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影响中日传媒对中日关系报道的主要文化因素。作者们认为,中日传媒应超越日常经验和民族文化的自我想象,跨越各自的知识边界,以更开阔的视野扫描关涉中日关系的历史背景、民族心理、社会文化潜因和当代社会变迁,构筑有利于中日关系发展的利益同心圆。  相似文献   

2.
1958年,周恩来调整了对日民间外交政策,逐步提出了发展中日关系的"三原则"。这些原则充分表达了中国政府不可动摇的发展中日关系的基本政治框架。  相似文献   

3.
徐明 《国际新闻界》2012,(1):120-121
日本首相野田佳彦访华行程匆匆落下帷幕,201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四十周年大幕即将开启。如何评价中日关系四十年的变与不变?如何看待后小泉时代的中日关系与舆论走向?北京大学世界华文传媒研究中心主办的"北大新闻学茶座"特地于2011年12月31日邀请中日关系史学会名誉会长吴学文和新加坡旅华学者、北京大学客座教授卓南生,围绕上述问题展开对谈。  相似文献   

4.
回顾过去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中日关系从不正常状态转为正常发展,从民间往来转为官方交往,从单一贸易、友好交流转为经贸合作、全面发展,并逐步走向务实、成熟,经历了漫长而又曲折的道路.而建国初期的中日关系具有开端性的意义.本文通过日本"松川事件"这一个案作为考察对象,来审视建国初期的中日关系,以求给读者展示当时特殊条件下中日民间交流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2008年,对于中日关系而言是一个特殊的年份。 30年前的8月12日,时任中国外交部长的黄华和日本外务大臣园田直在北京代表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了中日关系中最重要的文件之一——《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正如中日关系发展的曲折历程一样,这一条约的缔结可谓来之不易——从两国在1972年正式建交开始,关于这一条约的谈判花了6年时间。  相似文献   

6.
王毅这三年     
《中国新闻周刊》2007,(36):40-43
中日关系的回暖.凝结着许多人的心血与努力,在此过程中王毅站在前沿阵地。他的继任者将继续推动回暖进程.把中日关系推上更成熟、更稳定的轨道——这个任务并不比以前轻松[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五月热贴     
殷秦 《网络传播》2006,(6):74-75
中日关系很复杂,在东方国家,处理外交事务,需要民间的智慧,更需要高层的智慧和决断。面对前一阵中日关系出现的问题,中方在多种场合释放善意和做修补性谈话,并以积极的行动推动中目关系回到原有的轨道。遗憾的是,以小泉本人为首,日方一再无视中方的善意,并以种种消极的姿态或激进的行动继续毒化中日关系。小泉为了显示其外交上“威武不能届”的“光辉”形象,一味地意气用事,把个人好恶凌驾于国家利益和国民感情之上,使得中日关系陷入一种“死局”,并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笼罩在中日两国国民心头的阴霾。  相似文献   

8.
摆脱“小泉梦魇”之后,中日关系终于走出一个漫长的严冬。从去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破冰”之行,到今年4月中国总理温家宝的“融冰”之旅,半年以来,中日两国领导人都表达了改善中日关系的强烈愿望。双方开始以务实、理性的态度看待彼此间的分歧,使中日关系的改善有了机会。历史问题,领海纷争,价值观的巨大差异,民众情绪的对立国家之间可能存在的所有问题,似乎都能在中日关系之中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必然是漫长而艰难的。而温家宝此次的日本之行,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美好的开始。人们期待横亘于两国之间的“冰川”在这次访问后逐步融解。而在这之后,双方还需付出更大的努力、耐心和理性,去排解影响两国关系“一江春水”的暗流潜溪  相似文献   

9.
摆脱"小泉梦魇"之后,中日关系终于走出一个漫长的严冬。从去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破冰"之行,到今年4月中国总理温家宝的"融冰"之旅,半年以来,中日两国领导人都表达了改善中日关系的强烈愿望。双方开始以务实、理性的态度看待彼此间的分歧,使中日关系的改善有了机会。历史问题,领海纷争,价值观的巨大差异,民众情绪的对立国家之间可能存在的所有问题,似乎都能在中日关系之中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必然是漫长而艰难的。而温家宝此次的日本之行,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美好的开始。人们期待横亘于两国之间的"冰川"在这次访问后逐步融解。而在这之后,双方还需付出更大的努力、耐心和理性,去排解影响两国关系"一江春水"的暗流潜溪  相似文献   

10.
摆脱"小泉梦魇"之后,中日关系终于走出一个漫长的严冬。从去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破冰"之行,到今年4月中国总理温家宝的"融冰"之旅,半年以来,中日两国领导人都表达了改善中日关系的强烈愿望。双方开始以务实、理性的态度看待彼此间的分歧,使中日关系的改善有了机会。历史问题,领海纷争,价值观的巨大差异,民众情绪的对立国家之间可能存在的所有问题,似乎都能在中日关系之中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必然是漫长而艰难的。而温家宝此次的日本之行,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美好的开始。人们期待横亘于两国之间的"冰川"在这次访问后逐步融解。而在这之后,双方还需付出更大的努力、耐心和理性,去排解影响两国关系"一江春水"的暗流潜溪  相似文献   

11.
1990年代以来,横亘在中日两国关系之间的历史认识问题显在地成为撕扯中国人民历史记忆伤口的带血的纱布。它一方面导致了长期以来两国“政冷经热”的畸形国际关系现实,同时进一步挑战和践踏了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基于历史正义的人类情感。现实来源于历史。以对话和共同研究的形式解决历史认识问题进而推动国家间关系的良性发展,是值得关注的建设性举措。但波谲云诡的重重烟幕背后,堆叠着冷战以来中日关系曲折顿挫的历史及其纠结而成的结构性矛盾。能否破解这一复杂矛盾.成为中日关系走向未来、健康发展的关键。三位中日关系研究专家对中日历史共同研究的读解.相信会给读者在中日关系问题上基于历史、现实并着眼于未来的启发。胡粲然  相似文献   

12.
正国际关系是国家利益的集中体现,是最为复杂、为常人难以参透的关系。普通民众对国与国关系的了解主要借助媒体报道与专家解读。媒体所反映的中日关系状况与实际吻合吗?中国媒体、日本媒体对对方的报道有哪些特点?媒体对现实的中日关系是否有影响?如何影响?围绕这些问题,《参考消息》主任编辑、新华社  相似文献   

13.
在冷战终结及国际体系的巨大变动之下,原有的中日关系基础与结构受到冲击.中日关系的种种矛盾也随之浮出水面,双边关系呈现出跌宕起伏之势,而其中,历史认识问题成为矛盾的焦点之一。中日之间虽有两千年的交往史,但作为问题呈现的,是近现代的一段历史。所谓历史认识问题,或  相似文献   

14.
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25年来,两国关系中友好和合作是主流,中日之间的政治对话,经济合作和民间交流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自冷战结束后,日本改变和调整了对华外交战略,两国关系中出现了一些不应有的阴影。如何摆脱这些阴影,使中日关系重新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这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也是亚太地区和世界各国共同希望的。 影响中日关系的几个问题 目前的中日关系,从总体上来讲是好的,但仍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 日美重建军事同盟,矛头直接指向中国。去年4月,日美两国首脑  相似文献   

15.
在中日关系敏感时期,千万不要跟着日本媒体的思路走,把日本一些政治人物的观点当做发表新闻评论的由头.  相似文献   

16.
日本对华外交不仅有改善的一面,还有加强防范的一面。中日关系中仍有许多门槛需要跨越  相似文献   

17.
中日两国就像舌头和牙齿,合作是经常的。但是,中日关系也有变数和冲突  相似文献   

18.
早在1955年,周恩来即派出赵朴初出席广岛核爆纪念活动。53年之后,中国代表再度出席,昭示着中日关系的持续走暖  相似文献   

19.
在日本政坛扑朔迷离之际,日本将如何修复与亚洲邻国的关系格外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8月23日,在北京·东京2005论坛会场,中日两种文字的论坛标题格外引人注目。论坛的中文标题是“中日关系:困难与希望”,日文则为“中日关系:明与暗”。但当论坛发表了中日共同实施的舆论调查结果时,会场上的气氛黯淡了起来。  相似文献   

20.
诞生于中日甲午战争后的《汉报》(1896-1900)是日本在华第一家舆论机关,针对当时中国人厌日人极甚的对日态度,它在制造唇亡齿寒的中日关系舆论方面作出了很大的努力。本文主要以现存《汉报》原件为史料,分析该报关于中日关系的报道及论调,揭示该报在中日睦邻论、师日论和联日抗欧论这一整套动听说辞背后所包藏的真实意图及其舆论诱导之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