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盐城徐逾之君,名超,执教山东大学,为余同门畏友殷石臞(孟伦)先生及著名语言学家殷孟非(焕先)先生之高弟,勤治语言文字学.虽一度任中文系副主任之职,非其好也.犹记1981年5月,余初识逾之君,为其研究生毕业论文评审人及答辩委员会委员.论文题为《声训简论》,学有专长,成绩突出.答辩委员会一致以为薪传有人,(?)为大器;而逾之亦奋勉有加,时时有新作问世也.  相似文献   

2.
<正>一、今宵剩把银釭照苏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80页注释(8)"剩(jin)把":尽管拿着。"剩"同"尽",尽管。今按:把"剩"训为"尽",肇始于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其曰:胜,甚辞,犹真也;尽也;颇也;多也。字亦作剩。司空图《白菊》诗"黄鹂啭后谁同听,白菊开时且胜过。"胜过,犹云尽过也。欧阳修《蝶恋花》词:"老去风情应不到,凭君剩把芳尊倒。"剩把,尽把也。晏几道《鹧鸪天》词:"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  相似文献   

3.
一、目的司马迁把著述《史记》视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其著述目的,前后有所不同。开始的时候,他从司马谈那里禀受遗命,主要是想克尽史官的职分,歌颂空前统一强大的汉帝国,歌颂本阶级的杰出人物。《自序》记叙他父亲临终时的遗言说:“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司马迁自己也说:“臣下百官,力诵圣德,犹不能宣尽其意。且士贤能而不用,有  相似文献   

4.
《马氏文通》把“犹、若、如”归为同动字、状字、断词等不同的字类。所有语法学者都批评《文通》的“状字”论,认为“犹、若、如”是动词。实际上按《马氏文通》的语法体系,“犹、若、如’’应归为状字,归为同动字可以说是《文通》的失误。  相似文献   

5.
<正>一、今宵剩把银盌照苏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80页注释(8)"剩(jin)把":尽管拿着。"剩"同"尽",尽管。今按:把"剩"训为"尽",肇始于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其曰:胜,甚辞,犹真也;尽也;颇也;多也。胜字亦作剩。司空图《白菊》诗"黄鹂啭后谁同听,白菊开时且胜过。"胜过,犹云尽过也。欧阳修《蝶恋花》词:"老去风情应不到,凭君剩把芳尊倒。"剩把,尽把也。晏几道《鹧鸪天》词:"今宵剩  相似文献   

6.
东汉王符《潜夫论》目前较好的注本为《潜夫论笺校正》(东汉王符著,清汪继培笺,彭铎校正,中华书局,1985年)。本文考辨了《潜夫论》中的“微察”一词,对前贤的看法提出己见。《边议》:“夫此诚明君之所微察也,而圣主之所独断。”按:其中“微察”和“独断”相对成文,皆为偏正结构  相似文献   

7.
新版《辞海》所收的条目,有“画虎类狗”,乃古书习见词语。例如《后汉书·马援传》:“效(傚)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又,曹植《与杨德祖书》:“以孔璋(陈琳字)之才,不闲(娴)于词赋,而多自谓能与司马长卿同  相似文献   

8.
释“移时”     
“移时”一词,在阅读古籍时经常遇到。为了弄清楚它的含义,我翻检了一些词书。下面是这些词书对“移时”的释义: 《辞海》(解放前版):谓暂时也。《辞海》(试行本)语词分册:历时,隔了一时。《辞海》(未定稿);历时,经时。《辞海》(七七年版)语词分册和七九年版《辞海》的释义均与《辞海》(未定稿)同。  相似文献   

9.
《辞海》(1979年版)作为我国大型的百科全书式的综合性辞书,是一部广为使用颇具权威的工具书,虽其条目的撰写者大都为名人大家且其科学性已为读者所接受,但“不足或错误之处仍属难免”(《辞海》前言),并缘其权威性,而使其他书籍不加进一步考证而沿用其中的疏漏悖谬,以致以讹传讹。本文仅就《辞海》中有关国际共运的几处错误加以勘正,以供其修订时参考,并为沿袭《辞海》中谬瑕之说的其他教材、专著和工具书  相似文献   

10.
王轶 《学语文》2021,(1):71-73
许国《屈原论》是继司马迁《屈原列传》之后唯一一篇专论屈原的文章。《屈原论》针对评价屈原的三种时论而发,其主要观点是:屈原作为宗臣无可去之义,其自沉出于忧国之义、爱君之情和存君兴国之志,不是为了个人荣辱得失;屈原虽然有“怨”,自沉汨罗,仍不失为忠臣;屈原之死咎在其君。许国创作《屈原论》的原因主要有:楚辞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与学术风向的变迁,许国个人的性格、政治遭际与楚辞研究的寄托传统。  相似文献   

11.
刘蕙 《新读写》2023,(6):46-47
<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郑玄((1))欲注《春秋传》,尚未成时,行与服子慎((2))遇宿客舍,先未相识,服在外车上与人说己注《传》意。玄听之良久,多与己同。玄就车与语曰:“吾久欲注,尚未了。听君向言,多与吾同。今当尽以所注与君。”遂为服氏《注》。  相似文献   

12.
1979年版《辞海》出版,以其知识性、准确性、简明性、实用性,而为广大读者所欢迎,在知识界享有广泛的声誉。累计印数达400余万部,显示了它的社会价值。然而,《辞海》编委会并不以此为满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吸取国外大型辞书不断修订、日臻完善的历史经验,建立常设机构,精益求精,乃有1989年版《辞海》之问世。1989年版《辞海》,不仅删汰陈旧,吸取新知,修正谬误,而且进一步肃清“左”的影响,还历史以本来面目。高张唯物辩证之大纛,沿科学之坦途,奔向理想的境界。体现出勃勃生机。词目新增1,3000条,总目已达12万余条;字数新增250万,全书已达1600万字。详赡赅备,粲然可观。  相似文献   

13.
高洪钧 《文教资料》2001,(3):106-108
(一)《六合内外琐言》校读记 清代笔记小说多而杂,有同书异名者,也有不知撰人者。前读宣统三年(1911)上海国学扶轮社本《六合内外琐言》,见有黄人序云:“《六合内外琐言》,一名《琐■日记》,常州屠笏岩绅撰。”又,江阴人金武祥在《粟香三笔》卷五里说:广州通判屠君绅,“即吾乡笏岩刺史也,其所著《六合内外琐言》,初名《琐■杂记》”。以至今人所编《中国古典小说大辞典》有作者介绍云:“屠绅(1744-1801),清代江阴人,字贤书,号笏岩,拆字为竹勿山石,故又称竹勿山石道人,又号黍余裔孙。乾隆进士,授云南…  相似文献   

14.
欧阳修自撰《新五代史》,写了五十多篇序和论,还有二百多条小注,其中有不少也是论的性质。后来,他奉勅与修《新唐书》的本纪、志、表三部分,又写了序、赞二十余篇。这些序、论、赞所涉及的问题虽然很多,如《新唐书》卷一《高祖本纪赞》论唐之兴盛,卷十《昭宗本纪赞》论亡国不必皆愚庸暴虐之君;《新五代史》卷二《梁太祖本纪论》论不伪梁,卷四《唐庄宗本纪论》论沙陀世系,卷十《汉高祖本纪论》论即位改元,卷十三《梁家人传序》论女祸,卷二十四《郭崇韬传论》论枢密使之沿革,卷二十七《康义诚传论》论侍卫亲军之制,卷四十《温韬传论》论厚葬之弊等等;但也决不是泛滥无归,没有主题。这个主题就是“治乱盛衰之理”。记“兴废存亡之迹”、论“治乱盛衰之理”,这本来是我国历史编纂学的传统。欧阳修撰《新五代史》的主观动机,又  相似文献   

15.
汉字的检索法有:部首检字法、笔数检字法、四角号码检字法、音序检字法等,这几种检字法都不便使用.常用的部首检字法,缺点很多.第一,没有统一的标准,不规范.以权威性的工具书《辞源》与《辞海》为例,两者部首的数目不同、同一个部首有的笔数不同、有的同一个字收归不同的部.如《辞源》共设242个部首,其中16个为《辞海》所没有;《辞海》共分282个部首,其中42个为《辞源》所没有.“阝”在《辞源》为三画;《辞海》为两画.“委”字《辞源》归入“女部”、《辞海》收入“禾”部,“思”字《辞源》归入“心”部,《辞海》收入“田”部.“章”字《辞源》归入“立”部,《辞海》收入“音”部.第二,部首繁多,很难记全.第三,有的字很难区分属于哪一部.由于这些缺点,部首检字法使用起来非常不便.  相似文献   

16.
读王力先生《谈谈学习古代汉语》,受到很大的启发。不过,其中所论“枥”、“羹”两词的译义,似乎还可以商榷。谨提出一点个人的浅见,敬侯指教。王力先生认为《辞源》、《辞海》都解“枥”为“养马之所”,新《辞海》解作“马厩”,《辞源》修订稿解“伏枥”为“马被关在马房里头”,《新华字典》则说“枥”  相似文献   

17.
吴山图记     
吴、长洲二县,在郡治所,分境而治。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其最高者,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而灵岩,吴之故宫在焉,尚有西子之遗迹。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胜地也。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夫令之于民,诚重矣。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  相似文献   

18.
在古汉语中。“三”与“九”不仅可实指,还可以泛指。这样的例子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①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司马迁《鸿门宴》)②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韩愈《师说》)③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意焉。(司马迁《屈原列传》)④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卫风·氓》)⑤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司马迁《报任安书》)⑥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司马迁《报任安书》)⑦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李白《蜀道难》)⑧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⑨中间驰至九…  相似文献   

19.
191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辞源》。《辞源》除了单字,复词以外,还收了大量的成语典故、典章制度、古今人名地名以及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名词术语。 在《辞源》问世二十年以后,中华书局又出版了《辞海》。由于《辞海》以《辞源》为借签,避其短而扬其长,因而也就具有它自己的特色。《辞海》采用了新式标点,引证注明出处,释义详尽而易懂。  相似文献   

20.
《说苑·善说》载《越人歌》,以楚语译之。歌末二句云:“山有木兮木有技,心说君兮君不知。”古来学者多能指出“山有木兮木有技”乃用兴。今读《越人歌》,觉得此句实乃以谐声隐语之法,抒发“说(悦)君”之意。今按:“山有木”之“木”,盖谐音“慕”,而意同“说(悦)”;“木有技”之“枝”,盖谐音“知”,而意亦同“知”。以此说读《越人双》,则所谓“今夕何夕兮事洲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告辞耻,心几顿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君兮君不知”云云,诗意贯通,而“一榜世越人犹得”与鄂君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