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谜语故事     
拦车考孔子孔夫子周游列国,来到燕国,进城门不多远,见一少年拦住马车说:“我叫项方,听说孔老先生很有学问,特拦路求教。”孔夫子笑着说:“小孩儿,你遇到什么难题啦?”项方问到:“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  相似文献   

2.
一、以人代书。如吴敬梓《儒林外史》:“熟读王书和,不如临症多。”王书和是名的医学家,有《脉经》一书,这里用他的名字代指医书。《毛泽东选集》:“何况现在不是学孔夫子,学的是新鲜的国语、历史、地理和自然常识,这些化课学好了,到处有用。”这里以孔夫子代指《论语》等宣传儒家思想的书籍。  相似文献   

3.
找错     
田宇轩 《初中生》2009,(3):49-49
去年暑假,我在湘西听到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是讲孔夫子和观音菩萨互相找错的。孔夫子说:“我们来给对方找错,如果找出就用手指头在对方脸上弹一绷指。”观音菩萨同意了,并让孔夫子先讲。  相似文献   

4.
名师品读     
名师就像一部书,一部厚书、大书,让人百读不厌,百代流传。孔夫子是名师,孔夫子就是一部书,多少辈,多少代,长读不衰。孔夫子,从教40余年,弟子3000,贤者72,一生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他首倡“有教无类”,人人都应该接受教育,一举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开创私人收徒讲学的先例,开通文化下移和普及教育的道路;他提出教育是可以革新的,“性相近名也,习相远也”,“性者天道,习者人道”;他以身作则地实践了教育家的义务和职责:“诲人不倦”;他具有严谨的治学…  相似文献   

5.
栏车考孔子     
孔夫子周游列国,一日来到燕国。他进城门不久,就见一少年拦住马车说:“听说孔老先生很有学问,特拦路求教。” 孔夫子笑着说:“你遇到什么难题了?” 少年问道:“什么水没鱼?什么火没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  相似文献   

6.
从东施效颦说起胡思孔夫子虽然说过:“生而知之者,上也。”可是,他却坦率地承认:“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夫子是我国的第一大圣人,连大圣人都不敢不“敏以求之”,那么,至于一般的常人,就更不能不特别的重视学习的了。然而,应该怎样学习呢?我想...  相似文献   

7.
(五) 昔日庄周先生游濠梁之上,乐其风物:孔夫子提出“智者乐山,仁者乐水”,成经典之论:魏晋名士嵇康游于山野,“目送归鸿,手挥五弦”,远离统治集团,“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另一个魏晋名士陶渊明,数次踏上仕途,最终挂冠归隐,“归去来兮,  相似文献   

8.
为失败而笑     
李敖 《阅读与鉴赏》2002,(10):45-46
有一个笑话,甲问乙说:“为什么这么愁眉苦脸?”乙说:“我的朋友被火车压死了。”甲说:“难怪。你一定痛苦啊。”乙说:“我当然痛苦啊,他穿的是我的西装。”这个笑话有它深刻的另一面,就是,这个乙倒是个实际的人。他虽然无情,却很实际。碰到意外,他先检查实际的损失,这是极端小市民的境界。一个相对的故事是写孔夫子的,一个地方着了火,孔夫子只问人受伤了没有,不问马受伤了没有,“伤人乎?不问马。”这种境界,是极端大圣人的境界。当然,孔夫子所以有这种境界,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马不是他的。如果马是他的,他也许像小市民愁西装一样愁起自己的马来。  相似文献   

9.
李敖 《高中生之友》2012,(Z2):49-50
孔夫子活的时候,天下大乱了,其实天下永远是大乱的。孔夫子听说,有的做儿子的,居然杀了父亲!孔夫子又听说,有的做臣子的,居然杀了皇上!孔夫子气了!孔夫子瞪了眼睛,吹了胡子。孔夫子拿起了一支钢笔,噢,不对,那时候没有钢笔;拿起了一支毛笔,噢,也不对,那时候也没有毛笔;孔夫子拿起了的是——一把刀!呀!孔夫子怎么会拿刀?孔夫子斯斯文文的圣人,拿刀干什么?杀他父亲吗?不是!杀他皇上吗?当然也不是!杀那杀父弑君的凶手吗?  相似文献   

10.
孔夫子活的时候,天下大乱了,其实天下永远是大乱的。孔夫子听说,有的做儿子的,居然杀了父亲!孔夫子又听说,有的做臣子的,居然杀了皇上!孔夫子气了!孔夫子瞪了眼睛,吹了胡子。孔夫子拿起了一支钢笔,噢,不对,那时候没有钢笔;拿起了一支毛笔,噢,也不对,那时候也没有毛笔;孔夫子拿起了的是——一把刀!呀!孔夫子怎么会拿刀?孔夫子斯斯文文的圣人,拿刀干什么?杀他父亲吗?不是!杀他皇上吗?当然也不是!杀那杀父弑君的凶手吗?  相似文献   

11.
<正>天汉三年(前98)司马迁48岁时,因替李陵辩护而以“诬罔主上”的罪名被判了宫刑。正象他在《报任安书》中所说:“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蒙受宫刑确实是一种奇耻大辱。孔夫子特别教人要“有耻”(《论语·子路》)要“远耻辱”(《论语·学而》)。孟子也说:“耻之于人大矣。”(《孟子·尽心》)可见知耻在儒家传统中是一种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代表,孔夫子有一著名论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强调的是夯实基础、巩固已知领域;“知新”追求的是思维创新、探寻未知领域。“温故”和”知新”是学习中面临的矛盾统一体,处理得当方能有所长进。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温故”(重视基础)与“知新”(追求创新)应该是一种什么关系?对此,我们理应作出更深入、更全面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孔夫子有段名言:“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一代圣哲,居然15岁才知道去学习?然而,我们都知道,事实并非如此。结论只有两条:要么,孔夫子说错了;或者,是我们对这段名言理解错了。我以为是后者。春秋末期,人们谋生安命的职业并不像现今这样广泛,无非从仕、从商、从农三类。当然,也有如孔子这样著书立说的思想家,但是,他们中大多数的本来目的也是为了“出仕”,为了“有所作为”的。当从这个层面去审视时,我们发现:孔子在这里所说的“学”,并非是我们现在狭义理解的“学习”或者“学业”,而是一种更广泛…  相似文献   

14.
有首歌里唱道:"全世界都在说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在我们很多人的观念里,普通话算是中国话的标准形式,却不知其实普通话与孔夫子的话有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15.
学生: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中高二(2)班执教:张德文师:上课。(师生问好后,一生上台作课前演讲:《我眼中的孔夫子》)师:这位同学谈了她对孔子的评价,这个问题后面我们还要讨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就是要给老百姓多方面的好处,又能帮助大家过上好日子。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孔子带领他的学生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大胆的探索,表现出极高的政治热情。我们常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孔子的言论,集中地表现了他那种高昂的政治热情和可贵的人格力量。据《史记》记载,本文所记之事发…  相似文献   

16.
要注意研究90年代出现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注意研究90年代出现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方克立编者按:本文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方克立教授一九九五年五月十一日在一个文化研讨会上的发言,征得本人同意,本刊现予发表。今年2月,我在结友人的一封信中提到:在90年代的“国学热”中.确实有人企图用孔夫子...  相似文献   

17.
乾隆趣释“夫”字乾隆皇帝博学多才,思维敏捷,一次他到江南巡视,看见一农夫扛着锄头,就故意跟身边的宰相张玉书开玩笑地问:“这是什么人?”张回答道:“他是个农夫。”“农夫的夫字怎样写?”张玉书顺口回答:“就是两横一撇一捺,轿夫之夫、孔夫子之夫、夫妻之夫和...  相似文献   

18.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孔夫子认为,孝是一切道德的基础,是一种至善的美德。作为一种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虽然也会有一些如埋儿奉母之类的封建糟粕,但是,作为其本质的精髓部分,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不会、也不可能过时的。  相似文献   

19.
祝愿与直言     
祝愿与直言刘绍棠杜甫诗云:“新松恨不高千尺。”《北京教育》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复刊,正是一株欣欣向荣的新松。至今刊龄15岁,在北京教育界已经根深蒂固。没有千尺高,也有八百多,度过了青春少年期。子曰:“吾十五而好学。”看来,孔夫子非常重视15岁这个从...  相似文献   

20.
在作文教学中,常听到学生叫苦“作文难”。怎样改变这一现状呢?孔夫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知识如此,写作文亦然。爱因斯坦也曾有过名言:“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从中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我觉得下列几种方法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