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商代青铜器种类繁多,组合多样,是商代礼制的重要物化体现。虽然商代礼制还不像后世礼制那样系统、有条理,但对于已经进入阶级社会,有着严格等级、阶层之分的商代来说,一些基本的社会礼仪制度,如等级制、宗法制、葬礼、祭礼、礼器使用制度等已经具备了初步形态,并在商代的社会生活中起到重要的规范作用。关于这些礼制的基本情况,在商代所出的青铜器中都能或多或少地得到一定体现。  相似文献   

2.
礼和法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最为重要的两环,对国家施政方针和国家走向影响巨大,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在明初礼制创设之时,刘基广泛参与。他对于明初礼制既有理论思考又有创设实践。在明初诸礼制中,籍田礼、百官朝会之礼等国家礼制由刘基负责或参与厘定。这些礼仪制度是明初国家礼制的重要部分,也对明代乃至后世礼制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唐宋时期,官方礼制中庶民礼仪逐步得到注重,官方礼制的庶民化倾向出现。这种倾向是唐宋礼制体系逐步完善的结果,也是唐宋礼制下移的表现。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朝廷的社会控制力开始逐步深入到百姓中间,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  相似文献   

4.
日月交食在中国古代具有特定的科学和社会意义,其救护仪式也是重要的礼制活动.随着西方天文学知识的传入,日月食的预报水平得到大幅提高,科学的进步不但对礼制产生了影响,在康雍乾时期交食的测验与救护也被清朝广泛用于国家治理和宗藩管理当中,成为重要的政治运作工具.中朝双方交食测验与救护活动的长期互动,反映出宗藩体系下清鲜关系的嬗变,以及双方在政治、礼制和科学等方面的内外角力.  相似文献   

5.
刘敞,字原父,号公是。北宋临江军新喻县人,庆历进士,官至集贤院学士。为人明白俊伟,博学自信。他尤精礼制,崇尚周礼,对于人事的臧否,都是以周礼为准绳,从《春秋》大义出发,强调礼制在维护政治稳定,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重要意义。围绕这个中心,他的礼制思想可分解为以下五条。一、反对名实互违的不正之礼  相似文献   

6.
孙厚义 《教师》2013,(18):27-27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礼"不仅仅是礼仪,同时还是一种社会控制的基本规则。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中国"以礼治国"的核心内容。然而,在不同的时代,礼制有所不同,因而其对基层社会的控制也有所不同。文章选取了宋代官方礼制以及民间丧葬、祭祀礼制及其实施过程之中对基层社会的控制为研究对象,探讨宋代的社会控制方式的变革以及国家权力与基层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期望通过这种研究加深对宋代社会历史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英汉亲属称谓属于不同的称谓制度,它们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亲属称谓反映的是社会复杂的人际关系,是一定社会礼制的重要反映,受到社会制度与伦理观念体系的制约,蕴涵了不同的文化习俗和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8.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礼制演进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其中,尤以梁武帝对礼制的改革最为全面透彻,影响最为深远。剖析梁武帝藉田礼制改革之原因和具体内容,对其背后所蕴含的重农政策加以探究,诠释梁武帝的治国理念,揭示礼制与政策间“互为表里”的深层次关系。  相似文献   

9.
徐丽君 《文教资料》2007,37(4):80-81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文明由“乱”到“整”,礼制逐渐完善的阶段,婚姻礼制也在随着整个社会的文明发展而渐入规范。尽管如此,秦汉婚姻礼俗,无论是从形式到观念都依然显现着自由开放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礼”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核心精神,战争在《春秋左传》中占据重要篇幅,春秋式的战争也十分强调礼制。笔者通过研究叙战语篇和具体分析泓之战,从经传差异、战争双方国家和主要参战人物等角度,探寻春秋礼制在战争文学中的体现和嬗变,总结出“礼”在战争中消退的政治、社会环境等原因。  相似文献   

11.
体制论     
体制是社会机构与社会规范的结合体.它既包括社会活动过程中的社会活动实施体制和社会活动管理体制,也包括社会活动领域中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教育体制和其他社会体制.在体制结构中,机构是体制的栽体,规范是体制的核心,二者是相互依存的;社会活动过程体制是社会活动领域体制的基础,社会活动领域体制是社会活动过程体制的表现形式.体制与制度、国体、政体和机制这些范畴是相互关联的,但又是有区别的.体制理论的这种新探索,在理论上有助于更清晰地认识什么是体制、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等体制,明确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之间的关系,从一个新的视角丰富和发展组织或系统理论;在实践上,可以从改革社会机构和社会规范两个基本要素,从改革社会运行过程中的两个子体制或社会活动领域中的子体制这两个角度,为体制改革提供一个清晰、系统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社会科学价值所表征的是其同社会之间相互支持和满足的效用关系,它具有作为价值主体的学术价值、作为价值客体的社会价值以及作为专业共同体的价值文化,由此构成了社会科学的主体价值、客体价值、共同体价值文化这相互支持和协同的"三体"价值结构形态。为了规范学术秩序和防范学术失范,促进社会科学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应当完整准确地认识和把握社会科学"三体"价值的本质规定、结构构成、基本关系和内涵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相应合理的评价制度规范、评价标准规范和评价技术规范这三维评价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13.
本通过对建立高等师范专科教育办学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内容及组织实施的探讨,来评价高等师范专科教育的办学效益,以此促进师范专科教育面向市场、研究市场,不断提高高等师范专科教育办学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激活师范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14.
From ancient society to nowadays, social control system has had a diversity of content, including the law, morality, religion, education, system, custom, natural and civil law, etc. Law seems to become one of the most respected social control systems by the countries all over the world, but the role of informal norms can not be underestimated. The informal norms and regulations have been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law in the controlling of people's behavior in the rural remote areas.  相似文献   

15.
在发生纠纷时,人们究竟选择法律还是规范来进行解决?著名的法社会学家埃里克森在其著作<无需法律的秩序>中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诠释.作为社会控制体系诸多手段之一的规范与法律,人们在解决纠纷时对它们的选择一方面取决于规范与法律本身的优缺点,另一方面也与纠纷的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总之,对于社会秩序和纠纷解决而言,规范和法律都是不可偏废的,法律中心论与法律边缘论都有失妥当.而且,规范才是法律权利的终极根源.  相似文献   

16.
杨敏  万春 《开放教育研究》2007,13(6):105-109
作为当今世界教育最为发达国家之一的美国,“民主”、“实用”、“科学”既是其教育追求的目标,也是其教育的总特点。美国远程教育体系性的重要体现,就是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法律和社会规范。本文试图通过对美国远程教育规范中的社会文化因素分析,探索其远程教育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亲属法作为法文化当中的重要内容,涉及到一个国家有关家庭、婚姻、亲属的法律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法律规范、制度及法律组织机构和法律设施等方面的总和。以中国亲属法为代表的婚姻家庭制度作为社会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该社会的婚姻家庭形态在上层建筑领域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18.
埃里克森认为,法律仅指由政府发布的组织规则;相对于法律,其它规则如个人伦理、合约、社会规范和非政府组织规范等都称为非正式规范。作者通过实证调查发现,有了法律,法律之外的社会规范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深刻地检验着法律。而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法律日益增多,同时,社会规范也广泛存在,形成不同层次的"无需法律的秩序"。法律与社会规范都能起到维护秩序和社会稳定的功能,但是二者具备自身优势的同时又都有其局限性,文中关注法律与社会规范在我国社会运作中互动和协调的深层动因,力求在达到平衡的基础上促进二者各自社会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埃里克森认为,法律仅指由政府发布的组织规则;相对于法律,其它规则如个人伦理、合约、社会规范和非政府组织规范等都称为非正式规范.作者通过实证调查发现,有了法律,法律之外的社会规范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深刻地检验着法律.而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法律日益增多,同时,社会规范也广泛存在,形成不同层次的"无需法律的秩序".法律与社会规范都能起到维护秩序和社会稳定的功能,但是二者具备自身优势的同时又都有其局限性,文中关注法律与社会规范在我国社会运作中互动和协调的深层动因,力求在达到平衡的基础上促进二者各自社会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从社会转型期道德失范的实际出发,对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从事物发展的否定的环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层面以及当前道德教育和实践的缺位等方面进行理性分析,并努力地子求重塑适合社会发展要求的道德规范体系,积极探求实现社会规范的途径和方法,可以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