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编者按本文所说的“是”就是西文的Being。亚里士多德称研究Being的学问为“第一哲学”;海德格尔说西方的哲学命运系于对Being这个词的翻译和理解。我国也有学者提出:如果不正确理解这个词,便根本不能理解西方哲学。过去我们一直是用“存在”或“有”来翻译这个词,很少把它作为“是”来理解。汪子嵩先生指出:由于将这个词译为“存在”,并且简单地将它和“思维”对立,让它成为“物质”的同义词,所以对如何正确理解哲学基本问题,怎么会产生“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争论,都应该从这里寻找原因。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萧诗美博士在多年…  相似文献   

2.
3.
本文从哲学角度分析了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以及如何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概括了社会主义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基础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  相似文献   

4.
哲学是反思的学问,这种反思不仅指向哲学思考的对象内容,而且也指向哲学思考本身,即哲学是思想思想。任何哲学理论、哲学研究都绕不开人与世界的关系,而研究人与世界的关系根本上是为了研究人本身,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哲学是一种反思的人学。  相似文献   

5.
前几年,当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蓄意掀起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恶浪之际,有人也以“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加入“过时论”的行列。《光明日报》1988年1月25日刊出的题为《怀疑·平权·多元》的“关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考”(以下简称“思考”)一文,就是其中一个典型。这篇文章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重要结论,对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哲学名著,极尽嘲弄辱骂之能事。它要求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采取绝对怀  相似文献   

6.
利用统计抽样方法绘制学生成绩直方图,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对学生考试成绩正态分布的参数进行估计,并运用χ2检验法检验该样本正态分布模型与实际情况的拟合程度;利用正态分布的性质和分布假设检验,对一次真实的考试成绩进行了检验分析,并利用Visual Basic语言编程实现了计算机软件的自动分析,得到了考试成绩评估的一般方法和结论。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既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在当代,科学技术一方面作为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迅速地改变着社会面貌和人类生活,另一方面也化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强烈地影响着人们的精神面貌和化素养,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这种影响将越来越广泛和深刻。  相似文献   

8.
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有些应用题如果按照题中原有条件的呈现方式进行解答,很难理清思路,难于找到解题的突破口。这时如果我们在不改变题意的情况下,对原有条件采取“换一种说法”的策略,有时则会变难为易,巧妙找到解题的突破口。例1甲、乙两地的路程,摩托车要3.  相似文献   

9.
有的时候,减法也可以用加法来做。牛年新学期一开始,上海教育行政部门就推出了四个区域的推进素质教育的新举措。四个地区增效减负各显神通,有意思的是都抓住了一个教学环节:布置作业,都加强了回家作业的设计和精选。总之,要提高认知效果,减少无效劳动。  相似文献   

10.
有的时候,减法也可以用加法来做。这不是一个数学命题,而是笔者在参加一个新闻发布会时的感悟。牛年新学期一开始,上海教育行政部门就推出了4个区域的推进素质教育的新举措。近年来,这些地区不约而同把工作重点聚焦在教学,聚焦在教师,着  相似文献   

11.
艺术作品的哲学解读是一种通过艺术作品反思人类精神现象、精神境界的活动,是一种超越感性有限而趋向于理性无限的过程,也是把作品的艺术情思内化为读者生命的过程,具有净化心灵人性、创造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可以给人以自由的愉悦和满足。艺术作品的哲学解读也是一种哲学运动的效果史现象。享用哲学的乐趣虽然与选择哲学的自由有关,但必须考虑要选择的哲学在当代哲学视域中的位置和在艺术作品解读视域中的位置,这样才能真正获得解读的自由。  相似文献   

12.
13.
向东  琴枚 《当代电大》2006,(9):43-43
“买椟还珠”的寓言可谓是家喻户晓,而可乐瓶罐收藏爱好者就是这样做的,他们购买可口可乐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享受美味的饮料,而是为了收集可口可乐瓶罐。虽然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在喝完可口可乐饮料之后,把瓶罐扔掉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在那些独具慧眼的可口可乐瓶罐收藏爱好者眼里,这些可口可乐瓶罐却是“椟比珠贵”的宝贝。  相似文献   

14.
回首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我们欣喜地发现,这场新课程的改革,让我们的语文教育步入了一个新的天地。然而,当我们静下心来对当前的语文课堂进一步反思时,我们感觉到不少老师对课程改革还缺乏深  相似文献   

15.
周奎英 《师道》2010,(11):10-11
关于“教育家”的讨论是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当代中国有没有教育家?”“什么样的人能算得上教育家?”“我们怎样培育教育家?”这些问题被一千次一万次地弛向人们的心湖,引发了各种各样的思考和纷纭的议论。  相似文献   

16.
示弱,既然是一种智能,那么必然注重对方式方法的选择。地位高的人在地位低的人面前,不妨展示自己经验有限、知识能力不足等方面的弱点;成功者则不妨多说说自己失败的纪录:某些专业上有一技之长的人,最好承认自己在其他领域上的不足。至于那  相似文献   

17.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天早晨,在洛杉矶的一家旅馆,3个黑人孩子围在餐桌前埋头写着什么。有人好奇,便问年龄较大的一个。孩子说:“正在写感谢信。”“给谁的?”“给妈妈。”“为什么?”“我们每天都写。”那人愣住了,哪有每天写感谢信的?真是不可思议。细看内容,一行行稚嫩的字句映入眼帘:“路边的野花开得真漂亮”,“昨天吃的比萨很香”,“昨天妈妈给我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原来,他们写的感谢信不是为了专门感谢妈妈给他们帮了多大的忙,而是记录了他们幼小心灵中闪过的美丽!流星划过夜空,面对它逝去的光芒,我的心被震撼了。转瞬即逝的…  相似文献   

18.
家长是一种“职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记》中说过:“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意思是说,从来没有先学习教育子女的知识才出嫁的。就是说,自古以来,人们都认为只要有了子女,做了父母,就“自然而然”会教育子女。似乎教育子女没有什么学问,只要“能生”,就能教育。时至今日,仍还有一些人持有这种观念。其实,这是一种愚昧的陈旧的思想观念。这种观念不改变,教育中难免带有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很难获得成功。早在一百多年以前,英国资产阶级教育家斯宾塞在他的《教育论》一书中,就曾经指出:“子女的生与死、善与恶,都在于父母怎样教养他们。”他针对当时英国父母不学习教育子女科学知识的情况,严肃地指出:“如果一个商人毫无算术和簿记的知识斌开始经商,我们会说那是瞎干,而看他要得到惨痛的后果。或者一个人  相似文献   

19.
士心 《教师博览》2004,(9):34-34
“宁输一垅田.不输一句言。”可见,很多人从来不知道认输。人们常常赞誉不认输是好样的。其实,人生的道路坎坎坷坷,有时放弃和妥协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童庆炳 《中国教师》2013,(21):31-32
人们总是觉得有知识是一种财富,却从来没有想过“无知”更是无价之宝。此话怎讲?是谁提出此论?是法国人瓦莱里(1871-1945)。瓦莱里是何许人?他是诗人,同时又是思想家。他最早是攻读法律的,却爱好诗和建筑,他认为诗与建筑是有关联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