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版业书讯     
《中国编辑研究》(1996)即将出版 由中国编辑学会与人民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的《中国编辑研究》(1996)即将出版,这是一本编辑出版学术性资料性读物,今后将每年编辑一本,公开发行。作为中国编辑学会的一个专门的研究园地,《研究》将加强编辑学的学术交流,总结编辑工作经验,沟通研究信息,汇集研究资料,积累研究成果,以推动编辑学的学科建设,指导编辑实践,提高编辑队伍素质,为繁荣我国社会主义出版事业服务。《中国编辑研究》  相似文献   

2.
人们说编辑的工作是为他人做“嫁衣”,此话是褒是贬?不管它!反正要真地做好一件漂亮合体的嫁衣,并非一桩容易的事情。设计、裁剪、缝制,哪一道不蕴含着学问,所以我说,注意:编辑“学”,编辑工作蛮有学问并非故弄玄虚,虚张声势。谓予不信,请读《实用编辑学概要》(俞润生编著,天津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以下简称《概要》)。将编辑工作的实践上升到“编辑学”的理论,加以总结、研究和探讨,是《概要》的一个显著特点。作者开宗明义地提出:“编辑是一门学问”。认为建立编辑学对促进、繁荣出版事业有重要意义,现在是条件成熟的时候了。《概要》阐述了编辑学作为研究文化积累的性质,指出“编辑学属于文化范  相似文献   

3.
刘杲 《中国编辑》2007,(2):87-88
我欢迎《少年儿童读物编辑学初探》的问世。“本书的作者大都来自全国少儿出版社、期刊社和报社,有比较丰富的编辑工作经验。”从这句话里我读出了两条信息。第一,有丰富编辑工作经验的同志,渴望总结实践经验,使之上升到编辑学理论,而不是停留在经验的层次;第二,他们对编辑学的探讨以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基础,而不是从概念到概念,因此具备了认识真理的客观条件。这两条,我觉得有普遍意义。我们做编辑工作需要编辑学理论。因为理论不仅告诉我们编辑工作的“当然”,更告诉我们编辑工作的“所以然”。理论帮助我们提高编辑工作的自觉性,提高编辑工作的专业水平和科学水平。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编辑学必须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它来自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并且用于指导实践。这是编辑学研究始终坚持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出版发行研究》创刊五周年了,初创伊始,正是编辑学研究勃兴之际。各家立说,各抒己见,见仁见智,可谓百花齐放。五年来,《出版发行研究》与兄弟刊物一道,推动和促进了编辑学的研究。时值今日,不少同志倡言,要深化编辑学的研究,就此而思,似有同感。我认为,重视经验材料的发掘和整理,是深化编辑学研究的题中之意。任何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赖以立论的基础是经验材料。罗竹风同志在为《书籍编辑学简论》一书所写的《序言》中说:“从建国以来编辑工作的实践中,抽引出其中大量带有规律性的经验,加以提炼、发挥,这就是编辑学的基础。”多年来,有关出版、编辑工作研究的刊  相似文献   

5.
告读者     
《编辑学刊》终于和大家见面了。本刊的宗旨是:积极开展编辑学的研究,总结和交流编辑工作的经验,提高编辑队伍的素质,为繁荣和发展我国的出版事业尽一点微薄的力量。编辑作为职业和工作,有记载可查的,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编辑为我国文化的源远流长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长期以来,编辑们有一个“为他人作嫁衣”的好传统,但也因此忽略了自身工作的建设,以致至今还没有一部总结编辑工作经验、探讨编辑工作特点和规律的编辑学。有人就说:“编辑无  相似文献   

6.
林穗芳先生在<编辑学刊》1994年第1期上发表的《“编辑’和“著作”概念及有关问题》一文,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论点:“作为著作方式一种的‘编辑’和作为出版工作一部分的‘编辑’代表不同的概念。”这个论点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解开了在编辑学、编辑史的研究中纠缠不清的一个死结,把一个相当普遍地存在着的混淆概念的错误纠正了过来,从而大有助于明确编辑学和编辑史的研究对象。编辑学也好,编辑史也好,研究的对象都是作为一种专业工作的“编辑”;从事这种专业工作的人称为“编辑工作者”,其中卓有成就的称为“编辑家”。如果把作为一种著作方式的“编辑”和作为一种专业工作的“编辑”混为一谈,那么编辑学和编辑史的研究对象就会成为一笔糊涂账。  相似文献   

7.
杨勇 《今传媒》2006,(10X):30-31
“编辑学”一词虽然最早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末期,但真正从事实质性的研究工作,在我国却是80年代初期开始的。当时,研究者恨不能在一夜间建立起编辑学科,以适应编辑无学的现状。于是,编辑学“框架”林立,各种“理论体系”不断涌现。在一门新兴学科诞生之初,这种活跃状况本是很正常的现象,然而一些近乎“玄学”理论的出现,反倒让人对编辑学的确立产生了疑虑,符合我国国情、适用于指导编辑工作实践的编辑学究竟是什么样子?编辑学理论到底如何形成呢?应该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张积玉先生撰著的《编辑学论稿》从一个侧面提供了创建编辑学的路径和方法,这就是从编辑学实践出发,注重总结、研究工作中带有普遍性的实际问题,总结历史的经验,探寻规律性,构建编辑理论体系,从而为建立编辑学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邵益文著《编辑学研究在中国》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后,友人相告,找来品读,不免泛起联想和感慨。这是一本文集,既展示了作者学术探索的成果,又总结了编辑学研究在中国发展的概况。曾几何时,编辑学为何物,不甚了了。志士仁人曰:“编辑编辑,编编辑辑,有何学乎?”“干了一辈子编辑,不读编辑学,不也拥书围城吗?”初识其箴言,言之有  相似文献   

9.
送别20世纪、迎接21世纪的2000年刚一来到,就读到刚刚出版的《20世纪中国的编辑学研究》——一本送别20世纪、迎接21世纪的中国编辑学研究的书。那不是巧合,而是紧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像是中国编辑学研究的象征。 中国编辑学研究,实际是20世纪80年代才兴起的——虽然正如本书所说,1949年就有了“中国第一本编辑学著作——《编辑学》应运而生”,但“这本书的内容,主要讲报纸编辑学……设专章讲了杂志编辑工作”(第2页)。与我们现在以书刊编辑工作为主体所说的编辑学并非一回事,而且到80年代编辑学研究在国内兴起,中间也存在一个断层。中国真正有编辑学研究,只是20世纪最后20年左右的事。然  相似文献   

10.
张如法在《新闻出版报》1993年2月15日“编辑工作与编辑学”专栏中撰文认为,本世纪中叶以前的许多著名的编辑家相继辞世,尚健在的为数不多,他们的宝贵经验与编辑资料亟待搜集整理。新中国成立以后也产生了一批编辑家,他们的有价值的经验和资料,更没引起人们注意保存、搜集和整理。编辑学研究欲向深广发展,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此类学科,离开中国现代编辑家的编辑  相似文献   

11.
边集 《出版科学》2004,(2):20-20
文集一类的书,难免流于杂,读阙先生的《编辑研究文集》却没有此感。这是一部研究编辑原理、编辑实务乃至研究编辑学的专著。《编辑学理论纲要》是全书的“纲”,其他相关文章是“目”。从其他相关文章中可以找到《编辑学理论纲要》中许多观点形成、发展的轨迹;《编辑学理论纲要》则是作者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出版发行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全国首届出版科学学术讨论会,不久前在“群山翠点高低列,两水清涵上下流”的山城重庆结束了。然而一百五十余位代表的讨论和他们的百余篇论文,却如“群山翠点”、“两水清涵”留在人们的记忆中。这次讨论会涉及到出版工作中编、印、发、评、读的各个环节,也有一定的深度和特点。如《编辑学研究什么?》、《编辑工作要与时代同步》、《三审制虚实初探》、《论杂志的总体编辑构思》、《试论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的目标》、《试论我国图书购销形式的改革》等论文,从宏观到微观、理论到实践,对出版发行事业当前的状况和改革的要求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探  相似文献   

13.
阙道隆先生在《编辑学理论纲要》(《出版科学》2001年第3、4期)中指出,编辑学的学科体系“由编辑业务、编辑史和编辑理论三部分组成”。“编辑业务、编辑史是血肉,编辑理论是灵魂,共同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在谈到编辑学的研究方法时,阙先生指出,它“有三个层次,即指导方法、一般方法和具体方法”。“编辑学属于应用科学”,“应用科学常用的社会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普查)、个案研究法、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等,对编辑学研究有重要作用”。我十分赞同陶先生的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14.
读者心理与编辑心理的研究,无疑是编辑学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国内不少有志于编辑学理论研究的出版界同仁,亦已对此发表过精辟见解。如王国忠同志在《关于编辑社会学的一些探讨》一文中,把“研究读者心理”、“研究编辑心理学”作为编辑社会学所要探讨的问题(见《编辑学刊》创刊号);胡光清同志在《编辑学研究什么》一文中,将“编辑心理意识问题”作为编辑主体研究的内容之一(见全国首届出版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本文试对读者心理与编辑心理的  相似文献   

15.
编辑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了编辑学之后,如果能从理论上说得头头是道而不能动手编好书、编好刊,那就无异于历史上“纸上谈兵”的赵括。但是,如果以为学编辑学就是学些编书、编刊的手艺,只会“照着葫芦画瓢”,对理论一窍不通或一知半解,也就难以创造性地做好编辑工作,难以提高、发展编辑工作,难以成为一个编辑家,同样也是不够的。编辑理论是在编辑实践活动基础上升华而成的,它来自实践。但编辑理论形成后,又会反过来推动编辑工作的前进。对做好编辑工作来说很重要的预见性,也不仅来自编辑实践,更来自编辑理论的力量。哲学上说的:脱离实际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这对于编辑学来说,同样是完全适用的。  相似文献   

16.
在《编辑界说之比较》、《编辑特征与编辑区分》二文中,本文作者已经论定编辑的特征就是“收集材料、整理成书”从这个意义上说来,编辑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物,一个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整体,理应成为编辑学的研究对象。在编辑学建设中,整体地认识和对待研究对象,有可能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学科基本问题,从而为编辑学的发展奠定牢固的根基。  相似文献   

17.
编后记     
本刊出版之际,正逢《小朋友》创刊65周年。这本刊物,受到我国几代人的欢迎。当初的读者,现在已是爷爷、外公了。在《小朋友》编辑部的协助下,我们编了探讨这本刊物特色的专辑。这对刊物编辑的同志或许会有可供借鉴之处。我们一直认为,编辑学的研究,除了理论探讨外,还要从总结经验入手。编辑学学科的形成应该首先来自编辑实践。今后我们还将努力总结一家家出版社、一个个刊物的编辑经验,探讨它们的特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联合出版的《少年儿童读物编辑学初探》(以下简称《初探》),是多少年来我国少年儿童读物编辑工作者经验的总结,心血的凝聚,智慧的结晶。它一开篇就明确指出:“本书的研究重点,侧重于实际工作和编辑实践,侧重于出版物的编辑方法和技巧,兼顾编辑人员的素质研究和少儿读物的历史研究”这就是说,该书的思想观点、理论原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编辑实践的规律性是编辑学的重要问题之一。对此,可从不同侧面或角度进行考察。以下试从制约编辑实践发展的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即编辑实践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关系,编辑实践与生产承受能力的关系,编辑实践与书稿内在要求的关系。是否恰当,仅供参考。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将“编辑实践”这一概念作为编辑学的中心范畴来使用,才有了以上看法。为什么说编辑实践这一概念是编辑学的中心范畴呢?我在拙文《编辑学研究方法论辩》(见《出版与发行》1986年第6期)一文里作过尝试性的探讨和说明。这里试就编辑实践这一范畴的“内在方面”再作一点分析。大家知道,只有当编辑与书稿发生关系时,才产生编辑实践,这是不言而喻的。尽管  相似文献   

20.
编辑学的研究对象问题是编辑学领域中又一个引人注目的课题。十几年来,理论研究者对其辨析之激烈大概仅次于对“编辑”概念的争议。其原因当然是因为编辑学研究对象如不明确,真正意义上的编辑学就不可能成立,编辑学研究对象框定着编辑学研究内容,关涉到编辑学的任务、目的,一系列重要范畴以及理论体系的构筑,编辑学研究对象更与编辑学学科特征有着内在联系。而目前我国的编辑学还处在探索阶段,还是一门不成熟的学科,所以探索编辑学研究对象不能不显得特别重要。多年来,编辑学研究者见仁见智,在对象问题上提出了各种有益的看法,但经过多年编辑出版实践活动的检验和不同观点的对撞,我们可以看到,分歧少了,一些观点被淘汰了,另有些见解得到更多的支持和认同。 较早的几种观点认为编辑学研究对象是“整个编辑活动”,也就是“编辑活动的全部和整体”,“不仅指著作物转化为出版物的过程,而且包括著作物产生以前及出版物产生以后的全部编辑活动”。或者说是“各种编辑现象”。或者说“包括编辑工作的一切方面。宏观与微观、纵向与横向、历史与现实、全局与局部……”甚至著述活动、阅读活动也被囊括其中。我认为这些看法太浮泛了,姑且称为“泛化论”。这种“泛化论”的观点很难抓住编辑学的特殊矛盾,揭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