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以前,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了完成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艰巨任务,他们最初着重阐述了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而对上层建筑的反作用还论述不够。到了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社会革命实践和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党内出现了一股机会主义潮流,以恩斯特为代表的“青年派”和以福尔马尔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者,歪曲唯物史观,鼓吹无政府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当时,资产阶级社会学家保尔·巴尔特之流也乘机肆意歪曲和攻击马克思主义,称历史唯物主义是所谓“经济唯物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歪曲为机械决定论和…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者,为了维护剥削阶级的国家,为了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为了颠复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总是力图抹煞国家的阶级实质,鼓吹超阶级的国家观。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对拉萨尔派鼓吹的“自由国家”,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学习这部著作,对我们提高认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能力,认清林彪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极右实质,是很有教益的。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主义学说史上,当代意义的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策略,都直接来源于第二国际时期的修正主义和机会主义。这种名为“发展”实为背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从它形成之日起,就受到马克思主义者的揭露和批判。其中,列宁对于修正主义、机会主义的揭露和批判,最为集中和深刻,对于我们今天分析和批判民主社会主义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自由国家”论作为国际工人运动中所出现的一种理论,是一种同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相对抗的、否定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机会主义国家论.“自由国家”这一口号是1875年《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纲领草案》(即“哥达纲领草案”)提出来的.在我国不少有关专著和论文中,流行一种说法,认为“自由国家”是拉萨尔提出来的,并且认为拉萨尔的  相似文献   

5.
19世纪80年代,当英国工业垄断地位破产时,社会主义又在英国重现了.当时出现了几个社会主义团体——社会民主联盟、社会主义联盟和费边社.但这些社会主义团体所传播的不是科学社会主义.他们都犯了严重的机会主义,要求拒绝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因此,他们不能引导工人运动前进.社会主义在英国重现的历史告诉我们,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没有精通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就不能领导工人阶级进行无产阶级革命.马克思主义政党不与机会主义作毫不调和的斗争,就不能实现其为无产阶级革命领导者的使命,就不能实现其为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使命.这就是“社会主义在英国重现”的基本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6.
19世纪90年代.恩格斯根据时代条件的变化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提出了“在人民代议机关把一切权力集中在自己手里、只要取得大多数人民的支持就能够按照宪法随意办事的国家里,旧社会有可能和平长入新社会”的思想。在恩格斯看来,工人阶级要达到自己的目的,存在着暴力革命和合法斗争两种可选择的手段。前一种手段对于早期工人运动来讲是适用的,甚至是惟一的选择,而这种手段由于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失去其应有的作用。普选权的实行,尤其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利用普选权取得的成就,证明了:只要善于利用,选举权就能够由历来是骗人的手段变成工人阶级解放的手段。旧社会就有可能和平长入新社会。  相似文献   

7.
周毓英是1930年代中国法西斯主义思潮中的关键人物,他创办《社会主义月刊》鼓吹法西斯主义,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他在其法西斯主义宣传中强调“阶级协力”和“社会主义”,主张专制独裁;他通过所谓“阶级协力”的社会主义,批判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制度,否定共产主义阶级革命学说,打通与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关系.周毓英“阶级协力”的社会主义观,集中袭用了社会主义思想系统中反对阶级斗争者的观念,积极迎合了国民党“清党”反共后当政者反对阶级斗争、追求专制独裁却又不敢公然反对三民主义为社会主义的矛盾心态.  相似文献   

8.
十九世纪的后三十年,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发展时期。这个时期,马克思主义战胜了各种机会主义,在各国工人当中更加广泛地传播开来,欧洲各国工人阶级遵照马克思、恩格斯的教导,吸取了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把国际工人运动推向前进。在欧美一些国家陆续建立了社会主义政党。当时德国工人阶级是欧洲工人运动的先  相似文献   

9.
《反杜林论》是恩格斯在同马克思主义的凶恶敌人杜林进行激烈斗争中写成的一部伟大著作。本书全面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真理问题是革命导师恩格斯根据当时反对杜林的斗争的需要而重点阐述的重要哲学问题之一。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中心从法国转移到了德国,德国工人运动的形势日趋高涨。反动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欧根·杜林纠集一伙机会主义和修正主义分子,插手德国社会民主党,竭力在工人阶级队伍中推销其假社会主义理论。杜林声称,他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新的社会主义理论,这种“新理论”是以某种新哲学体系的最终实际成果的形式出现的;而他的“新哲学体系”又是“清晰的和穷根究底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
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列宁离开我们已整整68个年头了。今天,在国际风云变幻,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机会主义思潮大肆泛滥的形势下,纪念他,重温他同机会主义错误思潮进行不调和斗争的伟大实践、斗争经验和坚定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对于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列宁的一生,是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奋斗的一生,是为建立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而斗争的一生,也是同各种错误思潮和机会主义进行坚持不懈斗争的一生。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就是我的命运,连续不断的战斗——反对政治上的各愚蠢思想和庸俗见解,反对机会主义等等。”人们知道,经过马克思和恩格斯几乎半个世纪的奋斗,到19世纪90年代,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空前巨大的胜利。这逼得它的敌人装扮成马克思主义者,力图从工人运动内部来瓦解工人阶级的斗争。同时,在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之后,垄断资产阶级利用超额利润的一部分,从工人上层中培植了一个工人贵族阶层,作为瓦解工人运动的  相似文献   

11.
《哥达纲领批判》系统地批判了拉萨尔机会主义的铁的工资规律、依靠普鲁士国家帮助工人建立生产合作社、争取普选权来实现社会主义、农民等是反动的一帮等谬论,深刻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一般特征的理论.  相似文献   

12.
扫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求得解放的必经途径;也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中心内容。一切反对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机会主义者,都力图在这个最根本问题上,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修正”。因此,“如果不在‘国家’问题上反对机会主义偏见,就不能展开斗争,不能使劳动群众摆脱资产阶级影响,特别是摆脱  相似文献   

13.
无政府主义是国际工人运动中的一种小资产阶级的反动思潮,十九世纪上半叶出现于欧洲.它最早的提倡者是德国的施蒂纳(1806—1856),其主要代表人物则是法国的蒲鲁东(1809—1865)、俄国的巴枯宁(1814—1876)和克鲁泡特金(1842—1921).他们鼓吹个人绝对自由,反对一切权力和权威,认为国家是产生一切罪恶的根源,幻想在一天之内完全消灭任何形式的国家而建立一个“无命令、无权利、无服从、无制裁、绝对自由”的“无政府状态”的社会.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之间有着根本的分歧。列宁曾明确地指出:“马克思主义者与无政府主义者之间的区别是在于:(1)马克思主义者的目的是完全消灭国家,但他们认为,只有在社会主义革命把阶级消灭之后,在导向国家消亡的社会主义建立起来之后,这个目的才能实现;无政府主义者则希望在一天之内完全消灭国家,他  相似文献   

14.
(一) 1890年德国社会民主党内曾产生过一个叫“青年派”的“左”倾机会主义派别。叫它“青年派”是因为它的主要成员是一些年轻的文学家和大学生。其思想首领是柏林党组织的《人民论坛报》编辑、戏剧家和评论家保尔·恩斯特。这些人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末德国工人运动大发展时期涌入党内,不是出自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而是把它当作一种时髦,不是要献  相似文献   

15.
一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是于1875年5月,为了批判德国工人运动中的爱森纳赫派和拉萨尔派实行合并时所拟的纲领草案而写的。在这部光辉的著作中,马克思对《哥达纲领》中所接受的拉萨尔机会主义观点作了严正和尖锐的批判,发展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科学地论述了共产主义社会发展两个阶段的基本原理,并给我们提供了在革命原则上和机会主义进行斗争的典范。菲迪南·拉萨尔是十九世纪中叶德国工人运动中的一个机会主义者。他于1825年出生于德国布累斯劳城一个富商的家庭里,曾在布累斯劳的一所中学和莱比锡的商业学校学习过。1848年革命爆发  相似文献   

16.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早期的一系列批判中,一个令人瞩目的层面当属对德国“真正的社会主义 ”,又称“德国的社会哲学”的批判.其批判内容极其丰富,既涉及释述批判“真正的社会主义”的缘由和对其产生条件的分析,又涵盖批判“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价值取向以及空想社会主义的渊源等众多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7.
在林彪、“四人邦”横行时,他们打着“反对修正主义”的旗号,只能反右,不准反“左”。谁反“左”,谁就被认为是反对革命,反“左”成了禁区,从而取消了两条战线的斗争。这样一来,林彪、“四人邦”就更加疯狂地推行“左”倾机会主义路线,使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受到极为严重的损失。为了肃清林彪、“四人邦”的流毒,有必要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把颠倒了的理论再颠倒过来,恢复两条战线的斗争这个科学概念,彻底清算林彪、“四人邦”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批判极左思潮,坚持两条战线的斗争,保证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沿着马克思列宁主义路线前进。 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是在两条战线的斗争中成长、壮大的。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基本经验之一,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  相似文献   

18.
1875年马克思针对德国工人党内两派在哥达城通过的机会主义纲领,写了《对德国工人党的几点意见》,即《哥达纲领批判》(以下简称《批判》)。1879年,恩格斯公  相似文献   

19.
一百年前,在德国工人运动的两条路线的尖锐斗争中,伟大导师马克思写下了光辉著作《哥达纲领批判》。这部科学共产主义文献为国际工人运动指出了前进航向,一直引导和鼓舞着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今天,在我国蓬蓬勃勃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高潮中,在伟大的批林批孔运动中,在日益壮大的全世界革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斗争中,马克思这一不朽的著作,更进一步显示了无比强大的威力。  相似文献   

20.
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马克思所写的《哥达纲领批判》,到现在已经一百年了。马克思这篇为列宁称之为“出色的著作”,是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同以拉萨尔为代表的机会主义路线长期斗争的产物,是对拉萨尔机会主义的理论、路线、方针、策略和世界观的彻底批判和清算。正如恩格斯所说:《哥达纲领批判》“第一次明确而坚定地表明了马克思对拉萨尔从他开始从事鼓动工作起就采取的方针的态度,并且同样地表明了对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