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人的关系决定人与自然的关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异化的根本原因;只有变革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马克思恩格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认识告诉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筹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必须坚持、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2.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的提出,标志着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新格局。在人类历史上,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两种根本对立的格局。在工业社会以前的农业社会中,人对于自然是一种依附性的关系;随着工业化社会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颠倒了过来,成为一种人对自然的征服和统治的关系,从而带来了人口爆炸、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人类生存的危机,这就迫使人类不得不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作为新的理念,实际上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这是我们时代的重大课题,它涉及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理论问题,也涉及人类…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论人与自然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发展关系的思想的要点是: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与自然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同人与人的关系的内在关联性。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重要启示:人在自然界中要准确定位;牢固地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协调好人们的利益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生态哲学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西方的人类中心主义与主客二元论在创造财富与技术文明的同时,亦带来巨大的生态危机与生存危机。以生态哲学的视野检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吸收古代中国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等生态理念,建立系统的"人-自然-社会"生态整体观,确保人类永续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人类尚未处于技术对自然狂热征服的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就前瞻性地看到了人类的生态问题。实现人与自然、人与自身和解的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核心。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人与自然矛盾的根源在于人与人的矛盾,指出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根本途径是实现人与自身的和解。人本性、辩证性和科学性是马克思恩格斯"两个和解"生态思想的显著特征。习近平生态文明观是对马克思恩格斯"两个和解"生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在当今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生活在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草原上的鄂温克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神话是先民集体经验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思考,对人的行为起到了引导和制约作用.鄂温克族自然神话、图腾神话和山神...  相似文献   

7.
从老子《道德经》中的“自然辩证法”看人与自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必须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实现人与自然(包括人类社会)的协同发展,就不能不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就不能不掌握和应用自然辩证法.老子的<道德经>是一部贯穿了辩证法思想的专著,老子主张我们要归根复命,返回生命最自然的本源.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是其思想精髓.和谐思想对建立生态哲学,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价值.老子把大自然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强调天、地与人的和谐关系,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两者是统一体,认为自然界是一大天地,人是一小天地,视天人一体,强调人与自然不可分割,追求天、地、人的整体和谐.老子主张对万物和人类都应有一种慈爱的情怀,使天、地、人之间维持着一种祥和的状态.  相似文献   

8.
环境哲学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人类经济技术盲目发展造成人类生态环境危机的境况下产生的新兴哲学应用学科之一。环境哲学在以往人类经验与知识的基础上,全面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位置与价值,探讨人、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与自然环境发展的内在关系,力图构建一种全新的、更为科学的、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环境攸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促进人--自然--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人类源于自然,通过劳动改造自然、向自然索取生存资料,进而人类社会也是以自然为依托而存在的.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觉得其自身似乎可以驾驭自然时,自然又以其独特的方式反作用于人类,同时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人与人的关系的方式得到了延续和延伸.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冲突不断,我们应始终坚持人与自然有机统一的原则,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0.
追求社会和谐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点之一。实现人类社会的幸福和谐是马克思恩格斯一生全部实践和理论研究所追求的。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和谐思想蕴涵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以及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等内容。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是一种不合理、不和谐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社会的进步是以人发展的异化、自然界的破坏为代价的。马克思恩格斯...  相似文献   

11.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深入地探究了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这既是对他们以前的思想中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完善,也是对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人本主义以抽去了具体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抽象的人为研究对象的人为基础去解释一切问题的哲学学说,是费尔巴哈哲学的显著特征和本性所在。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其人本主义的批判,全新地论述了人的本质的思想,批判其思想的资产阶级局限性,凸现了马克思、恩格斯伦理思想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和谐理念的科学阐释,必然会贯彻到其历史观上,从而描绘出人类文明演进的辩证图景。马克思、恩格斯在吸收前人对文明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文明的本质作出了唯物史观的科学解释。他们认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各种成果的总和都凝聚着人的本质力量,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表现与确证。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是由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变迁来推动其自身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野蛮到文明的前进上升的辩证发展运动。由此可见,人类社会本身是一个不断解决矛盾的辩证的发展过程,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就是社会矛盾的不断解决。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早年法哲学思想的探索以自然法的寻求为基础,经历了理想主义法哲学思想、理性主义法哲学思想和历史唯物主义三个阶段。理想主义法哲学思想割裂了应然和实然,因而只是一种抽象批判。理性主义法哲学思想则因其与现实法律的等级基础相冲突而表现出形而上学的性质。在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中,马克思认为由一定的物质生产所决定的经济关系才是法的基础,从而建立了其独特的自然法思想。  相似文献   

15.
生产力是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范畴,它表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在认识、改造自然获取物质资料的过程中发挥和表现出来的物质力量就是生产力.在理论研究中,误读马克思是近些年来出现的把生产力要素泛化等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深入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产力问题的论述我们得出如下认识:生产力由投入要素和产出要素构成: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是生产力的投入要素,劳动产品是生产力的产出或表现要素.这既符合马克思、恩格斯的一贯思想,也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早期的“异化”范畴带有浓厚的抽象人本学色彩,而后期的“物象化”范畴更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更能彰显当下的历史现实,即社会关系的全面异化。按照卢卡奇的逻辑,社会关系的全面异化呈现出更为深刻的意识形态性质,一个显豁状况是人的生存呈现为“拟真”的“物象化”世界。身体哲学理论所彰显的主体间性逻辑有力回应了新的意识形态批判课题,而马克思交往理论同样蕴含着主体间性哲学视域,为当代人类社会走出这种生存困境提供一条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7.
论以人为本与唯物史观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们在关注和探讨人的问题过程中,已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继承了西方哲学关注人及其生存境遇的哲学思维传统,并赋予人本思想新的内涵.唯物史观的创立,除了当时社会历史提供的客观条件之外,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个人条件看,也是他们的人本思想发展的必然.从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和历史使命来看,以人为本是唯物史观的最高价值原则.  相似文献   

18.
对施密特自然概念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施密特的《马克思的自然概念》一书为文本依据,通过施密特对哲学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批判,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自然概念的实质。即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阚中的自然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经过人类的社会实践中介的自然、非本体论意义上的自然,而不是哲学唯物主义所认为的作为本体论意义上的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继而进一步指出了施密特对马克思自然概念解释的理论贡献与不足。  相似文献   

19.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以较少的异化词汇阐述着最明确的异化思想。异化本质上是社会现象而非自然现象,是经验条件中现实个人社会本质的表现。《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异化思想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异化思想具有内在、明晰、严谨的逻辑关联性。马克思、恩格斯在科学揭示历史发展的经验现实的基础上,借助于异化,实现了对现实的反思和批判以及对历史进程的科学描绘,真正实现了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从形而上的层面向人们展示了人类历史演进的内在机制,是强式的哲学话语论证但缺乏经济学的理论支撑,只是到了《资本论》时期,唯物主义历史观才不是假设,而是科学地证明了的原理。  相似文献   

20.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中,一些人强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宏观结构;而另一些人则强调历史唯物主义是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从个人活动的微观维度来考察历史.实际上,马克思同时从这两个不同的维度来考察历史,并在不同程度上关注这两个维度的关系.因此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中,我们应该从个人活动的微观结构与社会的宏观结构相互作用的维度来考察历史发展过程,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