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根据孙中山民权主义的发展 ,概括了孙中山民权主义内容的变化 ,并从中分析了孙中山民权主义性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建立一个“民治、民有、民享”“主权在民”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孙中山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自1905半提出这一思想后,他的民权主义思想经历了一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不断完善的过程。1912年前,他的民权主义处于理论探索阶段。1912年中华民国的建立,是他的民权主义思想实践阶段,但随着政权的交出、革命的失败,他的民权主义并未实现。目睹民国初年的残酷社会现实,孙中山认识到只有人民经济独立、素质提高、政治上有权可言,民权主义才能成为现实。晚年,受苏俄十月革命影响,对西方民权主义的虚伪性进行了深刻批判,认识到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民权主义才能在中国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是第一个提出并始终坚持要在中国实施民主立宪政治制度的伟大民主革命先行者;他第一个提出在中国建立不是资产阶级一个阶级所专有,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国家政权的思想;他第一个把在中国建立民主立宪的政治制度同建立国有和地方公有经济作为国民经济主体的经济制度结合起来;他提出由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联合而成的党作为掌握政权之中枢;他提出了权能区分的理论,等等。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是极为深邃的,既有深厚的民族文化根基,又能中西合璧.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基于自由、平等、博爱的道德原则,并强调民权主义与人道主义是紧密联系的.这一深邃的民权主义思想无疑对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民国建立前后孙中山民权主义的起落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建立前孙中山鼓吹民权主义曾达到一个高峰,但民国建立不久,他对民权问题却采取了满足现状、有意回避甚至予以抑制的态度,直到成立中华革命党才重新高举民权主义旗帜,起落的原因在孙中山当时政治发展大势缺乏清醒认识,其民权主义本身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是融合中西文化而成的。孙中山以传统文化诠释民权主义,是为了适应民主革命的需要和中国的国情民俗。这种诠释有其合理性,却缺乏科学性。其嫁接中西异质文化的努力在实践上也难以成功。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对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思想曾发生过重要影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共产党需要以中国过往的社会政治学说和思想文化遗产作为构建自己理论的基础和平台,而既有同情社会主义的倾向,又有系统的民主共和国构想的孙中山民权主义,具有直接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这种反映在国家政权归属、政权构成形式的若干重要方面的影响,不是仅以政治策略就能解释和说明的。  相似文献   

8.
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核心,是在现实基础上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主要内容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主权在民的政权目标,建立五权分立的政体,实行直接民权、革命程序论和权能区分.其进步性在于超越了时代,不仅使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而且对我们今天的政治民主化有积极的指导和示范作用.当然,由于受历史条件和阶级的限制,他的民权主义思想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批判性地继承.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的自由平等观包含在其民权主义之中.通过对中西民众自由权之比较,孙中山认为在中国倡导自由平等权,必须服从政治斗争的需要.因为中国民众需要发财胜过需要自由,中国民众需要纪律逾于自由,并认为为争取国家民族的自由权,必要时应牺牲个人的自由权.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的直接民权思想是在吸收借鉴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继承儒家思想中的合理养分,结合中国现实国情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包括四大民权学说、权能分治思想和地方自治制度等基本内容。孙中山听直接民权思想虽具有一定的矛盾性和空想性,但又具有极大的先进性和创造性,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的直接民权思想是在吸收借鉴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继承儒家思想中的合理养分,结合中国现实国情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包括四大民权学说、权能分治思想和地方自治制度等基本内容。孙中山的直接民权思想虽具有一定的矛盾性和空想性,但又具有极大的先进性和创造性,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孙中山一生追求的五权宪法,民权主义是其主要内容,权能分治是其理论核心,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是其实现途径,行直接民权,建万能政府是其目的。五权宪法闪耀着民主主义色彩,在中国宪政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本质是政治权力全面支配社会。封建统治者实施专制统治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垄断全国的资源和利益。为了创建民主共和政体,孙中山对封建专制主义造成的各种恶果进行了全面的清算和彻底的批判,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振聋发聩的作用。但由于他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根源剖析不够,因而其理论也有某种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五权宪政思想是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中民权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是孙中山对西方政治制度深刻认识的产物,其理论来源是西方资产阶级国家政体分权制衡原则和中国封建政治制度中某些合理性因素。孙中山在革命实践中将其逐步完善,最终形成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孙中山五权宪政思想的提出及实践是对西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政治思想的重要发展,是中国政治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是三民主义的创始人,中华民国的缔造,他的业绩和思想曾经光照人间。他是一个愈挫愈奋,开拓进取的革命家,直到停呼吸的最后瞬间,仍没有停步过程振兴中华的事业,把三民主义发展为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基础的反帝封建的新三民主主义,是孙中山晚年给后人的宝贵财富,是孙中山的最重要的革命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是其开创者。在进行革命,开展革命中,他借鉴欧美国家政治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从而其独特的政治思想逐渐形成,主要包括:主权在民、权能分治、五权宪法、地方自治等方面。孙中山的这些思想对于我国思想史的发展以及近代民主革命的壮大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同时为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中国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思路和视角。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是其开创者。在进行革命,开展革命中,他借鉴欧美国家政治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从而其独特的政治思想逐渐形成,主要包括:主权在民、权能分治、五权宪法、地方自治等方面。孙中山的这些思想对于我国思想史的发展以及近代民主革命的壮大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同时为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中国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思路和视角。  相似文献   

19.
在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中,“革命程序论”反映了孙中山未能从社会制度上去洞察人民“民主”之智难开的原因,其“训政”的思想构成了统治者拒绝向“宪政”过渡的理论依据;“权能区分论”展示了孙中山对人民群众管理国家事务能力的低估,但却蕴含着民主集中制的光辉思想;“五权宪法”论反映了孙中山超越欧美“三权分立”政体的初衷,但他的“行政首领就是大总统的设置以及监察权从立法院中独立,而置于大总统领导之下,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说明了“五权宪法”非但不能起到超越“三权分立”政体的功能,反之尚不及欧美政体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20.
辛亥革命初步建立起现代政治的上层建筑,而奠定与之相匹配的社会基础,仍是中国步入现代国家并真正巩固现代上层政治的必需。卸任临时大总统至二次革命前,孙中山作为在野的政治人物,其言行显示了培植共和社会基础的努力。孙中山将眼光转向民众,提升民众在新的政治结构中的能力和素质;鼓励实业、发展交通,为现代政治提供社会的大生产的经济基础;倡导社会建设,发展地方自治,寻求实现现代政治的有效途径。从大历史的视角看,孙中山是当时中国一流政治人物中最具有现代意识的代表,其建设主张对于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