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就其面貌而言,大致有四重层次。第一是原貌的历史,包括人类的各种活动——生产和生活、人际交往和意识交流的原貌。它是绝对的客观存在,是不可能完整记录下来的。历史的创造者身在其中,不能超脱出来窥其全貌。历史现象随着时光流逝,后来的人又无法复见它们。第二是文字史料所反映的历史,它也许同原貌的历史相近,但是已经有所取舍;它的内涵可能极其丰富,但是必然庞杂而且不免错漏。第三是史学工作者的历史著作所反映的历史。他们在编著的过程中,对史料经过一番甄别取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或者还采用了  相似文献   

2.
略论历史研究的客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客观存在的历史并不会因它的存在而自然地或必然地成为我们的研究客体,它并不会向我们自然涌现。当人们还没有认识它们时,它们还处在一种与我们研究主体毫不相干的自然状态。许多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过程,在人们尚未认识它们之前,早已客观地发生了,但是“如果我们不能对事物加以研究,那么它们对我们来说就是不存在的了”。或者说,只是一种自然的存在。这种处于自然状态的历史,还不是历史研究的客体。历史研究的客体是一个与研究主体相对应的范畴。正如史学研究者只有在现实的历史研究活动中,在与对象的认识关系中才能  相似文献   

3.
论历史表述     
历史本身是一种客观存在,但是人们在重现历史之时,有一个重要环节,即如何加以表述,表述时站在什么立场。历史表述还在于表述过程中的表述方式方法,是客观表述,还是非客观的主观表述;是简单重复,还是价值评论;或者是实践认识,或者是求证现实。  相似文献   

4.
历史课教学不仅要有历史感,而且要有现实感。为什么历史教学要有现实感?联系现实? 首先,这是由历史和现实之间的紧密关系决定的。历史是昨天的现实,现实是明天的历史。现实的中国和世界是由历史的中国和世界发展而来的。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割断历史和现实的联系。 其次,这是由历史教学的根本目的决定的。今天学校开设历史课,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需要。而历史知识是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一) 刘少奇同志在其“人的阶级性”一文中说: “在阶级社会中,一切的人们是作为阶级的人而存在的”。阶级社会没有超阶级的个人,个人的思想行动又是阶级利益的表现,因此我们不可能离开阶级来评价历史人物,也不可能离开思想行动来空谈历史人物。但是个人在阶级社会中,由于经济地位的消长或别的关系,他的阶级成份是可能转化的,现实社会如此,历史人物所处的社会也如此,当然有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巨大区别。因此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必须掌握这个客  相似文献   

6.
《新作文》2007,(7)
众所周知,历史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具体过程及其规律的人文主义学科,其教育功能不可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具有现实的实用价值,但看似"无用"却有"大用"。历史教育具有多方面的社会功能,包含了极富理性的人类活动的经验与教训,不但有助于今天的现实,还可以指导我们未来的行动。以史为鉴,可通古今之变,知社会兴替之道;学习历史有助于提高人们的人文素质,有助于人的成长  相似文献   

7.
学习和研究历史,就是要借鉴历史经验,探究历史规律,为现实服务。历史的存在是过去的,它不可能完全再现,任何历史著述都必受制于历史客观和主观的选择。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面临的历史任务不同,对历史的解读也是有所不同的。  相似文献   

8.
历史,在一些中学生的心目中,总是犹过眼烟云虚无缥缈,总是与人们的生活相去甚远。于是,除了为应付考试而不得不死记硬背外,似乎别无学习的兴趣、动力和功效可言。其中原因说来很多,但根源之一恐怕就在于,我们在历史教学或历史课堂中,没有很好地寻求和建立历史与现实之间的鲜活联系,或者把历史与现实固有的鲜活联系给削弱甚至割裂  相似文献   

9.
中学历史赋予教学的时代感是十分重要的.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在这段话中,革命导师精辟地道出了历史与现实的密切关系,以及历史知识指导现实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没有历史,一个社会就不会对自己的历史起点、它的核心的价值观,以及过去的决定对当前的影响有一个共同的记忆;没有历史,就不能对社会中政治的、社会的或道德的问题进行任何合理的考察;没有历史知识和以历史知识为基础的探究,人们就不可能成为见多识广、有鉴别能力的公民。可见历史具有独特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高中生的课业非常沉重,学生大多重理轻文,加之现行高中历史教材枯燥乏味,学生普遍认为学习历史就是死记硬背历史时间、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历史影响等,学生觉得学得憋屈,没有学史的欲望和兴趣,总觉得学史没有什么用。然而,历史教育有重大意义,第一,是要让年青一代懂得做人的道理。第二,是要他们懂得历代的治乱兴衰,培养他们的政治兴趣,关心当前政治形势。第三,是历史前途教育,要引导他们向前看,而不是向后看。为此,高中历史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要让死去的历史活过来,即历史教学要强调历史和现实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以达到历史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2.
历史课常常被学生称为故事课,历史教师也往往都是论古讲今、谈天说地的能手。确实,历史教学带有浓厚的故事色彩,因为历史本身就是讲述已经过去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是将来现实社会不可能存在的具体事物。历史认识必须通过展现人们进行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具体活动过程,以说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及其本质,所以适当讲述故事是历史学科课堂教学常用的一种方法。但是历史课又不同于作为文学体裁的故事课,历史教学必须通过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  相似文献   

13.
谈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知道,我国要在21世纪快速腾飞,靠的是人才。而从人才的智能要求来讲,重要的就是要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够在科学技术等领域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中学阶段是青少年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能否初步具有一定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这对他们将来能否成为创造型的人才至关重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怎样理解创造性思维 我觉得对创造性思维的理解,大体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1.创造性思维往往与创造活动相联系。就是说,人们总是在产生了某种创造性活动的动机和欲望 或者在某种创造性活动进行过程中,才可能发生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4.
评选的标准是,入选的人都是当时的英雄人物。所谓死得窝囊,是指他们或者由于不应该有的失误,或者由于命运的捉弄,很丢人地死去了,根本不符合自己的历史地位。而如果他们不死,是很有可能改变历史的。像项羽、岳飞、袁崇焕之类的没有入选,因为他们的死法是一种英雄的死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考察社会主义进程不仅要注重客观条件决定的历史必然性,而且要注重社会主体以其能动活动将客观条件提供的可能变为现实的历史主动性。社会主义之所以在客观经济条件不充分的落后国家首先变为现实,重要原因在于这些国家的革命主体对历史主动性的积极争取。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以后,面临着一系列来自外部和自身的严峻挑战。重要的是立足现实,面向未来,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续争取社会主义的历史主动性,将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6.
长安历史文化的高度发展,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不仅为作家进行文学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宝库,也为他们了解历史治乱规律,观察现实政治与社会走向,思考人生问题等,提供了难得参照系。唐代咏史诗之兴盛繁荣,如果没有长安历史文化繁荣发展的外部支撑,是不可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所谓"历史课堂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历史教师在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历史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实现历史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和高效呢?笔者认  相似文献   

18.
分析的历史哲学与中学历史教学似乎没有太大的关系,正如英国历史教育学者李彼得(P.J.LEE)先生在《历史教育与历史哲学》一文开篇所言:“公正地讲,英国大多数历史老师认为历史哲学(如果他们有这个概念的话)是一个事不关己,甚至是曲高和寡的活动,与他们实际考虑的事情不相关。”作者所述情况在我国也依然如此。分析的历史哲学对于日常的历史教学难道真的就如此虚无缥缈吗?其实,从现实发展来看,分析的历史哲学曾经指引和改变了中学历史教学及其研究的基本走向;从逻辑分析而言,中学历史教学的发展也需要接受分析历史哲学的批判和洗练,对于两者的关系实不可不察也。  相似文献   

19.
在我们党和政府的一再强调下,现在针对青少年的国情教育、历史教育都有所加强。的确,加强对青少年的国情教育、历史教育已经成了刻不容缓的事了。许多青少年由于不了解历史而不能正确地对待历史上的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一些青少年由于不了解我们国家的过去和发展,往往以我们现在的某些不足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先进东西相比,其结果自然是越比越不满……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不了解历史、不懂得国情,不能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看待过去与现在,进行对比与分析。这种对过去、对现状的忽视也势必会影响学生们的日常行为。如果他们了解了我们国家过去的生活,就不会那样天真到近似无知地看待旧社会了;如果他们了解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史、各国的现实,就不会作那种不科学的对比,而是要立足于现实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了。  相似文献   

20.
人们认识历史是为了认识现实,认识历史和现实又是为了认积未来。然而“人体解剖成为猴体解剖的钥匙”,低等动物表露的高等动物特征,只是在高等动物本身已被认识之后才能真正的理解。同样,人们只能通过现实最复杂的社会生活,去透视已逝的原始的简单的社会端倪。历史教育,只有对现实社会的深刻认识才能对历史有透彻的了解。囚此,在进行历史教育,给受教育者以历史感之前,首先应形成他们的时代感,在此基础上才能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而这三感又离不开国情意识的培养。本文拟论述历史与国情,以及它们同教育艺术的结合将产生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