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造时机     
yiming 《考试》2008,(12)
居里夫人说:弱者等待时机,强者创造时机。这真是一句至理名言。有篇文章记述著名作家林语堂博士当年的一段故事,说,有一天,一位先生宴请美国名作家赛珍珠女士,林也在被请之列,于是林就请求主人把自己的席次排在赛珍珠之旁。席间,赛珍珠知道座上多是中国作家,就说:各位何不以新作供美国出版界印行?本人愿为介绍。  相似文献   

2.
《青年教师》2006,(12):55-57
赛珍珠生于1892年,比生于1895年的林语堂大3岁。赛珍珠的父母是传教士;而林语堂父亲也是传教士,母亲是基督教信徒。只是赛氏父母是到中国传教的美国人,而林语堂父亲则是在中国传教的中国人。赛珍珠自小随父母来到中国,之后在中国生活长迭30多年,而林语堂自青年到老年在美国也生活了30多年。赛珍珠以中国题材创作了以《大地》为代表的大量小说,并因此获得193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而林语堂也是以中国题材创作了以《京华烟云》为代表的一批小说,并因此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赛珍珠热爱着中国及中国的文化,并称中国是她的第二故乡,而林语堂也是如此,他陶醉在中国文化的氛围里,并以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最后叶落归根,回到祖国的怀抱。赛珍珠1975年逝世,享年83岁,而林语堂1976年逝世,享年81岁。这里似乎有许多非常有趣的可比性,从中亦可见出二人的某些具有神秘色彩的关联。  相似文献   

3.
田金芬 《时代教育》2012,(9):122-123
赛珍珠和林语堂因为他们相似的文化经历和志在沟通中西文化的目标,被冠为"文化大使"。他们在中国及其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功不可没。两人均力图向西方世界推介中国文化,他们在自己的小说里构筑了一副副鲜明生动的"中国世界"的图画。但由于两人的文化身份定位的不同,所以在两人作品中的中国形象也迥然不同,本文力图剖析赛珍珠与林语堂如何在构筑中国形象时达到对自己母体文化的体认。  相似文献   

4.
赛珍珠、林语堂、汤亭亭三位流散作家具有独特的文化身份,他们的英文作品在西方得到赞誉,其作品中众多的文化符号有效地传播了中国文化。本文以跨文化传播特点和后殖民主义理论为基础,分析文学作品、流散作家对于文化传播的重要性,经典作品中的经典人物形象具有传承性,英文原创作品的传播效应优于翻译作品,上述流散作家与英文文学作品的优势,有利于我们看到文学对于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赛珍珠矛盾的中西妇女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冀明  周敏 《文教资料》2008,(31):20-22
赛珍珠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女性,她的青少年在中国度过,她在中国的独特的生活经历既激发了她最初的文学创作的灵感,也使她后来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作为一名女性文学创作者,赛珍珠的一生都在关注着中国和美国女性的现实生活.本文旨在揭露赛珍珠矛盾的中西方妇女观,进而剖析矛盾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客观评价赛珍珠矛盾妇女观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林语堂对美国华文文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林语堂在美国的英文创作对美国华文文学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林语堂的英文小说在文化乡愁题材的处理上,在文化融合主题的开拓上,在连结美国华裔文学和华文文学方面都具有一定经典意义,对美国华文文学的影响将会是愈来愈深刻的。  相似文献   

7.
享受SOFT生活     
赵鼐 《八小时以外》2011,(10):28-47
1938年的美国,正处在大萧条尾声。在经历了上个世纪20年代的繁华之后,股市崩溃、失业率猛增,曾经以为买得起一切的美国人,瞬间从天堂掉进了地狱。而一个叫林语堂的中国人用英文写的《生活的艺术》,成了当时美国最畅销的书。在整个1938年,这本书占据美国畅销书排行榜榜首长达52周。  相似文献   

8.
《水浒》的首个英文全译本是由美国女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翻译完成的,这个译本从问世至今一直受到广大西方读者的喜爱。与此相反的是,在中国,这片被赛珍珠一直视为第二故乡的大地上,赛珍珠其人及其译作却一直饱受评论界的争议。近年来,生态翻译学的兴起与蓬勃发展,使我们有可能从另一个全新的角度理解并评价赛译本《水浒》,以公平客观地对待赛珍珠其人其作。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赛珍珠创作了若干关于中国的小说,在美国出版后比较畅销,其中一些被翻译成中文。但当时,鲁迅、巴金等对赛珍珠的作品持否定态度,并作出负面评价。茅盾则以自己小说《水藻行》中的中国人形象,反驳赛珍珠《大地》中的中国人形象,表达中国文化人的政治立场和道德追求。重新回顾赛珍珠在当时中国的接受情况有助于我们重新反思自身的文化立场和政治诉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把握历史机遇、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美国文化的多元性及包容性、林语堂的自身素质四个角度剖析了林语堂的英文教科书、《吾国与吾民》和《生活的艺术》两本英文著作能够畅销并创造版权神话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如果搞一次"中国古代十大文学家"票选,有一个人绝对会榜上有名,他就是苏轼。如果让你说出十首中国古典诗词,你一定会想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学名家,有一本书——《苏东坡传》,写的就是苏轼传奇的一生,这本书为我们全面呈现了具有文人和政治家双重身份的苏轼形象。《苏东坡传》是林语堂用英文写就的苏轼传记。林语堂曾经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著名的《语丝》杂志的主要撰稿人之一,他倡导写作"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1935年以后,林语堂在美国用英文写就了《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红牡丹》《风声鹤唳》等著作,《京华烟云》被改编成电视剧在大陆上映后有比较大的反响,林语堂也由此获得了极高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12.
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女作家赛珍珠一生致力于中美友好合作与文化交流。城市作为重要的书写对象,不仅是小说事件发生的场所,也是读者在阅读故事时感知和体验文化的重要审美对象。本文结合人类学及叙事学理论,从城市书写的视角分析了赛珍珠作品《分家》中上海与纽约两个主要城市的书写方式与意象呈现。上海与纽约分别是中国与美国的港口城市,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促进了人们之间的往来与交流。赛珍珠从主人公王源的视角客观呈现出当时上海与纽约的发展状况,她对这两座城市的描述各有侧重,突出了她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3.
赛珍珠《群芳亭》与沈复《浮生六记》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赛珍珠的《群芳亭》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传统文化印痕的长篇小说,主要内容与清代沈复《浮生六记》有许多相似之处。赛珍珠可能藉由林语堂《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等著作的启发而关注到这部清代随笔。《群芳亭》在情节基础和人物性格设计上虽受该作启发,但人物身份地位、生活目标和生命轨迹都发生了现代性转变。作者的写作目的是要为中国传统女性探索一条通向现代的自救之路,体现了她特殊的东西方文化观,但人物形象难免因观念先行而有失自然真实。  相似文献   

14.
案头摆着的这本书是施建伟教授潜心研究的硕果,很耐读很有味道的《林语堂在大陆》。时下国内正流行林语堂人生小品,而真正理解林语堂者有几人?著名作家徐訏说林语堂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不容易写的一章”,施教授知难而进,很厚实地写就了这一章,可谓林语堂的知音。掩卷之余,一个活脱脱的、热诚的、讲义气的、幽默的林语堂走到我面前。或许,这才是真正的林语堂。 在国际文坛上,林语堂是一位知名度极高的作家,曾被美国文化界列为“20世纪智慧人物”之一。其用英语写成的《生活的艺术》自1937年发行以来,在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久盛不衰。而正是这位大作家一度被中国大陆批评家斥为“反动文人”、“洋奴”。他的“论语派”也曾被  相似文献   

15.
王彤 《同学少年》2009,(12):52-52
中国许多古典名著的外国翻译名十分有趣。如: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最早的德文译名是《强盗与士兵》,法文译名是《中国的勇士们》,英文译名是《在河边发生的故事》,美国著名女作家赛珍珠翻译为《四海之内皆兄弟》。《西游记》的英文译名为《猴》。  相似文献   

16.
赛珍珠与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赛珍珠与中国传统文化曾蕾任何一位天才的作家与重大的文化现象都会有着天然固有的联系。美国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赛珍珠(PearlS.Buck,1892-1973)也不例外,她的一生与中国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赛珍珠虽不是一位系统探讨和专门研究中国传...  相似文献   

17.
《语法理论》和《开明英文文法》都体现了意念比较文法的编著精神,但《开明英文文法》精细处理了中英文意念范畴的表达。叶斯伯森和林语堂都接受了Sweet的文法和词典的区别;林语堂讲个别表现法,这也有Croce和Fowler的影响。从《语法理论》到《开明英文文法》,开启了中国人使用英文自觉编著英文语法的时代。  相似文献   

18.
赛珍珠是美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其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却不被美国文学界所重视,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赛珍珠所创作的文学作品以中国乡土题材为主,而没有建立在美国社会文化的基础上。赛珍珠在中国生活了30多年,以西方人的视角通过小说的形式对中国乡土文化以客观评价,给后人以深刻的启示。本论文着重于探讨赛珍珠小说对乡土中国的发现。  相似文献   

19.
赛珍珠是美国著名女作家,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在中国生活长达41年,一生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和中国文化对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虽然赛珍珠长期被西方女性主义者所忽略,但她确实是支持妇女解放的先驱者之一。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赛珍珠的《大地》中女主角阿兰的形象,重新审视与阿兰相关的情节,解读阿兰这一人物所具有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20.
林语堂用英文创作了大量的小说、传记、随笔,向海外读者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把文化乡愁具体落实在对中国社会的描写,对中国文化的传播上,使之成为文化使者,更有了文化“根”的意识。林语堂认为中国古代以儒家世俗思想为主体,以道家的遁世与佛教向往天国的神学理论为补充的思想结构,适应了中国传统社会的需要,也代表着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