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对《红楼梦》的霍克斯译本和杨宪益夫妇译本中前80回的所有四字格成语的翻译策略进行对比描写研究,研究表明:归化策略是翻译成语的主要策略,且归化、异化两种策略并存。因此,归化翻译不是翻译的歧路;对归化、异化也不应该持二元对立的态度,主观地认为二者孰优孰劣,孰主孰次。  相似文献   

2.
目前<红楼梦>的全英译本有霍克斯译本和杨献益夫妇译本.在有关文化因素翻译的处理上,霍译本主要采用了归化翻译策略,而杨译本则主要采用了异化策略.本文结合实例分析认为,尽管译者采用了不同的策略,却实现了各自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在评析《红楼梦》的两个著名译本(杨译本和霍译本)所用的翻译策略时,译界早有定论,即杨译本重异化的翻译策略,霍译本多用归化的翻译策略。然而,翻译策略的选择并非是主观的,而是客观的,究其原因有很多,但主要有两个:翻译中的文化因素以及翻译目的。如此一来,通过分析这两个原因,译者在翻译时就可以视情况采取合适的翻译策略。这也证明了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选择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4.
从多元系统理论看杨译及霍译《红楼梦》的翻译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来分析杨宪益夫妇及霍克斯翻译《红楼梦》时所选用的不同翻译策略——异化和归化的原因,可以发现:译者对汉语文化的认同、翻译目的、中国传统文化在英美文学系统中的位置、赞助商等诸多因素,会影响霍克斯和杨宪益夫妇对《红楼梦》翻译版本在英美文学系统中位置的确认。霍克斯将其定位在边缘位置,而杨宪益夫妇将其定位在中心位置。这种定位最后导致了霍克斯选择了归化的翻译策略,而杨究益夫妇选择了异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归化和异化的争论由来已久。随着国际间文化交流的发展,目前在翻译理论和实践中都呈现出异化译法占主导地位的趋势。本文以归化、异化为切入点,分析《阿Q正传》杨宪益译本,目的在于说明在翻译中应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在不影响读者理解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留原著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6.
翻译是一种文化活动。译者的翻译策略,受其对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态度影响,并继而影响了翻译最终的结果。对《红楼梦》十二支曲中《晚韶华》-曲两译本的分析表明,从英语读者的角度看。杨宪益夫妇的译本采用了异化策略,即忠实于源语文化的行为模式和表达方式,霍克斯的译本则采用了贴近目的语的归化策略。异化对于源语文化而言固然忠实,但对译文读者而言,却增加了理解的难度;归化对读者而言易于理解,却狭窄了他们的视野,所以应将两种策略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更有利于意义的传达和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扬宪益夫妇和霍克斯的两个<红楼梦>译本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尽管两译本翻译的时期相同,但由于译者各自具有不同的翻译目的,而且所处的社会背景也不尽相同,因而具有不同的意识形态和诗学,翻译时又受到赞助人的影响,使得他们选择和运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扬氏夫妇主要运用异化的翻译策略,而霍氏则采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因而最终产生出风格迥异的两种翻译文本.  相似文献   

8.
马苗 《考试周刊》2012,(69):19-20
异化和归化是英语翻译中两种重要策略,二者相互补充。本文通过将这两种翻译策略与文学翻译的发展过程结合起来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即任何译本都是归化和异化相结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刘佳 《文教资料》2009,(22):62-64
本文以杂合理论为切入点,探讨了翻译研究中的策略问题,并通过分析霍克斯<红楼梦>译本中的各种杂合现象,进一步指出,任何翻译都没有绝对的归化,也没有绝对的异化,杂合是译文的重要特征,并对促进双方文化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霍克斯所译《红楼梦》一直被认为主要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但根据“归化”与“变通”的概念,并分析霍译本中的具体译例,霍克斯使用的翻译策略更符合“变通”而非“归化”。  相似文献   

11.
翻译理论对译者的翻译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而译文的归化和异化又是翻译理论界集中讨论的一个话题。在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理论观照下,比较《苔丝》片段的张谷若译本和孙法理译本,分析其翻译策略和优缺点,阐述归化与异化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2.
归化和异化:两种相辅相成的翻译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化和异化的争论由来已久.本文回顾并分析了我国翻译界就这两种翻译方法争论的历史,指出是用偏向归化的译法还是异化的译法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认为,译者应根据翻译内容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既可采用归化译法也可采用异化译法,或将两者有机结合的方法.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和文化交流的深入,异化翻译法将是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刘大燕 《海外英语》2011,(2):107-109,116
美国解构主义思想代表劳伦斯·韦努蒂将翻译研究扩展到社会文化的大框架下,考虑其由价值观驱使的本质,由此提出了推崇顺畅易读的归化翻译策略和尊重异质的异化翻译策略,二者有随情况而定的可变性和交互性。该文对韦努蒂的翻译策略进行了解读,并用其来审视与文化密切相关的成语翻译,提出了成语英译汉的三种方法:成语的归化译法、异化译法和归化异化结合法,将成语翻译置于文化研究的宏观大背景下。  相似文献   

14.
归化与异化是指翻译中所采取的两种策略。在旅游资料的翻译中,正确的运用归化与异化策略,准确、生动地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达给海外旅游者,宣传和推介旅游景观,将直接影响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文章探讨了归化与异化的内涵特征,重点结合旅游资料的翻译,论述了增减法、释义法、类比借用法及改译法等在旅游资料归化与异化翻译中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5.
根据目的论从翻译委托人、译文读者、原文地位等方面分析了《红楼梦》两种英译本的翻译目的,阐明了翻译目的对译者策略选择的影响。霍克斯为了使英美读者欣赏小说,享受阅读的乐趣,倾向于归化;而杨宪益夫妇为了介绍中国文化,主要使用了异化策略。最后从宗教文化、习语和典故三个方面为例对比分析了两种译本翻译策略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翻译的归化与异化源于德国学者Schleiermacher在1813年宣读的一篇论文,他突破传统的直译和意译的界限,提出以作者为中心的译法和以读者为中心的译法。近些年来,研究翻译的归化与异化的专家学者也越来越多,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跨文化角度分析翻译中的异化和归化策略。  相似文献   

17.
蒲云萍 《英语辅导》2014,(4):190-192
翻译是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的重要手段,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探讨了归化翻译法和异化翻译法,论述了影响归化和异化策略使用的三个因素:翻译的动机目的、文本类型和读者的反应接受度。在归化和异化的定义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它们在翻译中的运用以及两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过分归化或者过分异化都完成不了翻译,实现不了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8.
归化与异化,这两种翻译方法在翻译史上一直存在诸多争议,傅东华先生翻译的《飘》历来被看作是归化译法的代表。作为翻译策略,两者兼顾使用才能更好体现翻译宗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被广泛视为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宝库中最光彩夺目的一颗明珠,小说内容涵盖了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习俗等,有多种语言译本。其英译本中有两个公认比较成功的版本:一个版本为中国翻译家杨宪益及其夫人戴乃迭所译;另一个版本为英国译者霍克斯及其女婿约翰·明福德所译。文章尝试对比这两个译本中关于人物配饰的翻译,从中选取一些包含文化因素的实例进行对比分析,说明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在文化信息传递方面所起的不同作用;进而说明不同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可以达到译者不同的翻译目的,而达到了翻译目的的译本就是优秀的译本。  相似文献   

20.
量词是汉语中的一个独立的词类,而在英语中却是从属于名词的。汉语中发达的量词是写作和交流必不可少的,而与之相对应的却是许多量词不能实现字对字的翻译。霍克斯翻译的《红楼梦》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归化的译本,非常具有"英语味",因此,考察霍克斯的《红楼梦》译本中对于汉语量词,尤其是具有一定修辞含义的量词的翻译手法,对我们的翻译教学、实践以及英语习得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