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垮掉的一代"文学与现实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主义文学是西方20世纪的文学主潮,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都具有鲜明的反传统的特征,但它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并不完全对立。以20世纪50年代流行于美国的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和流派——“垮掉的一代”文学为例,对社会现实激烈的反叛、对自身命运清醒的认识以及特定的文学观念等方面都能够证明现代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之间既互相区别、各自独立,又互相渗透、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一、现代主义文学的含义及其发展历程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文学史上一道绚丽多彩的文学景观。它不仅从整体上改变了西方现代文学的发展面貌,而且对中国当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现代主义文学,即现代派文学,又叫“先锋派”文学,不是泛指所有西方现代文学,而是专指19世纪末以来欧美形形色色的标榜反传统的资产阶级文学流派。  相似文献   

3.
一现代主义文学,又称现代派文学、先锋主义文学,或先锋派文学。它是本世纪内在西方世界出现的一种全新的文学流派。它已发展成为西方世界现代文学的主流在东方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不是一个单一的文学流派,而是由众多反对传统文学的流派汇合而成.现代主义就是对这些流派的一个笼统  相似文献   

4.
"垮掉的一代"文学属于20世纪50年代流行于美国的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作为二战后美国文学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流派之一,其作者以一种惊世骇俗的生活方式和文学试验来反对资产阶级的道德规范和市侩文化,追求极端的个性自由,在生活中放浪行骸,在文学中蔑视传统."垮掉的一代"在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形成了巨大的影响,代表人物杰克·凯鲁亚克和其代表作<在路上>,在西方文学史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世界文学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基础上发展到近代,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一方面,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继续发展,仍对文坛产生重大影响;另一方面,出现了工人阶级和无产阶级文学,形成一股新的充满生命力的文学潮流。与此同时,在欧美文坛上,沿着19世纪象征主义文学这条线索,相继出现了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荒诞派、新小说派等文学流派,汇成一股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现代主义文学在它产生不久,即对我国有过影响。“五四”以来,它们中的一些流派陆续被介绍到中国,由于中国的社会条件和西方不同,中国正在进行挽救民族危亡…  相似文献   

6.
第一节阅读鉴赏准备与以往任何时代不同,外国现当代(20世纪)的文学不再是某一思潮占主导,而是流派纷呈,杂然并现。除了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之外,众多的具有反传统特征和地域特色的现代流派此起彼伏,轮番登场。这众多的流派又以五六十年代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统称为现代主义文学,后期统称为后现代主义文学。虽然从语义上说,“现代”是与“古代”“远古”相对的时间概念,但“现代主义”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时间概念。正因为如此,人们很难确定现代主义的起点。一般说来,现代主义以19世纪后半叶的象征主义诗歌为开端,一直延续到第二次世界…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是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影响而产生的异质全新的文学模式.它滥觞于20世纪初期王国维、鲁迅等对西方非理性主义哲学的引进和介绍.本文从对王国维、鲁迅两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现代主义先驱的思想剖析入手,阐述王国维、鲁迅把西方非理性主义哲学作为思想武器,用以反抗封建专制思想,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和用以改造社会,为后来的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产生播下了种子.  相似文献   

8.
西方文化主、客体分离、对立的思维模式及由此形成的西方理性主义认识论传统,确立了西方美学“美真同一”的基本观念,并使得对真实的注重与强调成为西方文学基本的价值追求。西方现代社会主、客体的尖锐冲突,使非理性主义认识论发起对传统理性的攻击,并成为现代主义文学真实观的哲学基础。现代主义将真实归结为主观精神对现实之荒谬、丑恶的感受,将对真实的追求导向非理性,表现了对西方现实更彻底的否定和更激烈的抗议。但它以牺牲理性为代价,使现代主义真实观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走上反现实、反文学的极端。  相似文献   

9.
新感觉派是中国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文学流派,它作为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以特有的形式进行现代主义艺术的实验,创作出一种独特的都市文学。在20世纪中国小说流派的发展中占有一个不可予夺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中国文学起初全面接受西方文学传统而试图改变自身古典传统的做法,产生了超越传统的优点,也产生了割断传统的缺陷,并忽视了西方的艺术自主传统和中国的抒情美学风格。二三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的文学力图做弥合传统的工作,以从气质上部分返归古典传统的方式,对西方文学传统进行融合和改造。但20世纪中国文学在缺乏中国和西方双重传统的困境中,未能形成自己的现代风格和传统  相似文献   

11.
西方现代派文学,可谓是“主义”纷繁,流派林立,其理论形形色色、竞相标新立异,难以一言概之。但如果说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的话,恐怕便是在思想上、创作上对西方传统的理性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刻意反叛,从而表现出了明显的“反理性主义”和“非亚里斯多德化”的倾向。 众所周知,西方传统文学从实践到理论,基本是(中世纪除外)沿着古希腊文学及其理论总结者亚里斯多德开创的道路不断前进的。古希腊文学显示了某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马克思语),而亚里斯多德的美学概念“雄霸了二千余  相似文献   

12.
王蒙:中国意识流小说的重要实践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意识流文学是20世纪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它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许多作家运用意识流手法进行了小说创作,其中王蒙是新时期中国意识流小说的首倡者与重要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13.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于20世纪80年代初进入中国文坛时引起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争议。本文立足于人大复印报刊《外国文学研究》转载的相关文献,结合“接受理论”观点分析争议的原因,认为现代主义在中国的推介和研究为中国文艺事业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现代西方哲学的基本流派特征 现代西方哲学大体上指十九世纪中叶以后在西方出现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潮和哲学流派。 文艺复兴时期(14世纪末——16世纪末)以来,西方资产阶级高举“理性”和“人性”的大旗,构筑了许多庞大的思辩哲学体系。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哲学的分化和转折突出地表现为对传统理性主义和对思辩哲学的反对,由此形成了现代西方哲学中两股不同的思潮,即所谓实证主义的、唯科学主义的思潮和非理性主义、人本主义的思潮。  相似文献   

15.
发轫于19世纪末,形成于本世纪初,到20年代成为一股蔚为壮观潮流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在经历了一段短暂的沉寂后,于二次大战后的50、60年代再次得到大发展,出现了它的第二个高潮,至今仍在探索中前进。一个世纪的漫长岁月中,现代主义文学走过了一条曲折的“之”字形道路。从它诞生之日起,一直是个招致激烈争论的对象,一个不断引起讨论的课题。由于它内部众多流派竖起的林林总总的旗帜,各标新格的纲领、宣言,尤其是各流派彼此间在观念形态、审美取向方面所显现出的差异,比如:对大机器生产和资本主义都市文明,未来主义者热  相似文献   

16.
蓝云春 《河南电大》2009,(4):60-61,110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于20世纪80年代初进入中国文坛时引起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争议。本文立足于人大复印报刊《外国文学研究》转载的相关文献,结合“接受理论”观点分析争议的原因,认为现代主义在中国的推介和研究为中国文艺事业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文学史上,现代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关系是很微妙的。一方面,现代主义是以反浪漫主义起家的。1886年,现代主义的第一个大流派象征主义,就发表宣言公开把浪漫主义看作“敌人”;到二十世纪,现代主义的主要代表艾略特(1888—1965)等人,也多次著文明确地反对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但另一方面,现代主义实际上又从浪漫主义那里继承了许多东西,所以早期的现代主义常常被人称为“新浪漫主义”。本文试图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20世纪40年代,形成了一个现代主义诗歌流派“九叶派”,其中的重要人物穆旦的诗歌深受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其突破了中国旧现代主义者的诗学建构,将中国现代诗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本文试图从穆旦与西方现代主义之间的关系来分析其对穆旦诗歌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的西方文坛,可谓流派纷呈,五光十色。传统现实主义不甘沉寂,于30至40年代掀起复兴之势;现代主义思潮演变不断,其作品之多、体系之庞杂,迅速占领了文艺舞台的大半江山。加上东方文艺的突飞猛进,前苏联随着“解冻思潮”而来的创作繁荣,整个世界文学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景观,在整体文艺潮流的涌动中,美国文学算得上其中的佼佼者,在20世纪的文学史页中,留下了浓抹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20.
在众多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中,荒诞派戏剧是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荒诞派戏剧抛开传统戏剧所强调的“启、承、转、合”和引人入胜、曲折动人的戏剧情节,完整的舞台形象及起伏的矛盾冲突,主张通过“直喻”把握世界,提倡“纯粹戏剧性”。本文从采取直喻手法,突现荒诞、抽象的主题;借助舞台形象,传达象征意蕴;运用非理性语言,寻求“语”与“意”的和谐等三个方面评析了荒诞派戏剧独树一帜的成就。同时指出这一流派沿袭20世纪前期现代主义的反传统道路前进,在戏剧领域以“反戏剧”来反对传统的戏剧,用荒诞的形式来表现荒诞的人生,体现出了与众不同的革新面貌,其革新意识和探索精神都值得当代人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