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山海经》作为我国重要的典籍之一,具有多学科的价值。本文从祖先崇拜和英雄崇拜的视角对《山海经》的民俗学价值予以探究,探讨祖先崇拜时适当地与同样产生年代较早的壮族、瑶族祖先崇拜加以比较,从中可以窥见二者惊人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2.
关于<山海经>产生于何时何地,众说纷纭.本文主要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从先秦社会发展演变入手,探讨<山海经>各部分的特点,认为<山海经>成书于战国中后期,其中<五藏山经>所记诸神多是比较古老的原始自然神,而<海荒经>中所记诸神,多是战国中后期由方士把历史人物神话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山海经》研究史初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在提出《山海经》属性、成书时代和《山海经》研究史分期等见解的基础上,沿着刘歆进书前的萌芽期、汉晋奠基期、以征辑为主流的南北朝至宋元期、以考据校注为主流的明清期、20世纪以来全方位研究的现代期的线索,对《山海经》研究的发展进程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山海经》地图包括《山经》地图和“海荒经”地图。《山经》地图为山川名物考察图,是调查路线图而非职方图,“海荒经”地图为“全域图”或“四裔图”、“四域图”,似有职方图性质。《山海经》地图图标出自“海荒经”图画,来于实地采风。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山海经》并非“解《天问》而作”,并进而论及屈原《天问》的天地观、古代中国人的天地观、《山海经》时代的天地观,并指出中国先民对“地球是圆的”的认识早于哥伦布近2000年。  相似文献   

6.
《山海经》是以经、注合刊本的形式流传的,因此,考察《山海经》版本可以按不同注家的版本作出分类介绍;因为有《山海经》部分经文的大型注本,也可按"全经注本""、非全经注本"作出分类介绍。  相似文献   

7.
柳宗元对<山海经>的接受是相当深刻的,如向<山海经>取材;他一部分的山水游记在句式和书写方面也表露了他对<山海经>尤其是对<五藏山经>行文的喜爱,并学习、模仿形成简洁雅净的风格.通过分析柳宗元对<山海经>的接受,也探究出他的诗文和楚文化有深层的溯源关系.  相似文献   

8.
《镜花缘》是就《山海经》所记海外人光怪陆离的形体特征,进行荒诞文学性的演绎。写作方式有解说式、映照式两类。旨意都是嘲谑现实社会中的丑陋习俗,但艺术性却有高低差异。博学家作小说,赖博学以成,又受博学之害。  相似文献   

9.
《禹贡》与《山海经》都是我国早期的一部地理著作,都记载了湖北古地理的许多山川、河流、物产。相比之下,《山海经》所载山水、物产较为《禹贡》详细。从《禹贡》和《山经》里的植被、矿产的记载我们也可以看出在古代,湖北的植被覆盖率不错,矿产丰富,这也反映了当时的经济分布带。  相似文献   

10.
考证了作者吴承志生平。此书是明清两代《山海經》研究繁榮背景下的地理考证重大成果。全书分6卷,对应《山海經》原著,因尘封20馀年,书稿有缺失。吴氏地理考证成果表现在《五藏山经》的"点""线""面"兼顾,对后世《山海經》地理研究影响很大,吴氏古籍整理研究观和技巧也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1.
各种文献资料表明,《山海经》不存在“古图”,最早为《山海经》配图的是晋代的郭璞。关于《山海经》图的记录均是东晋以后的记载。  相似文献   

12.
《山海经》中神人形象分为三类:人形兽貌类(人兽合体类)、以虫为助手类(人兽伴生类)和五官奇特类(异形神人类)。以蛇为助手的神人形象属于以虫为助手的神人形象。在这些神人形象中,人与蛇相互承认、相互尊重、相互利用、友好相处。蛇是人们游戏的伙伴和工作的助手,帮助人们沟通天地。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各国中,中国玉文化具有起源较早、持续时间最长的特点,而尚玉习俗是玉文化的重要内容。尚玉习俗是一种民间信仰习俗,在史前社会已经形成,它的产生对中国古代礼制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山海经》的生命意识有四种情况:生命本体嗣续中的“生”“化”观念,图腾生命演化中所突现出来的民族融合和理想追求,英雄生命过程中所形成的民族精神,《山海经》中的生命意识,在其演进中,成为后世精神生命的源头,逐渐融进人们的世界中。  相似文献   

15.
华夏民族何以以左为尊?本援引大量古献和现代有关资料,从左为尊源于太阳崇拜说、源于父系氏族社会形成说、源于太极说等方面考释了这一左尊右卑或左上右下的化现象,继而从东左西右、男左女右、阳左阴右、左武右等尊左习俗及仪礼表现中印证左为尊的化现象,从而使这一扑朔迷离的化现象显露共春庐山真面目。  相似文献   

16.
《山海经》流传史上的"暂显于汉"是值得注意的现象,这与其魏晋时的"寝废"状态形成了明显对比。《山海经》之"暂显于汉",主要决定于两汉以其为内容可信的地理典籍。两汉与西域交流、谶纬之学兴盛等时代因素也为《山海经》在当时广泛传播起了积极推动作用。刘歆的校订对于扩大《山海经》在两汉传播亦有贡献。  相似文献   

17.
对近五十年来山海经研究的状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回顾"神话"学派的山海经研究历程,概述海外学者对山海经的研究,论述山海经研究地舆范围的扩展和延伸,对山海经研究的全国性学术活动进行评介.强调山海经研究的重大意义及将为全人类作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山海经》是一部流传了两千余年的上古时期的典籍。从成书至今,人们一直视其为一部奇书。众多专家学者与研究人员都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和解读它,然而,众说纷纷,莫衷一是。本文从剖析《山海经》的内容入手,力求说明《山海经》是中国最早的一本地理志。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神话具有非情节性、片断性和多义性等显著特点,因而不同典籍中的神话材料可相互补正之处甚多。作为我国上古神话材料总汇的《山海经》,其中有诸多的神话材料可补楚辞神话之缺、释楚辞神话之义,甚至可以之探究楚辞神话之原型。同时,我们也可以用《山海经》中神话材料来釐清《楚辞.天问》诸多问题的解答,纠正前人对楚辞的种种错误解释,从而促进对楚辞更加准确而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山海经》中神人形象分为三类:人兽组合类、以“虫”为助手类和五官奇特类。人兽组合类神人形象取人和兽的器官组合而成,动物扮演各种角色;在以“虫”为助手的神人形象中,人与动物相互承认、相互尊重、相互利用、友好相处。动物是人们游戏的伙伴和工作的助手,帮助人们沟通天地。五官奇特类神人形象表现为身体某些部位的比例变化、器官数量的增减等奇特形象,是人体器官功能的延伸。人猪组合的神人形象属于人兽组合类神人形象之一,取猪身、猪喙与人面或人首组合而成,猪赋予人神奇的力量从而使人具有异常的功能。这类神人形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且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