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0 毫秒
1.
端木美 《留学生》2010,(1):54-55
应该说.虽然我敬仰季老先生已久,但是我与先生没有师生缘份。我本没有资格为先生写纪念文章。但是.我还是有幸与先生有几天之交.得到过先生的谆谆教诲,在《留德十年》写成出版前.就听到他谈战后,回国经瑞士的故事。在我的记忆中.这是不应忘记的一个片断。如今.为了重温这位可敬的老人与瑞士的一段机缘.为了感谢他对我的教诲,我还是写下了这篇短文。  相似文献   

2.
特别推荐     
爱国家、爱人民、是一种美好的情感,以这样的题材来写作,作文当然便具有了重要或重在的意义。赵玉麟同学的《我的中国结》,便是这样一篇习作。但是,习作在选材上具有重要意义,并不等于这篇习作就是一篇成功的作文呢。因为如果你不注意表达方式,那么文章就会变得空虚,成为空泛的情感和豪言的堆砌。在这点上,《我的中国结》是做得比较成功的。首先,作者找到了一个表达爱国家、爱人民的情感的适合载体,那就是“中国结”。  相似文献   

3.
张磊 《小学语文》2013,(9):64-64
一天,我班的王娇交给我一份令我意外的作业,她的一篇习作——《小狮子狗》。读完后我大吃一惊!这篇习作不仅内容好,文字也很通顺,非常棒。刚上三年级的学生能写出如此棒的文章,确实不简单。虽然这位学生平时学习非常优秀,阅读能力也比较强,但能写出如此优秀的习作,在我心里还是打了个问号。“这是你自己写的吗?”这句话我差点儿说出口。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我在作文教学中,大胆地把评改权交给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自改、互改,收效十分显著。现将《虎年遐思》一文的评改过程简介如下: 学生对《虎年遐思》这一文题有着浓厚的兴趣,都觉得有话可写,有情可抒,当堂就交了初稿。晚上,我快速读完六十八篇习作,发现  相似文献   

5.
诱人的绿色     
《诱人的绿色》和《在我眼里在我心中》是“大唐文学社”的两篇社员作品。看一看同龄人的文章,对自己的习作也会有帮助。如果你也是文学社的一员,你的文章比他们的更出色,也欢迎你把你的文学社和作品推荐给我们,希望在下期杂志上出现你的名字!  相似文献   

6.
林春曹 《江苏教育》2008,(13):79-80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西汉刘向的这句话不知成了多少读书人的座右铭。我爱书,也爱读书,经史子集、中外名著类的书也曾泛读过一些.但至今仍觉愚根未除。每每回味自己所读过的书,自觉得益最多、医愚颇深的是篇不足干字的小散文——《养花》。这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于1956年10月写的一篇生活随笔,最早见于《文汇报》,文章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像是清泉自然而然缓缓流出.看不到一点斧刻痕迹。但却又无处不让你感受到大作大家的风范。老舍先生把花草当作自己的好朋友来关切,把养花当作自己生活中的一大乐趣来体味,他说:“有喜有忧。  相似文献   

7.
金庸侃读书     
2004年11月16日下午,著名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先生在深圳主持"读书论坛"。以下是金庸先生答读者问的部分内容:问:您通读中国古籍,认为最经典的书和词句是什么?金庸: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就这一句。这是我此次演讲的真正主题,邀请方要我讲《我的武侠世界》,我说这个题目不好,这个是你们读者自己的事,你把我的书读完,我的武侠世界你不就清清楚楚了吗?  相似文献   

8.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十一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文主要讲了:中年作家肖复兴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修改他的一篇作文的事,体现了叶圣陶先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及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感激之情。笔者在与学生共同学习此文之后,在敬佩叶圣陶先生的同时,也深深打动了自己。因此,在指导学生写完此单元习作后,我运用叶圣陶先生修改作文的方法,花费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将全班所有的习作都进行了修改。在修改习作的过程中,把我认为学生习作中用得不准确的词改准确,把不通顺的句子改通顺;把长句断成短句;删去重复啰嗦的词句;增添一些词句;等等,甚至将有的习作从头到尾都加以修改。  相似文献   

9.
今天中午,我刚放学回家,妈妈就故作神秘地说:“有一个好消息,你想不想听?”“想听,想听!”我迫不及待地喊道。“那就好……”妈妈卖了个关子,拖着长腔说,“你写的《我给黄瓜“理发”》这篇习作发表在《快乐语文》这本刊物上了!”我一听,真想马上找到我写的那篇习作。妈妈好像看  相似文献   

10.
还记得我的第一篇习作发表并且获奖时,心中的激动真是难以言表,要知道这一切多么来之不易。《援助小虫脱险》这篇习作原先是我写的一篇日记。那天下午放学后,刘老师让我把这篇日记抄在稿纸上,明天交给他。晚上,我做完作业就开始抄,很晚才睡。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我读到一位学生的题目为《爸,我想对你说》的习作。我读完这篇习作,对素质作文有了更多的感慨。这篇作文达到了新课标对作文教学的要求,也是结合我们偏僻山区的环境开展试验取得良好效果的体现。学生的作文是这样写的。爸,我想对你说爸爸,你知道吗?你是我心中最崇拜的人。你为了我能读书,就努力工作让自己加工资,工资加了,你却累坏了(今年我的爸爸到市级医院做了手术)。  相似文献   

12.
语言学吕叔湘为帮助青少年学习写文章编写《文章评讲》一书。书中所评所讲的都是青少年的习作。有些文章经吕叔湘先生修改,又拿来用作青少年写作的范例。《澜沧江边的蝴蝶会》正是这样,经修改,压缩了原文的半数篇幅,成为一篇颇为优美的散文。  相似文献   

13.
高兴利 《山东教育》2011,(34):20-21
前不久,我在网上读到一篇题为《这样的语文标准答案很荒谬》的文章。文中谈到有位教师在教学朱自清先生的《匆匆》这篇文章时,问学生最喜欢、印象最深刻的一句是什么。答案是:"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  相似文献   

14.
我爱读书     
我爱读书,书让我进入了知识的海洋,使我感到了无限的乐趣。我小时候并不喜欢读书。五岁那年,妈妈要去超市买东西,我吵着要去,妈妈对我说:“你必须得把这篇《灰姑娘》看完,我才带你去。你这一柜子书已经买了几年了,连一本都  相似文献   

15.
一、选材新颖1.注意材料本身的新颖。2.注意选择材料的角度。如一篇写自我的习作从“父母眼中的我”“同学眼中的我”“老师眼中的我”三个侧面落笔,角度就十分新颖。又如一篇《30年后的树》的中考习作,写30年后人们把树当做珍宝,甚至不知“森林”这个名词,通过写虚的材料表现保护环境的主题,具有曲径通幽之妙。  相似文献   

16.
留住记忆     
《广东第二课堂》下半月2004年11月号《广东第二课堂》下半月2004年11月号每个人的记忆力都差不多,可生活中为何常有人说自己的记忆力好,而有人却叹息自己容易遗忘呢?其实,记忆力的好坏关键在于个人是否掌握了记忆的规律和方法。考考你有一个人记熟一篇100字的文章需要花去10分钟时间,那么,他记熟一篇200字的文章需要多少时间?记熟500字的文章呢?你的答案是什么?如果你认为分别要花20分钟和50分钟的话,那么很遗憾,你的答案不对!如果你有空,不妨找一位朋友来与你合作,做做下面的小实验,检验一下结果。小实验实验材料:先请你找3篇文章,第一篇100字左右,第二篇200字左右,42《广东第二课堂》下半月2004年11月号身心密码第三篇500字左右。这三篇文章内容的深浅程度要大致相同。实验程序:由你依次记忆这3篇文章。当你觉得自己可以把文章背下来的时候,就背给你的合作者听,让他检查你背得对不对。如果错了,就继续阅读、记诵,直到能一字不错地背出全文。完成第一篇后,再记第二篇、第三篇。每背出一篇,就把记忆这篇文章花去的时间记下来。注意,在记忆各篇文章之间要休息20分钟。好了,实验结束后,你能把实验结果告诉我吗?通过实验,...  相似文献   

17.
落叶归根情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同学们,你们听过这首由童声演绎的《七子之歌》吗?它曲调动听,歌词感人。歌词来源于闻一多先生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组组诗——《七子之歌》中的首篇《澳门》。其余六篇分别是  相似文献   

18.
写给豆豆     
豆豆:你好! 是《新作文》让我认识了你,同时也喜欢上了你。你让我了解了各种各样的书。其实,我和你一样,也是一个小书迷,也读过不少书,今天,我就向你推荐一本令人百看不厌的好书———《童年》。《童年》是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写了高尔基从三岁至十岁这一段时间的生活片断。他以淳朴的感情和娴熟的写作技巧,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成功地再现了自己成长的艰苦历程。这本书虽然是高尔基成年之后写的,但是却把他在不同时间对世界、对家人的看法表达得淋漓尽致。读着这本书,我感到自己也在随着高尔基一同长大。随着…  相似文献   

19.
高兴利 《山东教育》2011,(12):20-21
前不久,我在网上读到一篇题为《这样的语文标准答案很荒谬》的文章。文中谈到有位教师在教学朱自清先生的《匆匆》这篇文章时,问学生最喜欢、印象最深刻的一句是什么。答案是:“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为什么是这一句?因为这是标准答案。也许你有不同看法,但对不起,你别的回答都错了。看到这里,  相似文献   

20.
作文指导课《秋游香山》的设计陈金凤《秋游香山》是一篇继习作例文《游善卷洞》之后的一篇习作训练。它要求学生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游览过程中的见闻有详有略地写下来,学会写过渡句,从而使文章更加连贯。在教学中,我采用了电教手段,比较顺利地完成了这节作文指导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