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育在我国中学教育中占居重要地位。当前,我国中学德育领域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亟待更新德育理念,寻找创新有效的德育方法。斯洛特道德情感主义,强调以移情作为人性的基础和道德的根本,突出以移情为基础的道德教育比道德规则或道德命令的约束更有效,这为我国中学德育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有助于解决当前中学德育面临的一系列难题。  相似文献   

2.
和谐德育是以引导教育者掌握德育规律,提高育人能力,从而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及整体素质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模式。传统和谐德育是指以天人合一天人和谐以和邦国以谐万民人我和谐群己和谐和而不同和而不流和必中节仇必和解为主旨思想的道德教育体系。现代和谐德育是一种以促进主体和谐发展为目标,以和谐的德育机制、德育策略为内容的道德教育体系。传统和谐德育与现代和谐德育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产生的社会背景、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的过程、教育的途径和方式、教育模式、教育的评价体系、教育社会效用等九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汪圣波 《教师》2011,(18):10-12
和谐德育是以引导教育者掌握德育规律,提高育人能力,从而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及整体素质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模式。传统和谐德育是指以“天人合一”“天人和谐”“以和邦国”“以谐万民”“人我和谐”“群己和谐”“和而不同”“和而不流”“和必中节”“仇必和解”为主旨思想的道德教育体系。现代和谐德育是一种以促进主体和谐发展为目标,以和谐的德育机制、德育策略为内容的道德教育体系。传统和谐德育与现代和谐德育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产生的社会背景、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的过程、教育的途径和方式、教育模式、教育的评价体系、教育社会效用等九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社会的和谐根源于人的观念、品德、行为的和谐,而和谐的理念与行为要想扎根于人们的心灵必须有与之相应的和谐德育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社会性系统工程,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从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作用的规律性联系中研究和谐德育观问题,将对构建和谐社会及德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中学德育大纲》的解读和道德与心理教育相结合的优势分析,阐述了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中学道德—心理教育的教育目标设置、教育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优化和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德育教育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以及新特点 ,提出德育要积极主动适应这一需要。在教育观念上 ,由重道德知识教育向重道德养成教育转化 ;在教育目标上 ,由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向人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转化、在教学内容上 ,从单纯的道德规范、道德理想向道德实践和择善能力转化 ;在教学方法上 ,由单纯的灌输向多方位的疏导转化 ,从而构建德育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卿云 《教育与职业》2007,27(20):95-96
和谐社会的构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价值目标,它要求实现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目前,成人高校学生的道德状况存在许多不和谐的表现和因素,因此,提倡道德和谐并以此为目标构建和谐道德教育机制应成为成人高校德育的现实目标.  相似文献   

8.
创新德育理念,确立“以人为本”、“道德关怀”、“可持续发展”、开放、发展等理念,有利于提升德育目标、深化德育内涵、拓展德育外延、增强德育效果、构建当代德育体系,推进德育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社会生活节奏的 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沉溺于虚幻的网络世界,以满足须臾的快感。而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消极淡漠,“丧文化” “蔚然成风”,本文就传统审美教育在现代中学德育中的作用进 行深入探究,旨在树立中学德育教育目标,加强邓小平提出的 德育教育理念,为现代中学教育者提供传统审美教育与现代中 学德育相结合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0.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针对当今乡村初中存在的学生道德失范、教师德育手段传统、教育效果较差等弊端,河北沙河市新城中学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德育创新实践,探索了注重养成教育、以信息技术赋能多样活动、构建“道德银行”和“图说时政”德育模式、开发校本读本、关爱特殊学生、打造特色校园文化、进行家校共育等育人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创新德育理念,确立“以人为本”、“道德关怀”、“可持续发展”、开放、发展等理念,有利于提升德育目标、深化德育内涵、拓展德育外延、增强德育效果、构建当代德育体系,推进德育发展。  相似文献   

12.
周建军 《湖南教育》2010,(6):F0002-F0002
洞口县金田中学是邵阳市的一所山村中学,创办于1969年。该校现有教职工48人,15个教学班,学生862人,校园面积16000余平方米。学校注重发展特色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尤其从1999年以来,学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秉承“以人为本、和谐创新”的教育理念,以“刨名校、做名师、育名生”为办学宗旨,坚持“德育为先,做人第一”的教育原则,  相似文献   

13.
张仲庆 《教育导刊》2008,(11):59-60
2005年开始,以“以美育人”著称的广州市第一○九中学秉承“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针对在中学生中间中华传统关德日渐缺失的现实,将中华民族传统“孝道”纳入道德教育范畴,倡导并实施“懂得感动、常怀感激、学会感恩”的“三感”教育,着力培养学生品、学、艺兼优,在德育理论与实践上取得了良好成效。2008年3月初。我校的“三感”教育成果获得广东省德育创新成果一等奖。  相似文献   

14.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也是其生活教育理论的本体论。文章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并将其"生活道德"的基本理念运用到中学德育的教育实践,以求构建和培育有效的德育软环境及路径。  相似文献   

15.
胡栋 《华章》2011,(25)
在现代先进教育理论与德育理论指导下,以培养具有新型道德主体人格的现代人为根本目标,以促进教育思想道德现代化为核心,在整体构建中适应现代经济社会要求,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真正的人,品质高尚的人,让学生在平常的生存状态中真切体验道德教育的力量.自我教育作为学生素质之魂,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确立全新的内容,运用科学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6.
魏林灵 《教师》2008,(4):6-9
高校德育实效性低下是一个不得不承认的普遍现实。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观念陈旧、全球化、多元化背景下的价值冲突、德育过程中道德情感缺失等。要改变这种现状,提升高校德育实效性必须转变传统的德育观念,确立以人为本的德育新理念、对高校德育目标进行科学定位、从知识教育向养成教育转化、加强学生道德需要道德情感的培养、构建和谐发展的主体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17.
教育和谐是对传统的教育价值观、功能观进行重新整合定位,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和谐为教育的目标,以推动和维护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人类的新文明为使命。本文从大学教育的内涵、和谐发展的现实性、传统文化和谐思想的作用、学术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大学理念、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培养模式、和谐发展目标的实现等方面阐述大学教育和谐发展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8.
李东晓 《文教资料》2007,(28):165-167
构建当代大学生的和谐人格是高校德育的价值目标。实现高校德育价值目标,要以心理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大学生实践能力提升为关键、以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为保障,致力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关于大学德育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大学德育比较强调学生的规范性,但缺乏创造性,需要不断创新。大学德育创新不仅需要创新大学德育理念,做到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体现尊重原则和服务意识,坚持情感教育和实践体验相结合;还需要创新大学德育机制,创建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形成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建立以自我需要为核心的多元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20.
当代日本学校教育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上:以培养学生"扎实的学力"为着眼点,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为目标;以关注学生道德作为变革的核心,不仅从理念上把德育放到首位,并在深层次上整合各种资源,对学生作为人的最本真的发展进行澄清;在变革路径上,将传统与创新、吸收与借鉴相融合,形成自身独特的变革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