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职教课程开发模式的演变及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历史分析方法划分为几个不同的、相对独立的阶段。从而对职教课程开发模式进行理性分析,探寻我国职教课程改革的目标、方向和路径。有着重要的意义。审视我国职教教育课程开发模式的发展演变,大体经历了移植普教、洋为中用和本土创生三个阶段。从这一发展演变中可以得到以下启示:每一种课程开发模式都有自身的优点、特点和适用背景:每一次课程开发模式的演变和更替都与社会变革、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发生着紧密的联系.源于解决由于社会变革而引起的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中国特色工作过程导向式课程开发是我国未来职教课程开发模式发展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我国职教课程开发模式的演变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历史分析方法划分为几个不同的、相对独立的阶段,从而对职教课程开发模式进行理性分析,探寻我国职教课程改革的目标、方向和路径,有着重要的意义。审视我国职教教育课程开发模式的发展演变,大体经历了移植普教、洋为中用和本土创生三个阶段。从这一发展演变中可以得到以下启示:每一种课程开发模式都有自身的优点、特点和适用背景;每一次课程开发模式的演变和更替都与社会变革、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发生着紧密的联系,源于解决由于社会变革而引起的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中国特色工作过程导向式课程开发是我国未来职教课程开发模式发展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以"泰勒原理"为代表的"课程开发范式"探究的是普适性的教育规律.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范式发生了重大转换,开始走向课程理解.以科学化的目标模式选择和组织课程的"课程开发范式"的主导地位受到了对课程多元化理解的冲击,把课程作为一种多元"文本"来理解的课程研究范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此,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树立多元的、动态的课程观;必须建立崭新的整合课程范式;必须关注学生的发展、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现代培训课程开发模式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郜岭  高勇 《职业技术教育》2002,23(19):31-34
课程开发是现代培训的热点之一,国内外诸多专家、学者就此进行研究、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果。霍尔模式、纳德勒模式和我国的集群模块式课程开发模式,对现代培训的课程开发影响较大。本文对这三个较为典型的课程开发模式进行描述、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从线性到非线性--高职课程开发模式的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课程开发模式的演变入手,反思课程开发背后的研究范式,探讨科学的研究范式转变之后课程开发模式的创新,即从线性课程开发到非线课程开发。本文还将这种创新运用到高职课程开发之中,提出后现代课程观下的非线性高职课程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6.
寻求课程理解--从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得到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课程理论学家多尔运用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思潮,批判和继承了前代课程理念,形成了自己的课程观。本文将从课程理解这个角度来谈谈其对教师的启示。教师的课程理解将围绕着以下三方面的内容来展开论述:教师对课程目标的理解、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实现课程理解的途径——师生对话。  相似文献   

7.
蔡铁权 《早期教育》2006,(2):I0003-I0003
课程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一种范式的转换,就是从课程研究转向教师研究,而当代课程理论人师派纳等人提出的“概念重建”,宣告了“课程开发”时代的终结,替而代之的是“课程理解”时代的开启。教师在“反思性实践”中,课程不是所“开发”的东西,而是所“设计”的东西,所谓“课程编制”无非是指“学习经验的设计”。而对于“设计”来说,重要的是“同情境的对话”。这样,同客体对话、同自身对话、同他人对话的过程正是“设计”的本质。而这种不断地“设计”的轨迹,正是创造着课程。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寻适应我国国情的拓展训练模式,审视了20世纪40年代以来国外拓展训练四种模式的演化轨迹,在呈现出不同模式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不同模式的“共性”与“不足”,借鉴其成功方法,归纳其启示思路.将有利于推进我国“本土化”拓展训练模式的构建进程,进而促进我国拓展训练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以"一个特定的共同体中所有成员所共享的信念、价值观、技术等的集合"作为范式的基本内涵时,我们认为课程研究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即课程开发范式和课程理解范式.  相似文献   

10.
课程变革需要从整体的角度来进行理解,但是现有的理论并没有提供这样一个整体的理解模式.通过对泰勒基本原理、施瓦布的慎思理论、沃克的自然模式、谢勒等人的问题解决模式以及古德莱德的变革层级理论的梳理,可以构建一个多层级的课程变革综合理解模式,以解决这样一个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从1989年“课程标准”的颁布,到2006年“课程焦点”的出台,美国的数学课程改革在论战中艰难“跋涉”。美国数学课程改革所经历的历程以及所取得的经验,理应成为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数学课程改革的“前车之鉴”。  相似文献   

12.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3.
杨开城 《现代教育技术》2009,19(11):10-12,122
课程研究中的开发取向不但表现为一种课程开发的技术体系,还表现为一种理解课程的独特方式。开发取向认为,课程是一种生成过程和生成结果的统一,课程开发应是一种技术化了的课程生成过程,课程是一种技术人造物,课程结构表现为课程组件之间的联系及其与知识系统之间的映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课程总是以一种“作为事实的课程”出现.对于数学教育来说,“作为事实的课程”显示出明显的局限性:追求知识的逻辑性、注重知识的传递性、强调知识的抽象性.而“作为实践的课程”可以让学生体验思维的历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以及促进学生运用数学联系实际等优势.在数学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数学课程问题需要从实践的观点来处理,倡导“作为实践的课程”.  相似文献   

15.
从"自在"走向"自为":校长走向课程领导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管理走向领导是新课程改革对校长的角色要求.新课程改革需要校长从"自在"走向"自为",成为有效能的领导.校长要想真正承担课程领导责任,必须从领导者自身、学校内部因素和学校外部因素三个方面思考和改进.  相似文献   

16.
课程:从"圈养"到"游牧"再到"传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在课程中所遭受的不同境遇直接影响着课程思想的变迁.自西方近代以来,"圈养"式课程与"游牧"式课程企图用不同的方式关照人的命运,都难以真正与人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传记"式课程为我们理解课程及其与人的生活的关系提供了新的启迪:课程即人生传记过程,课程就在生活中.课程只有回归生活本身,才能促成"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杭州市部分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创生出五种类型的开发方式:基于浓郁地域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基于师生的草根式校本课程开发、基于学校优势项目的校本课程开发、基于学校学科拓展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基于学校目标取向的校本课程开发。通过对案例的评析,为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如何从理念到现实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教育领域的学术研究与课程改革的关系包括三个方面,即学术研究关注课程改革,为课程改革提供背景素材;理论工作者积极投身课程改革并参与支持课程改革;对课程改革进行深度反思。统观这一过程,可见理论研究成果经历了一个从"学术理念"到"治国策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理论研究从高层理论设计、标准教材编写、课堂教学专业支持、理论基础研究、评价标准制定、问题研究与反思等方面对课程改革进行了支持,使课程改革顺利进行并取得较好的成效,也为课程改革培养了理论工作者与研究型的实践工作者。  相似文献   

19.
郭晓明 《教师教育研究》2002,14(4):71-74,37
课程管理体制的转型应以课程管理职能的重新定位为基础。我国传统的课程管理职能以“控制”为基本旨趣 ,正面临文化多元化、教育民主化和课程的地方化、校本化的严峻挑战 ,与分级课程管理形成尖锐矛盾。强化服务是我国课程管理职能的必要选择 ,有助于推进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落实。为此 ,需改革我国的课程管理手段 ,充分发挥课程专家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课程管理到课程领导:成人教育课程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课程领导理念已经渗透到我国各类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中。随着成人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成人教育课程管理理念已经不适应现时代成人教育课程发展的需要。无论从成人的特点,成人教育课程的特征,还是从成人教育课程发展的趋势来看,都应该实践成人教育课程领导新理念。从课程管理到课程领导,是成人教育课程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