18.
故事类电视节目自诞生以来,就成为较受观众喜爱的节目形式之一,《王刚讲故事》凭借其画面的精良、讲述故事的纯熟技巧成为此类节目的翘楚,笔者主要以此节目为例,阐释故事类电视节目的内部节奏形成要素,以期为故事类电视节目的良性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电视方言节目的文化成因与文化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视荧屏上近些年出现了很多方言节目,虽然国家广电总局曾发文"约束"或"禁止"电视节目主持人以及电视剧使用方言,意在规范媒体的语言文字使用,但这些禁令引起了较大的争议,电视节目中的方言现象也并未因此而停止.  相似文献   

20.
赵烁 《新闻前哨》2011,(10):77-78
所谓电视方言节目.是指在电视节目中,主持人或解说员使用当地方言作为主要叙述语言进行内容播报的电视节目形式。电视方言节目所涵盖的范围较广.主要包括电视方言新闻节目和电视方言文艺节目。近年来,用方言主持电视节目.已成为地方电视台的一道“独特风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