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1958年9月我考入北大中文系。入学教育是白天劳动,晚上进行红专辩论。国庆节一过,年级辅导员陈松岑老师就带着我们去京西门头沟煤矿半工半读了。同去的还有语言学教研室的青年教师石安石、贾彦德、叶蜚声、赵世开(后两位是研究生)等,因为要在那里开语言学引论课,他们得在那里半工半教。叶老师和我分在同一个作业班组,石老师在别的班组。课由石师主讲,叶师等参加教学工作。我们一起吃、住、劳动、学习,不几天彼此就已经很熟了。他们给我的最初印象是朴实热情、平易近人,所以我很愿意跟他们在一起,不觉得有拘束。第一堂课石师…  相似文献   

2.
忆老叶     
我和老叶(叶蜚声兄,我一直称他老叶,他称我世开)是1957年2月一同考上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的“副博士研究生”(学习四年)的。我俩戏称是“三同”,即同乡、同年和同班。 老叶以前是上海交通大学学财务管理的,我是武汉大学学外文的。北大中文系语言学教研室根据我们的学历:要求我们补中文系本科生的五门课:汉语史,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汉语方言学和语言学史。考试及格才有资格写研究生论文。他的导师是岑麟祥先生,我的导师是高名凯先生。我们分别在导师指导下读一些语言学的经典著作,每周至少按时去见一次导师,质疑或讨论…  相似文献   

3.
安石先生和高名凯先生主编的《语言学概论》曾长时期被国内语言学界尊为经典的“老三篇”之一。所以读大学时 ,我就仰慕安石先生英名。 1 985年我随安石先生学习理论语言学 ,徐通锵老师主持教研室会议 ,第一次郑重其事把我介绍给安石先生 ,安石先生朴实谦逊、平易近人 ,年龄比我想象的要年轻得多。北大语言学专业的老师和学生之间关系融洽。安石先生主要上《语言学专题》和《理论语言学》课。当时 ,朱德熙先生上《汉语语法分析》课、叶蜚声先生上《外国语言学史》课 ,还有徐老师的《历史语言学》、陆老师的《语法研究》、郭老师的《汉语文》…  相似文献   

4.
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金第十四届评奖工作即将开始。根据王力语言学奖金章程,参评的学术论文和著作必须是在评奖年之前的五年内发表的(不含评奖年)。评委会只接受专家的推荐,不受理著作者个人的申  相似文献   

5.
岑师时甫先生离开我们已六年多了,然而他的音容笑貌、道德文章在我脑海里愈来愈明晰,我对他的怀念也愈深切。 岑先生是我的语言学启蒙老师。1948年夏我在上海报考中山大学语言学系时,还以为这个系是培养话剧的创作与表演人才的,因为我在中学时代参加过《孔雀胆》、《万世师表》等话剧的表演,当时在这方面有点兴趣。是年秋,我接到录取通知后,便从上海经武汉、到广州石牌国立中山大学报到注册。第一堂专业课是文学院代理院长兼语言学系主任岑麒祥教授的《语言学引论》。听了他讲“绪论”,我才知道“语言学”不是原来想象的那样,而是一门研究语言的科学,和学习演话剧完全是两码事。  相似文献   

6.
我是 1 978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的研究生 ,我的专业方向是普通语言学 ,岑麒祥先生、石安石和叶蜚声老师都是我的导师。我非常庆幸能有这样的好导师。他们的品格光辉照人 ,他们的言行是我活生生的榜样 ,永远指引我前进。石安石先生的名字我早就熟悉 ,他和高名凯先生主编的《语言学概论》在念大学本科时就看过 ,考研究生时又学习了几遍 ,但石老师本人却没有见过。到校后我去拜见 ,第一次谈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态度诚恳 ,言语平和 ,和蔼可亲 ,平等待人。我们谈了很多 ,但主要的还是专业。他问我大学时和毕业后的情况。我说我大…  相似文献   

7.
由叶蜚声、徐通锵两位先生合著的《语言学纲要》一书,曾经被许多大学中文系普通语言学课程所广泛采用,赢得了学界的青睐和认可,可以说是一本理论性和应用性较强的教材。本人不揣浅陋,在着重评述本教材的突出特点的同时,也指出其一点不足。  相似文献   

8.
汉语语法自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文法著作《马氏文通》问世以来,迄今已有九十多年的历史。其间,汉语语法研究大致经历了由模仿西洋语法,到挖掘汉语语法特点、探索汉语语法规律、缔造汉语语法体系的阶段。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的《汉语语法分析问题》、王力先生的《中国语法学的发展》,徐通锵、叶蜚声的《“五四”以来汉语语法研究评述》都是对汉语语法研究的回顾和总结。目前,语法学家们仍在脚踏实地地探索着。但在研究中,大家普遍感到难以深入下去。这里我想按照陈望道先生在《中国文法革新论丛·序》中的精辟见解就语法研究的新途径结合自己的教学和科研体会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王力先生在他的著作和文章中曾多次谈到普通语言学理论对语言研究的重要性。重温王力先生的话语在今天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现在的许多语言学著作和文章中由于缺乏普通语言学理论知识而导致的错误屡见不鲜;我们的语言研究水平的提高也需要有坚强的普通语言学理论知识作基础。鲁迅先生是中国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从他的文章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的普通语言学知识足令我们现今的许多语言学专家汗颜。鲁迅先生的其他一些话语对今后我国语言学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力的留法生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力的留法生涯夏阳编前语提起已故北京大学教授王力先生,人们往往顿生敬意,因为在半个多世纪的科研教学生涯中,王力先生不仅为许许多多的人提供了语言学领域的启蒙教材,也为国内外培养了一大批语言学专家,同时,近千万字的著作使他当之无愧地成为“20世纪中国语言...  相似文献   

11.
中国语言学史即研究古代语言学家、语言学著作以及不同时期语言学发展的历史。以王力先生的《中国语言学史》、何九盈先生的《中国古代语言学史》、濮之珍先生的《中国语言学史》、王功龙先生的《中国古代语言学简史》这四部书为主要评述蓝本,对这四位语言学家的分期观点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丁金涛 《现代语文》2006,(12):104-104,103
众所周知,英语和汉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按照语言的语法结构类型,"一般把世界上的语言分成孤立语、粘着语、屈折语、复综语四种类型."(《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P.120).在语言学中把类似俄语那样的有丰富的词形变化的语言叫做屈折语,而把缺少词形变化的语言叫做孤立语.汉语是孤立语的一个代表,俄语、德语、法语和英语都是屈折语.  相似文献   

13.
王力先生在语言学领域里辛勤耕耘了大半个世纪,巨著纷呈,成就斐然,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十分宝贵的财富。笔者对古汉语的学习和研究,即时常从先生的著作里获得教益。然而,在学习王力先生的著作时,我也偶或发现先生的立论未必都十分精当,其中如其在《汉语史稿》中提出的汉语语气词“春秋发生说”就似可商榷。于此笔者谨略陈  相似文献   

14.
《语文建设》2001年第7期发表的吉常宏先生所写的《高山景行,大师风范》一文中,有如下一段话: 1986年5月3日,一代语言学宗师王力先生离开了这个人世,到今年整整十五周年了。每当回忆起在先生身边学  相似文献   

15.
汪正贵 《教育文汇》2014,(10):17-18
十四年前在《读书》上读到这样一段话:“叶圣陶先生说过一句话: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别看这轻轻一句话,没有什么高深理论、旁征博引、宏大体系,这可是叶老从事教育数十年经验的结晶。”叶老先生说教育是农业,是一种比喻。我经常在想,教育的属性是什么?是工业还是农业?是商业还是服务业?  相似文献   

16.
随着语言的发展,近年来出现了“唯一一个”的用法,有些还见于名家笔下。下面略举数例:①“语言学概论”是唯一的一门语言学基础理论课。(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序》,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三版)  相似文献   

17.
王力先生是当代中国语言学大师,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他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中国语言学界,在汉语的各个领域里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仅对他在现代汉语语法学方面的学术成就做一评述.王力先生从三十年代起,就在汉语语法学的研究工作中,孜孜不倦地耕耘和探索,  相似文献   

18.
《中国语文》2012,(1):76
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第十四届评奖工作于2011年10月15日结束。本届评奖共收到专家推荐论著8部(篇)。经评选委员会审阅和评议,评选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四名。一等奖:《当代语言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陈保亚(北京大学中文系)  相似文献   

19.
在1924年出版的《新著国语文法》一书中,黎锦熙先生提出了他在语法研究中遵循的一个原则:“例不十,不立法。”后来,这句话成了汉语语言研究中的名言。可是,让人感到遗憾的是,许多人在征引这句名言的时候,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失真甚至讹传。通过对历史文本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到,王力先生在最初引用这句话的时候出现了一些疏漏,但是在后来的新版文本中,王力先生订正了自己的疏漏。然而,一些人在转引黎先生这句名言的时候,大多参考的是王力先生著作的老版本,似乎没有能及时注意到王力先生在新版本中已经订正了的说法,致使讹传愈广。  相似文献   

20.
前言音韵学是我国传统语言学的一个重要部门,是学习和研究语文的基础学科。章太炎先生曾说:“音以表言,言以达意,公声音而为语言文字者,天下无有。”长期以来的语文教学和研究的实践,证明了这话是正确的。我同语文学界的老前辈叶圣陶、王力等,都曾殷切地盼望着能有一些普及性的音韵学著作出现。王力先生的《音韵学初步》,就是在这方面所作的可喜的尝试。总结和普及音韵学知识,编写音韵学教科书,是当前提高高等院校文科教学质量的迫切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