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学校是较高文化层次人员聚集的地方 ,担负着继承和传播人类文明 ,弘扬科学精神 ,培养优秀人才的光荣使命。这里大多为知识分子群体 ,有着比其他地方更浓的科学和文化氛围。然而近年也有极少数高校的知识分子深陷于“法轮功” ,成为这一邪教的俘虏 ,在有些方面甚至表现得比文化层次低的人更为固执和偏激 ,在校园内外产生了较大的消极影响。因此 ,对高校极少数知识分子深陷“法轮功”的原因、对策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对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打好对“法轮功”的攻坚战 ,具有重要意义。知识分子特别是高级知识分子 ,毕生追求真理 ,探…  相似文献   

2.
潘浩 《现代企业教育》2014,(20):215-215
随着高校体育竞技的日益增多,高校体育竞技不仅在高校异常火爆,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高校体育竞技的开展情况进行调研,调查高校以体育竞技为载体高校文化的建设的现状,为今后高校体育竞技和高校文化建设的良性互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青年知识分子教育视域下网络文化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网络文化的特征,提出网络文化对青年知识分子在价值观念、生存方式、行为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影响,同时论述了网络文化也为青年知识分子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加强和创新青年知识分子的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发展,发挥青年知识分子独特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4.
微信、微博等互联网媒体的迅速发展,我国当前已然进入了“微时代”,网络文化管理在高校管理中尤为重要.保定市高校数量众多,课题组以保定市高校和在校生为调研对象,通过实地调研高校的管理机制以及学生的思维方式、接受信息倾向性、娱乐兴趣点、生活习惯等,并进行统计分析,认为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不能简单的定义为疏导和监控的组合,而应该是多方法、多渠道、多角度、多倾听的多种管理模式的融合;应当加强对微时代形成的微思维等影响文化建设的根本点研究,从理论到实践,建立完善的网络文化建设管理理论.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对唐山地域文化特色及当地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论证了多元化特色专业课程设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唐山当地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为例,深入研究如何科学有效地在艺术设计课程设置及教学中融入地域文化特征,为各地高校结合当地特色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模式,并培养多元性、本土化的实用专业特色人才.  相似文献   

6.
在教育创新中着力推进高校先进文化建设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高校先进文化建设是高等教育创新的需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知识分子要为我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贡献力量”,这是坚持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高校的实践要求。高校不仅能够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千百万高素质专门人才,能够不断创新科学文化知识,为社会前进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且,也必将成为社会前进的“发电机”和先进文化传播、创造的基地。一、高校文化发展中应重视的几种现象面对经济全球化、经济文化一体化的新形势、新情况,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和突出。一个国…  相似文献   

7.
以传统节日文化为载体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重要资源.从定义“德育日历”的内涵入手,通过挖掘传统节日文化中的德育元素,探讨了以“德育日历”为载体的高校德育模式的实施路径,在此基础上,以清明节为例,具体设计、演绎了“德育日历”的实施过程,以传统节日文化的形式赋予了高校德育新的内涵,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崭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和先进文化的培育基地,也是党外知识分子相对集中的地方.做好高校的统战工作,有利于促进校园民主建设、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维护校园和谐稳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高校要高度重视统战工作,做到“五个到位”,充分发挥统战工作在和谐校园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学与文化研究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两者间构成了一个“丰富的可能域”.文学研究为文化研究提供了其所缺失的东西,而文化研究也为文学研究打开了“新的视域”.考察文学与文化研究之间的关系必然涉及一系列重大的问题:文学研究的学科建制、文化研究的跨学科性、意识形态、文学性、经典、纯文学以及知识分子等.本文以文化研究的边界、意识形态为考察视角,探讨文学与文化研究的种种关联与可能性、丰富性.  相似文献   

10.
学生社区作为高校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力抓手和文化育人的关键阵地。针对高校社区文化育人功能缺失的现状,本文基于受众理论,以大连理工大学社区文化育人实际为例,通过问卷调研充分分析高校学生的多元化特征,对高校学生群体进行精准划分与需求定位,进而瞄准不同学生群体的身份特征要素,进行有针对性的“靶向文化育人”,为高校社区文化育人的研究提供新的探索方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11.
一、引育 国学,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承载,但至今没有确切的定义。小则儒学,大则经史子集,以至与之有关的政治理念、价值取向、伦理道德等。近年来,“国学热”席卷而来,在有利于重续中华五千年文脉和为中华民族大国崛起提供文化动力之外,其迅速繁荣的背后,也有值得警醒的问题,需要我们以哲学的眼光看待。为了掌握当前社会对“国学”的认知现状,我们以沈阳市8所高校师生为对象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高校知识分子以传授知识、从事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为主要任务,而在关注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知识理性批判、追求普世价值等方面却比较弱势。就知识分子的“专业性”和“公共性”这两大基本特性而言,高校知识分子应把“专业性”和“公共性”融合为一体,使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缺一不可,尤其要在“专业性”基础上增强“公共性”的影响和效果,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高校实验室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实验室建设的重要保障,本研究以上海某高校医学院2015届毕业研究生为调研对象,发现学生的家庭背景、实验室制度、实验室体量及文体活动是影响学生对实验室文化建设满意度的重要因素。该研究结果为医科实验室文化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培育和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任务.为了完成这一关键任务,将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是高校教师应重点关注的内容.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以广东省具有代表性的高职院校为调研对象,对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况进行调研和评估,针对高职大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的...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与专业化建设,需完善人文向度的职业伦理构建.家训文化是融通中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的精神血脉,也是中国传统道德伦理的典范.我国传统家训文化资源丰富,为高校辅导员职业伦理建构提供了丰厚精神本源.高校将家训文化融入辅导员职业伦理建设,发挥家训文化的启导价值,构建以“日常生活、实践诠释”为理性进路,以“爱的教育、价值关怀”为职业导向的高校辅导员职业伦理意义体系.  相似文献   

16.
2013年4月11日,以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副部长刘丽华为组长,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处处长胡建峰、研究室干部杨洁为成员的自治区高校统战工作调研组来我校进行工作调研。赤峰市委统战部副部长董岩陪同调研。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使用手机报的情况,采用了文献检索、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等方法,综合判断手机报在高校校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科普宣传的作用,是否能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科普宣传的重要手段.同时,用问卷调查法进行实地调研,涵盖了部分大学城的教师和学生.以实际调研数据来分析大学生对手机报在思想政治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中的认可度.通过本文的研究,通过走访调查、手机报查看、文献检索这样的方式对这种辅助媒介进行分析,既便于了解手机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的有效性,为高校手机报的建设提出行之有效的意见,发挥手机报在高校文化建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云南民族大学黄玲教授新出版的小说集《四季流云》,以平静淡然、见怪不怪的笔调讲述高校环境的污浊,以及知识分子因文化身份和文化使命的失落而表现出的低俗卑微。其作品以对高校题材的个性化把握、对高校知识分子生存状态的洞悉描摹,为时代夹缝中的卑微灵魂画像,隐晦流露道德判断和价值评价,显示出了自身特色和成就。  相似文献   

19.
山东大学医学院在对教工党支部建设现状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推行了“以学科或科研团队为单位建立党支部”的新模式.本文介绍了这种新模式的具体实践和运行效果,论述了推行新模式的现实意义,以期对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儒治世、以佛治心”是部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文化选择,这种文化选择也深深影响了古代知识分子的心理结构.儒家思想立足于“礼法纲常”,其应对的是世俗世界的等级秩序与相互关系,而佛教思想则立足于“缘起性空”之说,其关注的是个体生命的最终解脱.因此,儒佛的不同向度与不同关切在古代知识分子的心理结构中表现为既融合又斗争的微妙关系.通过对宋儒李觏的“反佛”与“亲佛”纠结的个案分析,不仅可以展现古代儒者的文化心理结构及其内在冲突,同时也可以此来观察作为古代儒者“精神妻妾”的儒佛二教的对立与融合关系.可以说,古代儒者展现的儒佛纠结关系,在一定意义上颇似于中国古代家庭的“妻妾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