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校课余体育俱乐部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构建了高校课余体育俱乐部模式,并进行实践,其结果表明高校课余体育俱乐部制能使学校课余体育向以健康为本的多样化模式转变。把高校体育课堂内外有机结合起来,同时,为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把握体育课程改革转向,搞好高校课余体育链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顺应体育改革的趋势,高等院校要改变目前的课余体育格局,把握现代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重新组建并发挥“课余体育”的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体育教学与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剖析,提出了教学区别于训练的不同之处,为进一步搞好体育教学、训练活动提出了依据;使提高体育教学、训练质量,掌握教学训练规律有了更为明确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通过全国部分高校课余训练现状调查,分析了存在实际问题,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体育教学与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剖析,提出了教学区别于训练的不同之处,为进一步搞好体育教学,训练活动提出了依据,使提高体育教学,训练质量,掌握教学训练规律有了更为明确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就体育广告的涵义、特点以及采取的形式做一些探讨,并对促进我国体育广告业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等,对吉林省25所普通高校课余体育竞赛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发展对策。结果表明:吉林省高校对课余体育竞赛存在认识模糊、项目设置不合理、评价机制落后、竞赛组织陈旧等状况,对此提出相应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体育活动特点及参与动机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吉林大学400名大学生的体育活动特点及参与动机进行了调查,分析探讨了当前大学生体育活动的现状与特点。研究表明:课外体育活动已成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活动方式之一。大学生总体上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面较高,但活动量相对不足。目前大学生体育活动参与动机已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关于普通高校课余体育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余体育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体育目标任务的完成。本文从对课余体育的认识出发 ,结合普通高校课余体育现状 ,就普通高校课余体育改革措施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0.
高校体育组织形式的定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体育的组织形式是实现高校体育的关键环节,目前高校体育课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形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大学生对体育的要求。为了使高校顺应时代的发展,首先应在体育的组织形式上作出正确的定位——体育课与“俱乐部”相结合的组织形式,使高校体育教育贯穿于整个大学四年教育之中,着重对学生进行从事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的培养,从而把整个高校体育教育的价值超出学生时代,具有终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体育消费作为需求对经济增长起着拉动作用,体育产业的发展与壮大有赖于体育消费市场的培养与开发。大学生有着不同于一般居民的体育消费特征,研究其体育消费水平和结构现状,有利于湖南省体育产业的开发。  相似文献   

12.
山西师大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形式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当前体育课程建设的核心目标与改革方向,高校体育课实行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形式是课程建设与改革的重要举措。开设俱乐部活动就是搞好体育课内外活动的一种积极形式,它融合了体育与健康相互促进的新概念,具备了高校发展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中、美、日三国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比较中、美、日三国学校体育中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与功能定位的不同 ,认为三国在形式与功能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从形式看 ,美国课外体育活动形式多样 ,基本满足大多数学生的运动需求 ;日本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注重采用俱乐部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中国的课外体育活动仍沿用仅次于课的形式。从功能定位上看 ,美、日两国注重课外体育活动对人的内在潜质发展 ,中国的课外体育活动功能上仍是体育课的延续 ,注重对学生的显性教育。  相似文献   

14.
在现行的学校体育中,由于许多体育教育工作者受传统思想和观念的影响,体育教育观念仍然比较陈旧、落后,严重地制约着当前的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在此基础上依据“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的体育指导思想,提出了高校体育教师应勇于更新观念,激发个性中的挑战精神、改革精神、敬业精神。并摆正其位置,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培养人文精神,树立健康指导员的新形象。  相似文献   

15.
大学体育课程网络化教学与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运用文献、调查、对比和实践等研究方法,从世界教育发展特征和趋势着手,以全新的现代教育理念和超前的改革发展意识,从理论与实践上探讨大学不开设公共体育课的教学模式--大学体育课程网络化教学与管理模式.结果表明: 大学不开设公共体育课,突破了我国五十多年的强制性体育教学模式,探寻到大学体育区别于中学体育的切入点.在促进大学生身心发展,培养体育意识,提高高校整体效益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陕西省普通高校国防生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探求陕西省普通高校国防生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出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构建普通高校国防生的体育教学模式、评价体系提供理论参考,推动普通高校国防生的体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7.
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的调控进一步细分为对学生的运动负荷调控、对其智力活动调控以及非智力因素活动调控三类,并分析了三类调控的具体内容及过程。指出围绕健康这一核心问题,体育教师唯有考虑各种因素,洞悉诸多联系,并适当加以梳理、安排与使用,才能自如驾驭教学,切实朝着体育与健康教育目标不断推进。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我国学校体育效能多元的历史发展过程,指出三维体育观是我国学校体育发展至今的必然选择。在全面剖析学校体育的生物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基础上,从学校体育的效能多元性,透视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1)对学生教育影响的全面性;2)体育教师的教育素质多元性;3)工作环境的开放性;4)体育教师工作广泛性。  相似文献   

19.
大学体育教学服务学生生活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体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通过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目标效果的回顾与辨析,认为"技能"、"体质"、"人材"都不能单独构成大学体育教学的目标,它们或不需要、或无可能、或不能反映人类发展始终追求的目标.大学体育教学,面对基本成年的大学生,只有从全球人类即将进入全面依靠知识和知识应用的知识经济时代的总体需要出发,实施以服务学生生活,帮助学生增强高质量生活能力,直接获得并保持健、美、乐为目标,才真正体现新时代人类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学生个体的切身利益需要,因而也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刺激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主动积极性,增强并扩大大学体育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20.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校大学生的体育态度,体育行为现状以及体质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我校大学生大部分的体育态度基本处于良好水平,即体育态度积极,且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有很好的一致性,但体育锻炼现状不是令人满意,这与一部分大学生体育意识不强有关,也与本校的体育场地和设施的紧张有关。由此提示在今后的体育教育当中,对运动不积极的学生要在体育态度上加以引导,还要加强改善学校的体育场地和设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