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篇小说《伊豆的舞女》淋漓尽致地体现出了川端康成的作品风格,在反映少男少女情感的众多作品中格外清新细腻,格外朦胧纯真,恰似一枝雨后的小荷,清雅优美。  相似文献   

2.
刘雪宁 《考试周刊》2011,(47):22-23
川端康成吸收了东西方文化的精髓,融合了日本文化最深层的东西和西方文化最广泛的东西,形成了独特的美意识。本文以《伊豆舞女》为例,分析其中的美意识。  相似文献   

3.
《伊豆的舞女》作为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之一,它透过一双对舞女满怀朦胧爱恋的眼睛,表现了舞女的纯真和清雅,以及她内心的悲伤和哀愁,渲染出一种幽雅与纤细既悲美的情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川端康成的佛教虚无观。  相似文献   

4.
没有悬念丛生的情节,也没有太多揭示社会主题的内容,仿佛跟着他走进了一个矇眬缥缈、空灵的世界,等到合上书之后,才发现自己仍然身处 21世纪的现实中,有些失落。这便是我读完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后的感受。  此文是根据川端康成 19岁那年的一段经历敷衍而成的。描写少年书生为摆脱孤儿的悲哀和青春的悒郁,独自去伊豆漫游,路上偶遇一群卖艺人,与他们结伴同行的经历。作者在不急不缓、细腻自然的笔调中,勾画出一片闲静、淳朴的天地。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对文中小舞女的描写。小舞女是艺人中的一员,负责打鼓伴奏,是个天真的…  相似文献   

5.
金宁 《林区教学》2014,(1):65-66
川端文学以日本传统文化为基础,吸收了西方现代文学中的表现技巧和手法,来表达日本民族独有的纤细而敏锐的感受,进而创造出川端文学所具有的独特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艺术风格,体现了日本文学传统中独有的物哀和幽玄的美。因此,川端康成的作品中始终具有着一种悲与美相交织的独特艺术底蕴。《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早期最具特色的代表作品,也是奠定川端康成文学地位的重要基石,是他对自己文学基调的定位之作。这部作品描写了主人公"我"因孤独症而性格扭曲,却在与巡回艺人、特别是和纯真美好的舞女的接触中,得到了心灵的净化,孤独得到治愈。可以说,《伊豆的舞女》是一首洋溢着喜悦和哀愁的"青春之歌"。  相似文献   

6.
《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根据20岁(1918年)时的体验写成的短篇小说,1926年发表。笔者在本稿首先分析了江湖艺人的不平等待遇。其次以作品中的长度单位、"流感"、"高等学校"与"小学"、"五角钱"等关键词为考察对象,分析了作品与时代、社会的关系。结果表明,作品出现的这些关键词,与川端康成的实际经历相符合,同时在作品中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时代要素。尽管日本的文学作品有脱离政治的倾向,但是文学的本质是其社会性,作品是无法脱离社会的。读者在欣赏外国的文学作品时,如果能了解其时代要素,应该有益于更好地理解作品。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汉字传入日本以后,由于两国都经历了时代的变革、各种各样的文字改革,所以字形虽是相同的汉字,但意思相同的词却只占其中一部分。那么,哪一类词属于这一范畴,其特点是什么?本文通过对《伊豆舞女》中的中日同形同义词进行分析探讨,得出中日同形同义词多属以下情形:古代日本从中国借用的大量汉字汉语,虽然经过时代的变迁,但已完全融入日本社会生活中的词;日本从中国输入大量汉字的同时,他们将汉字进行分析总结,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日本的汉字,这其中一部分反过来又被中国借用的词。  相似文献   

8.
短篇小说《伊豆舞女》是当代日本新感觉派主要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该作吸收了西方现代派顿悟理论,又融汇日本的审美情趣,以敏锐的感觉,高超的艺术获得了诺贝尔奖金。本文仅论述其运用顿悟手法,在刹那间捕捉永恒的美的艺术意蕴,借以探索如何运用现代派艺术来反映东方传统美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1926年,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发表了短篇小说《伊豆的舞女》,自此以后,美丽动人的舞女熏子与我的初恋故事,感动  相似文献   

10.
1926年,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发表了短篇小说《伊豆的舞女》,自此以后,美丽动人的舞女“熏子”与“我”的初恋故事,感动了成千上万的读者。若只就初恋的美好而言,当然每个人都有回味自己恋爱的权利,但何以成千上万的读者几十年来孜孜不倦地回味川端康成笔下虚构的初恋故事呢?这就要通过细读小说来仔细品味了。  相似文献   

11.
《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早期创作的名篇,被誉为昭和时代的青春之歌。"物哀"是日本传统文学理念之一。川端康成的作品大多体现了物哀之美。《伊豆的舞女》中的物哀之美是通过少男少女男女朦胧恋情、社会下层女性的淳朴美以及自然景物之美三个层次表达出来的。  相似文献   

12.
《伊豆舞女》是川端康成的短篇小说,是其初期代表作。小说文体清新、明快、简洁,所有描写都是通过高中生"我"的所见所闻来完成,流淌于全文的是带有洁癖的青春前期的多愁善感的朦胧情愫。结合川端康成的孤儿根性、伊豆之旅以及私小说的特点,考察《伊豆舞女》的相关内容,有助于揭示作品的私小说风格。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本细读,我们可以领略到《伊豆的舞女》极其敏锐的艺术内涵与人格特征。《伊豆的舞女》的描写汲取了表现主义艺术技巧,也体现了美学追求。重视感觉在表现中的作用,无论自然风景还是人物的描绘,都以"我"的感觉漫射出来。对境物描写的纯熟运用,体现了川端康成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早期的代表作.作者用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为读者展现了少男少女之间初恋的那种朦胧、纯真的情感.其通过文学语言构造的艺术世界和这种艺术世界所产生的魅力给了读者一份清新之感,把人们带人一个空灵美好的唯美世界.  相似文献   

15.
《伊豆的舞女》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作品自问世以来,研究和评论的文章层出不穷。大多数的研究者是从作者的人生观、作品的思想特点论述《伊豆的舞女》的文学特征,而本文通过对作者的创作情感、创作背景以及小说本身抒发的情感对这部作品进行赏析。笔者认为这篇有着浓郁自传色彩的小说,更像是一首承载着作者青春的懵动和忧郁的抒情诗。  相似文献   

16.
川端康成与沈从文两位文学大师的小说都有着轻灵清澈、淳朴温厚的特点,他们二人同样热衷于歌颂尚未被工业文明所吞噬的自然风光和原始淳朴的自然美,两人在艺术风格和美学倾向上颇有相近之处。《伊豆的舞女》和《柏子》分别是二人的代表作品,题材和内容较为接近,但两人却选择了不同的表现方式,本文基于具体的文本内容,试分析比较出两篇小说“和而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7.
川端康成的成名及其代表作《伊豆的舞女》是川端高明创作技法成功运用的典范。以《伊豆的舞女》为研究对象,从背景设置、自然描写、肖像刻画、心理描写、行动描写,以及结局设定等方面入手,可见《伊豆的舞女》的创作技法和一代文学巨匠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18.
刘建房 《考试周刊》2010,(37):23-24
被誉为"昭和时代的青春之歌"的《伊豆的舞女》,在川端康成文学创作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小说以淡淡的哀伤和优美的真实相结合,通过情景交融之美、物哀之美、女性阴柔之美创造出一曲清新淡雅的哀歌和悲哀美的抒情世界。  相似文献   

19.
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 ,川端康成的《伊豆舞女》拥有超时空的艺术魅力。这部小说以一种精致细巧的艺术表现力 ,着意淡化情节 ,把文学性放在诗意的追求上。采用静态美来创造意境 ,以静写动 ,坦荡而又充满激情地倾诉心声 ,达到了忘实悟虚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20.
提起日本,总会让人联想到民族仇恨,那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野蛮疯狂侵略而留下的阴影。但日本毕竟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在古代曾深受中国汉文化的影响,他们的近代文学又影响了我们的现代文学。文学和艺术是没有国界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文学成就不仅属于日本,也属于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