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使学生敢问,教师要做到三点:给学生提问的时间,相信学生有提问的能力;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别怕影响考试成绩;给学生提问的自由,别担心驾驭不了课堂。帮助学生从"不会问"到"会问",教师要从三方面入手:提出预习建议,帮助学生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分享思考过程,给学生思考方法的示范;适时、恰当、得法,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2.
要使学生敢问,教师要做到三点:给学生提问的时间,相信学生有提问的能力;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别怕影响考试成绩;给学生提问的自由,别担心驾驭不了课堂。帮助学生从“不会问”到“会问”,教师要从三方面入手:提出预习建议,帮助学生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分享思考过程,给学生思考方法的示范;适时、恰当、得法,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切有利于诱发与引导学生提问的方式称为教师的引问行为。引问行为旨在为学生发展而教、为解决问题而教、为教学相长而教、为培养学生能力而教。教师引问行为缺失是造成学生不想问、不善问的重要原因,教师有效引问才能促进学生爱问会问。有效引问的策略主要包括把握引问时机、搭建提问平台、教会设问技巧、鼓励爱问的学风、灵活应对问题等。  相似文献   

4.
大多数情况下,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但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有意义,因此教师要让课堂由以教师提问为主转变为以学生提问为主。实现课堂的这种转变的关键是使学生敢问、善问、会问。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5.
袁蓉雁 《考试周刊》2011,(26):190-191
本文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羞于提问,不会提问的现象,结合新课标教学理论,摸索学"问"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问"的功夫,让学生有疑可问,争着提问,使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从而激发出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增强创造性思维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曾云:“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巧妙的提问,犹如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学过程要善导善控,必须致力于提高“问”的艺术,贵在多问善问。本人在教学中就如何提问有如下体会。  相似文献   

7.
有效教学须让学生学“问”、会“问”,其目的、意义和价值等无须在此费口舌。而如何让学生学“问”、会“问”,则想借此一隅多说几句。一、学生不学“问”、不会“问”。这不是学生的错。学生不学“问”、不会“问”的主要成因是学生难有机会“问”、不敢随意“问”。长期没机会“问”、不敢“问”势必造成学生不想“问”、不会“问”的结果。让学生想“问”又敢“问”,  相似文献   

8.
戴烊烨 《考试周刊》2014,(45):144-144
没有疑问,就不会思考,就没有收获。本文从创建良好环境,摆正师生角色,让学生敢问;创设探究问题情境,让学生想问;加强提问技巧训练,让学生会问;建立课外三级"问题口袋",让学生再问等方面培养学生"敢问"、"想问"、"会问"和"再问"的"问"的意识,让生物学习因"问"多些精彩。  相似文献   

9.
王英 《学周刊C版》2019,(5):73-74
现代教学提倡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乐于提问,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但是,并非所有小学生都敢问、爱问、会问。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问为线索,以思为核心",逐步引领学生质疑问难,使其养成多思善问的习惯,进而提升学生的探究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0.
郭小玲 《职教论坛》2002,(16):48-48
提问是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是课堂教学中的“常规武器”,也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确实达到提问的目的,我在教学中运用“三问”教学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三问教学法力求体现新的教育思想对人才质量的要求,并力求探索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教书育人的最佳结合的教学规律。“三问”教学法其基本内容就是用“学生提问、学生回答———学生提问、讨论回答———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三种问答形式进行教学。通过提问,可以检查学生对已学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可以开阔学生思路,启…  相似文献   

11.
闭喜辉 《广西教育》2014,(38):87-87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思考探究;巧妙以问引问,促进联想思考;设计问题梯度,养成分层思考习惯;提出环环相扣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结合新课改教学理念,阐述高中数学提问教学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否科学地设计出灵巧、新颖、易于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能否让学生在"问"中提高,是教学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教师要从有"问"、敢"问"、善"问"三方面进行设计,使课堂提问更科学。  相似文献   

13.
卞仪敏 《文教资料》2013,(3):123-124
目前聋生普遍存在不敢问、不善问、不会问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课堂教学中,往往重视"答"的训练而忽视"问"的能力的培养,片面地重视了教师"提问"艺术而忽视了课堂教学过程应当是师生共同探究的过程。为了使聋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应注重增强聋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敢问、善问、会问。  相似文献   

14.
杨丽娟 《考试周刊》2012,(69):112-113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更大的发展。作者注重“问前”和“问中”两个方面的研究,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养成质疑、敢问的习惯,增强创新意识,并逐步形成会问、善问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5.
问题是启发思维的源泉,可如今从信息技术课堂到其他课堂,普遍存在的是教师问,学生答,学生不会质疑,不会提出问题已成为普遍现象。文章认真分析了学生产生不了问题的原因,并从教师示问、导问、评问,学生学问、试问、精问两方面尝试构建新型的“学问式”信息技术课堂,希望通过探索一个新型模式来帮助学生提问,引导学生发问进而促进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6.
"问"是教学的载体,是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重要切入口。小学语文以问促学的教学构建,契合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也盘活了僵化的课堂教学。本文从针对性提问、探究性课堂提问和延伸性课堂提问三个方面,论述了以问促学视域下有效小学语文教学的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17.
秦连群 《时代教育》2010,(3):214-214
提问是师生之间进行沟通的主要渠道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提问包括教师对学生的发问以及学生自主的发问,后者更能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自觉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来。中学语文教学应该开发学生的自觉发问的素质,让学生不仅“敢问”,而且要“会问”。只有“敢问”和“会问”,学生的思维才能处于积极、健康的发展轨道上,为今后的语文学习经历打好基础。为激发学生“敢问和会问”的素质,本文总结出几种具体路径,包括建构学生自由发问的时间和场域、鼓励和支持学生之间的互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引导学生提问题,培养“会问”意识,是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因此不仅要给学生一个平等的课堂,还要给学生一个“想”的舞台,精心设计学生的“提问”,并做好学生解题后的反思,积极引导学生多注意周围的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19.
南宋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学家朱熹说 :“读书始读 ,未知有疑 ,其次则渐渐有疑 ,中则节节是疑 ,过了这一番后 ,疑渐渐解 ,以至融会贯通 ,都无所疑 ,方始是学。”可见 ,无疑则无学。疑 ,就是产生问题。因此 ,教学应让学生能产生问题。目前我们的学生读书大多不愿思考、不会思考。绝大部分学生一直以为上课时 ,老师才是提问者 ,他们只是跟着老师的问题跑 ,围着老师的问题转。他们很少有过自己提出问题来 ,去揣摩 ,去探索 ,在读书过程中经历起疑、解疑的过程。因而 ,根本就谈不上融会贯通。这样的孩子 ,一旦离开老师 ,没人给他们提问了 ,他们去揣…  相似文献   

20.
现象上课时,我经常鼓励学生提问,结果只有几个学生举手来提问。听了一些课,我也发现没有多少学生敢“提问”,多是老师在问学生。是学生没有疑问?是都会了?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学生问的能力缺失”这样的情况呢?成因我们知道,学生在小的时候都会有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