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正> 人的本质不只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应是“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这是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主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巴黎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反杜林论》、《资本论》等诸多经典著作中均有明确论证。对此,拙稿已作介绍,不再重复①。本文拟遵循小平同志概括的、党的“十四大”进一步确立的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对理解人的本质不能忽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必须指出,全面正确地理解人的本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很明显,认为人的本质只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论点,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阐述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首先在于人的社会性;人的本质不是由社会关系的某一方面决定的,而是由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的;人的本质不是一层不变的。  相似文献   

3.
<正> 党的十三大确立的生产力标准,为我们进一步探讨人的本质问题指明了方向。长期以来,有的同志一提到人的本质,就根据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一个论断,认为它只是“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而不承认它也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抹煞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人的本质不容忽视的制约作用。然而,马克思在完成《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经过对人的本质或劳动的历史发展的进一步分析,已  相似文献   

4.
在人的本质问题上,马克思既吸收了费尔巴哈的人是人的本质思想,又以实践的、现实的、社会关系的人的科学理论超越了费尔巴哈的入学理论.马克思关于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理论中所蕴含的社会性表现为社会关系的历史发展性与社会关系的具体现实性.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启示,即坚持以人为本与加强思想政...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人们对马克思的名言“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存在着歧解,文章从五个方面对马克思的这句名言进行分析,力图推进人们对“人之本质”的确切涵义以及马克思这一名言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6.
怎样理解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人的本质问题是一个重大的哲学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观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但长期以来,我们在对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观的理解上,只是局限于马克思的如下论述:“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样,人的本质就被简单地归结为社会关系的总和。诚然,对于每一个个人来说,社会关系是一个既成的事实。一个人既不能选择自己的社会关系,也不能超脱这种社会关系。他的本质必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关系的制约和决定。但另一方面,从整个人类来说,社会关系是人的活动的产物,它是人的能动性创造性的  相似文献   

7.
费尔巴哈把类理解为人与人的关系,并以之作为人本主义的出发点,从而认为类本质正是在我与你的对话过程中实现自己。所以,费尔巴哈从类出发,就是从人与人的关系出发。马克思也是以人与人的关系作为哲学的出发点。但是,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不仅仅是人与人的现实关系,而且是人与自然的现实关系,人的活动本身就是以人与人的关系来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所以,类是“哲学家眼中”的社会,社会则是类的现实化。  相似文献   

8.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马克思的经典论述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我们通常的理解为:人的本质不在于人的自然属性,而在于人的社会属性,人既是社会关系的承担者,又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决定人的本质的社会关系不是片面的某种社会关系,而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而人的本质也是具体的、历史的、变化发展着的。在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中,尤其强调“现实中的个人,也就是说,这些个人是…  相似文献   

9.
根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定义可知,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鲁迅先生在其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中构建起独特多元的三种关系:彰显鲁迅赤子报国之志的“对比”关系,凸显爱国情怀的“对立”关系,表现与藤野先生之间的“互映”关系。以这些“关系”为切入点,可以更好地挖掘文本内容,深化文本意蕴。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中国的新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马克思全面地揭示了人的本质。他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 ,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认为 ,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 ,就是人有自由自觉的活动。这种自由自觉的活动即人的劳动。人自身既是劳动的产物 ,也是劳动的主体。人类只有在劳动中才能不断获得自身的发展。如果离开了劳动 ,人类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不可思议的。人的本质规定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特定内涵 ,那就是劳动能力、社会关系和个体素质诸方面的自由而又充分的发展。劳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思想给素质教育提供的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克思关于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论述并非马克思关于人的惟一论述 ,马克思从哲学、心理学的角度对人的本质有更为精彩的论述 ,这为我们思考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提供了启示。在马克思的社会理想中 ,人的充分且自由的发展是两大目标之一 ,而且是更为重要的核心成分 ,这一思想为素质教育的目的与内容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理解与创立唯物史观存在内在联系。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理解经历了:理性、自由——人本身——劳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认识到先前一切哲学在历史观上陷入唯心主义的根源——不懂得“实践”的革命意义。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全面阐发对人的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三个界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马克思的文本,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有三个界定,即:劳动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这三个界定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干的,而是有其内在联系的。只有从这三个界定及其内在联系上考察人的本质,才能全面深刻地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相似文献   

14.
一般观点认为,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科学而明确的规定,就是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所指出的,“人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本文则认为,在研究人的本质时,马克思曾先后使用了三种提法,揭示这三种不同提法之间的内在逻辑和逻辑的历史,乃是本文的中心议题。同时,这种揭示也使我们找到了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的科学根据。最后,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人的本质与人的解放理论的阐述,试图揭示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之逻辑思路的真正蕴涵。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论断 ,奠定了人的社会价值观的基础 ,同时也指明了我们现时代的价值取向 ,应仍以集体主义作为主旋律 ,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时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这段话第一次科学地论述了人的本质概念,为我们研究人的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理论基础。他告诉我们,研究人的本质,探讨人的问题,不能把人看作是离群索居的动物,也不能把人看作是脱离社会关系而生活的抽象的人,而是要把人放在社会关系中,把人看作现实社会关系中活生生的社会的人。人的本质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能显示出来,也就是只有在社会集体中才能显示出  相似文献   

17.
一、关于人生价值的新认识 (一)政治视角:人生价值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可以分为两类: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人在社会关系的长期影响和作用下,由自然的人转变为社会的人。由  相似文献   

18.
(一)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了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著名论断。他论述了人与社会的辩证统一,强调了在生产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社会整体对个人存在及其本质的制约作用,反对把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变成抽象的观念,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和社会实践活动出发,指出人的类本质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需要是人的本质形成的基础性动因,从而实现了对人的本质全面科学的认识。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即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性、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20.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诸多人性属性的根本,应当从“关系”来理解人的本质。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论述是从“自由自觉的活动”到“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并不是后者对前者的否定,而是科学的进程,它首先研究人的一般本性,然后再研究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人的本性。劳动实践是人的本质存在的实在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