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对奥地利作家卡夫卡<变形记>这篇小说进行了公允的评论.卡夫卡通过格里高尔"变异"的故事毕竟让我们如实地看到了"畸形变态"就是那个社会活生生的现实.但他没有也不可能正面地展示引起这种异化的真正原因--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这个不可调和的矛盾.从小说来看,格里高尔的"异化"只是一个个体现象,是一个偶然,然而从其社会本质来看,它是一个普遍现象.由于那种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本质所决定,必然要出现格里高尔的这种悲剧;"异化"只能是那畸形社会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奥地利德语作家弗兰茨·卡夫卡(FranzKafka,1883-1924)是20世纪欧洲文坛上一位独特的作家,在现代主义文学中,卡夫卡被称为荒诞文学之父。说起卡夫卡笔下的荒诞世界,人们首先就会想起他的《变形记》,短篇小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卡夫卡的《变形记》,就其独特性和深刻性而言,着重表现的是人类个体的绝对孤独感。不仅其情节发展服从这一主题的表现,且其中人际关系的安排与描写更是致力于显示主人公格里高尔深刻的孤独体验。格里高尔突然身体变形;那隐藏在可怕形体下的人性意识饱尝了家中亲人在内各色人物对它(他)的猜疑、岐视、误解、虐待。卡夫卡笔下格里高尔人性孤独与人性不幸的由来,是因为陷在双重非人性的夹击之下。人类个体作为血肉之躯,永远回避不了大自然可能给予的伤害。当人遭受大自然非人性的打击时,人类所组成的社会群体不仅不能帮助落入自然魔掌的个体成员,反而会落井下石、从背后来残害他。——这就是卡夫卡透过《变形记》的创作所发现、所想象的人生图画——一个生活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知识分子对人生命运的揭示.  相似文献   

4.
《变形记》的主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卡夫卡《变形记》主题的解读,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体验和理解。笔者在仔细研读该文后发现,它叙述了资本主义社会里的小人物格里高尔为了追求理想而奋斗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着艰辛、孤独、执著和绝望。可以说,此文是一首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孤独的奋斗者而唱的哀歌,为何能这样理解呢?下面,笔者就通过对文中意象的解读来试析之。  相似文献   

5.
关于卡夫卡《变形记》主题的解读,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体验和理解。笔者在仔细研读该文后发现,它叙述了资本主义社会里的小人物格里高尔为了追求理想而奋斗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着艰辛、孤独、执著和绝望。可以说,此文是一首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孤独的奋斗者而唱的哀歌,为何能这样理解呢?下面。笔者就通过对文中意象的解读来试析之。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奥地利作家弗兰茨·卡夫卡的<变形记>,揭示了现代西方社会中使人变得不像人,使人"异化"的根源在于西方资本主义内部不可调和的矛盾,即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生活在西方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不能控制自己的生活和命运,并生活在极度冷漠的畸形的社会关系中,这是因为西方资本主义体制下,责本总是为少数人所享有,而绝大多数的人的命运却被他们所不拥有的责本控制并决定着.畸形的社会产生出异化来是符合逻辑的.  相似文献   

7.
《变形记》是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的短篇代表作,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作品之一。格里高尔.萨姆沙是一家破产小公司老板的儿子,为了替父还债,他在债主的公司里当了一名旅行推销员,以辛勤的工作担负起一家四口的生计。但一天早晨醒来,格里高尔却发现自己  相似文献   

8.
从表象来看,《变形记》形象地表现了人为了谋生而不得不从事的所谓职业是如何压迫着人的精神和肉体,是如何贬低人作为人的价值、夺走了人的自由和支配的权利,甚至把自己的身体也从他那里异化走了。格里高尔作为长子(也是家中惟一的儿子)肩负着家庭的重担,长年累月地干着旅行推销员这个累人的差使,为了保住这个职位还受尽了屈辱。他白天疲于奔命,晚上一头扎倒在床,提心吊胆地睡几个钟头,只是为了迎接第二天机械的重复。这一点与开头依据的“从不安的睡眠中醒来”呼应上了。在这种种压力下,劳动创造的欢愉彻底消失,格里高尔被异化为“职业”,…  相似文献   

9.
弗兰茨·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大量运用内心独白、回忆、联想、幻想等手法,突出描写主人公格里高尔变形后的内心感受和心理活动,以此来揭示现代社会中人的深层心理反应,去寻求荒诞中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本通过分析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的家庭关系、主人公的自我价值和父亲的形象,揭示小说所包含的内蕴:亲情沦丧。自我价值丧失,父权的强大。它是卡夫卡虚幻的现代神话,表达了他对现代西方社会生活真实处境的真切感受。  相似文献   

11.
1912年,奥地利作家卡夫卡在小说《变形记》中呈现了一个这样荒诞的故事:旅行推销员格里高尔长年奔波,靠微薄的薪金辛苦支撑着整个家庭的花销。那时候,他是家中受到感激的长子:父母夸赞他,妹妹爱戴他。某一天,一觉醒来的格里高尔变成了一只大甲虫,他丧失了劳动能力,对这个家再也没有贡献了。这时候,母亲逃避他,妹妹想摆脱他,父亲用苹果把他往死里砸。  相似文献   

12.
奥地利作家卡夫卡《变形记》入选了广东高中粤教版教材,虽然只是节选"一夜之间突然变成了甲虫——决定起床——艰难离床"这一部分内容,但是我们通读一遍这篇短篇小说就会知道,作者用超现实、象征等手法创造的这篇小说的手段是明确的。而不明确的是作者想通过这个一个故事情节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仅仅孤立地联系时代背景分析是不够的,如果只是单纯地反映现实,何须用难以言说的隐喻方式来呈现?那卡夫卡想告诉我们读者的究竟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思想和艺术两方面分析了卡夫卡小说《变形记》的风格特色,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变形记》在20世纪欧洲文学史上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短篇小说《变形记》是奥地利小说家弗兰茨.卡夫卡的代表作。作品主要从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的视角出发,叙述了在家庭和社会的压迫下人变形异化为甲虫的故事。作者选取了"甲虫"这一新奇而怪异的意象来表现个人的恶劣处境,用写实的手法描写荒诞不经的事物。《变形记》历来为评论界所关注,但多数人着眼于文本中的变形异化现象,而鲜少注意其中的甲虫意象。文章试从"变形"为"甲虫"的必要性、"甲虫"之形、"甲虫"之性三个方面探析"甲虫"意象。  相似文献   

15.
教前聚焦: 《变形记》是奥地利表现主义大师卡夫卡的代表作。小说通过小职员格里高尔突然变成一只使家人都厌恶的大甲虫的荒诞情节,表现现代社会把人变成奴隶乃至“非人”的“异化”现象,暴露了西方社会家庭关系的虚伪性及其利己本质。小说这一主题,生动地通过格里高尔与家人关系的描写,逐层深刻地揭示出来,从而撕破了笼罩在家庭关系上面的温情脉脉的面纱,让我们看到了亲情的冷漠,人性的扭曲。理解这一主题并不难,关键是作者如何通过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一步一步深刻地把生活幽暗处这个令人惊悸的真相展现在读者面前。所以,教学时,抓住格里高尔与家人矛盾的冲突点,层层剖析,小说的主题便水到渠成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相似文献   

16.
许晨晴 《文教资料》2014,(36):95-97
卡夫卡是西方现代文学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的一位作家。《变形记》是其代表作,用写实的手法描写虚妄的世界,通过荒诞的表现形式揭示了深刻的社会现实。从主角格里高尔与周围的人、与生活的社会发生的一系列关系的变化,用外化的主观感受进一步表现"异化"的主题,加深了人们对于在这个整体异化的社会中个人反抗的苍白无力,最终仍会被吞噬的悲剧命运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荒诞与真实、绝望与抗争、偶然与必然、可能与不可能,这些对立面共同构成了卡夫卡作品的两重性。而在这些两重性之间又出现了巨大的分裂,从而形成了卡夫卡作品的悖谬特色。《变形记》更是以典型的悖谬特色,全面展示了现代人内心的矛盾与冲突。  相似文献   

18.
19.
《变形记》是卡夫卡用荒诞的艺术为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异化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谱写的一曲哀歌,苍凉而悲壮。细读《变形记》,从故事的结构、语言的描写以及荒诞讽刺背后的艺术真实,我们不难看出,在这种荒诞艺术背后,作者独到的艺术见解和生活体悟。《变形记》作为荒诞大师卡夫卡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主张以作家、本为本体,首先回到卡夫卡,回到《变形记》,并力图以作家的生活环境、心理历程为探究线索,去贴近和透视卡夫卡及其《变形记》,从而初步发现作品揭示人类共同心理弱点的暗喻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