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作品的阅读对人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可据我观察,现在的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并没有多大的兴趣。这原因究竟出在哪儿?恐怕是出在我们教师自己身上。反思新中国以来五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往往一篇读  相似文献   

2.
讨论法在文学作品教学中的运用裘曙洁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由看法以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在高中文学作品教学中,这种教学法是很有生命力的。我们常常可见这样一种情况:同样一部文学作品,如果让学生自由去阅读,学生可能会被作...  相似文献   

3.
一、区分实用文章和文学作品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清实用文章和文学作品,有着重要的认知意义和操作意义。所谓认知意义,是对阅读时的接收、鉴赏而言;所谓操作意义,是对写作时的选材、造句而言。倘若学生分不清实用文和文学两种不同的文体形态,那么就会出现混乱、错位现象。比如说,在一所农村小学,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教我们写作文说真话,可是,书上就不说真话,人变石头狼变人,这是真的吗?”这里的问题就出在没有弄清不同的文体。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教师自己也没有完全分清实用文…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文学作品教学模式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多弊端。在中学语文教学的诸多内容中,文学作品教学是耗时最多而收效甚微的一项,然而文学作品却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我们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来看,经过我们对阅读主客体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提高文学作品阅读教学效果的出路。  相似文献   

5.
文学作品在高中课程中的分量越来越重,随着教学的逐渐深入,问题也越来越多,其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文学作品教学缺乏与中学相适应的文学理论的指导。我们教师在分析文学作品时,往往都从成人视角来分析,经常是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师埋怨学生“不解风情”,不能懂得文学的奥妙;尽管花了不少力气,而在各类测验中文学作品阅读的得分情况往往最差。如此情况,弄得教师无计可施,学生无可奈何。对于文学作品的教学,勇敢者硬着头皮去闯,希望杀出一条血路来,  相似文献   

6.
文学作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进行文学作品教学,就是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或欣赏文学作品,体验语言文字所创造的情境,领悟作品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并从中构建新的意象,获得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因而,文学作品阅读有其特殊的要求:1、找寻体会涛文之美。2、体认诗文之情。3、品味诗文之语。这也是语文教学的一般性要求。  相似文献   

7.
文学作品在高中课程中的分量越来越重,随着教学的逐渐深入,问题也越来越多,其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文学作品教学缺乏与中学相适应的文学理论的指导。我们教师在分析文学作品时,往往都从成人视角来分析,经常是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师埋怨学生不解风情,不能懂得文学的奥妙;尽管花了不少力气,而在各类测验中文学作品阅读的得分情况往往最差。如此情  相似文献   

8.
在科技理性支配下的文学阅读教学中,对文学作品既定意义的传授成为教学的重心,而教师和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读解则被漠视.这既忽视了文学阅读的真正价值,又使教师和学生丧失了作为人的本真存在的权利.为了改变这种重物不重人的文学阅读教学现状,我们需要变科技理性为实践思维,即将文学阅读教学视为一种感性实践过程,充分关注这一过程中各种关系的本体性存在,重新确认师生之间的关系,并强调教学过程中主体的权利.实践思维认为,实现人的价值才是文学阅读教学最为重要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当前的识字教学,尤其是农村识字教学大多数处于一种机械的教学状态。高耗低效,学生错别字多。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语文教师,特别是农村的语文教师要深入学习领会新课标的有关精神,切实搞好识字教学,不断提高学生识字能力和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邵凤森 《成才之路》2009,(12):14-15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中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个性化阅读是一种自主性阅读、体验性阅读和差异性阅读,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随着大家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的逐渐重视,越来越多的教师把这种教学理念应用于实践中。当然,不少人在教学过程中不免进入一些误区。为了使个性化阅读教学顺利实施,笔者认为应该在实践中注意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1.
肖金华 《湖南教育》2005,(17):40-4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教学给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学生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去体验作品,对作品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作出反应,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不宜强求同一的标准答案。”这个意见对文学作品教学的重视是前所未有的,然而现状是,文学作品的教学既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热点,也是教学的弱点和难点。那么教师该采取哪些策略,突破教学难点,使文学…  相似文献   

12.
在现行中学语文课本的各类选文中,以小说、散文、诗歌、剧本、童话、寓言等不同样式的文学作品居多。即使是课外阅读,学生接触最多的也莫过于小小说、精短散文、诗歌等优秀文学作品。因此,笔者认为既然学生有那么多的对文学作品阅读的认知与感受,我们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就不应一味局限于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写作训练,应结合文学作品的阅读与赏析,有计划地指导学  相似文献   

13.
在文学作品鉴赏教学中,学生是鉴赏的“主角”,教师只是“配角”而已。更何况人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往往受知识层次、文化修养、生活阅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为此,我们必须树立现代的阅读理念,改变传统文学作品鉴赏的教学模式,而采用参与式教学的模式进行文学作品鉴赏教学,以确保新课程标准的有效实施,进而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阅读教学的一定阶段,由教师提出或学生质疑生成话题,形成问题情境,然后师生围绕某一话题,边阅读边讨论,这是语文教师常用的手法,也是不少阅读教学研究课的重头戏,“课眼”。我们不妨把这种围绕话题安排教学流程的阅读教学方法叫做话题阅读教学法。  相似文献   

15.
作家创作总是由内而外,先有客观现实而产生内在情态,这种情态通过辞章表达出来,阅读文章的人通过文辞来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沿着文辞找到文章的源头,即使是深幽的意思也将显现,为人所理解。这对语文教学有很大的启发,下面结合一堂《项脊轩志》的公开课教学来谈谈披文以人情,沿波溯源的教学方法。在文学作品中,感情是贯穿散文的灵魂,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阅读过程与写作相逆,是“以意逆志”,就是以读者的体会迎合作者的本意。  相似文献   

16.
王娥 《学周刊C版》2011,(7):199-199
学前教育是我们基础教育的基础,教师是基础教育的实施者,因此教师必须要懂得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同时也是未来的接班人。要想搞好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首先就得从儿童开始,从基础着手。我们知道文学作品,不仅仅儿童需要,成年人也需要,而且幼儿教师更需要。儿童文学就是一种素养,也是做人的素养。教师学习儿童文学,不只是为了指导儿童阅读,也不只是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它是一种职业的素养,甚至也是做人的素养。这种素养既有利于教学,也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丰富情感世界。具有一定儿童文学素养的人,必定会影响到其教育观、儿童观。我们为了确立科学的教育观和儿童观,应该认真地去阅读、钻研儿童文学,进一步去教育、培养儿童,让他们成人成才。  相似文献   

17.
阅读是学校语文教学的延伸,对于开阔学生视野,丰富语言积累,发展思维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现实的教学生活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人乐观,主要表现在:第一,阅读兴趣比较单一;第二,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第三,在升学的强大压力下,学生首先需要考虑搞好课业学习,因此不重视阅读.殊不知不广泛地阅读课外书,怎能广开思路?文学作品看多了,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大多是文学作品。作为具有艺术美特征的文学作品,无疑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因此,开展文学作品的阅读审美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具有积极的作用。为此,我们要把课堂内外、书本内外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出“重阅读、重美育”的语文学习规律。那么,小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应当如何着手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语文...  相似文献   

19.
2012年8月18—20日,第六届"人教杯"语文教师与作家同行——文学作品解读与教学观摩研讨会在江西九江召开。本次研讨会旨在搭建一个作家、教材编者、教师、学生多重对话的平台,帮助教师拓展理解和探究文学作品的思路,交流文学作品教学的方法,更好地享受到阅读之美、教学之美。会议邀请了梁衡、王充闾、叶廷芳、曹文轩、舒婷、赵丽宏、彭学明、王宏甲、杜卫东、刘慈欣、温新阶等十余位全国知名作家参会。他们的作品都曾入选过人教版中学语文教科书或配套读物,有些已经成为语文教材0名一线语文教师和语文教研员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教师要把握课堂教学,首先要把握好教材,也就是说,分析教材也是教师的一项教学基本功。这一基本功在语文学科显得尤为重要。由于语文教材的文本多为文学作品,不同的教师对教材的解读也有所不同,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在个人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准确解读呢?下面的讨论应该能开阔我们的思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