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鲁迅的小说中通过道具就可以看出人物形象的不同身份与性格甚至是最终命运。《祝福》里面的祥林嫂最后一次到鲁镇时拿了根下端开裂且比自己身体还长的竹竿,正是她此刻处境与未来命运的征兆;《药》中的人血馒头、《风波》中的辫子和《秋夜》中的枣树等都具有揭示人物命运的作用。鲁迅特别善于将一种常见的事物作为展示人物性格和命运的道具,激发人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2.
鲁迅小说中的道具在小说的结构中起着串联关系的作用,在人物刻画中起着融合关系的作用,在主题思想中起着凸显关系的作用。挖掘道具寓意的过程,常常就是小说分析的过程,以"道具"这一学生易于感知和理解的概念为突破口,在小说教学中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道具,是“演剧或摄制电影电视片时表演用的器物,如桌子、椅子等叫大道具,纸烟、茶杯等叫小道具”(《现代汉语词典》第259页)。可人们往往把小说中的有关器物也称为道具。这些器物虽然不在小说三要素之列,却对刻画人物、表现主题起到不可缺少的作用。鲁迅先生小说中的小道具的配备,就体现了他独具的匠心。  相似文献   

4.
蔡奋琪 《甘肃教育》2009,(17):61-61
在鲁迅小说的人物画廊里,作者浓墨重彩地描绘的主要人物,使读者终身难忘,然而,读者却容易忽略那些简笔勾勒、在作品中居于次要地位的“配角”。其实,鲁迅对待配角的态度和塑造配角的手法给我们提供了创作的宝贵经验。当然,配角在作品中是处于次要地位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作家对配角不重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诗人海涅说:“在一切大作家的作品里根本无所谓配角,每一个人物在他的地位上都是主角。”  相似文献   

5.
力图用“道具”这个概念,涵盖鲁迅小说中博大精深的对“物”的运用,深入分析了“道具”在鲁迅小说中的作用和特殊意义,并以此为契机,切入鲁迅广袤的艺术世界,管中窥豹,领略大师精湛的艺术造诣。  相似文献   

6.
吴作歆 《文教资料》2007,(14):89-91
本文力图用“道具”这个概念,涵概鲁迅小说中博大精深的对“物”的运用,深入分析了“道具”在鲁迅小说中的作用和特殊意义,并以此为契机,切入鲁迅广袤的艺术世界,管中窥豹,领略大师精湛的艺术造诣。  相似文献   

7.
小说中的道具在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凸显文章主题,揭示人物命运,反映人物内心情感等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很多文学大师都注重道具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9.
借鲁迅小说人名窗口,从形式、内涵两方面对鲁迅小说人名体系的艺术性进行探究,管见鲁迅小说清峻、博深的艺术风范。  相似文献   

10.
鲁迅多方面的综合创造,尤其是在小说上的艺术成就,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极其宽厚的基础,开拓了广阔的天地.其深邃的思想深度、敏捷的洞察力,赋予小说表现深切的特点,独特的小说样式则打破了中国传统小说的格局,开辟了中国文学发展的另一个时代.  相似文献   

11.
鲁迅先生特别擅长在小说中安排“道具”,这些道具或助力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或暗示人物的命运,或深化文章的主题等。“茴香豆”在《孔乙己》中出现多次,在塑造孔乙己形象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突显其价位,遮掩其痛苦,表现其迂腐,揭示其凄凉,暗示其人生的谢幕。  相似文献   

12.
初中语文教材中《孔乙己》的解读不应局限于单篇文本,而应该扩展为主题性群文阅读。与以往过于偏重小说“分裂”思想的解读相比,还应该专注于构建思想与艺术之间的关联,从而全面理解以《孔乙己》为代表的鲁迅小说是以何种形式表达“分裂”的感受的。  相似文献   

13.
鲁迅小说讽刺艺术的具体特征表现为含泪的微笑、悲喜剧性格的矛盾统一、讽刺的真实性和诸如对比法、滑稽法、夸张法等独特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4.
在鲁迅小说的表现手法中,结构艺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鲁迅小说的结构特点表现为主题为先、封闭性和重复性三方面;结构技巧包括淡化情节、合理安排人物和注重典型细节;结构艺术的渊源则来自古典小说的熏陶和西方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从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来看,人名在作品内涵中所起的作用已远远超过了代号所起的作用:好的人物取名,如同形象塑造,情节安排一样充满令人心醉神驰的艺术魅力。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二集》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创作难,就是给人起一个称号或浑名也不易。”这就说明了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名号决不是信手拈来,随意而“安”的,而是蕴含着作者独具魅力的艺术构思。  相似文献   

16.
从五个方面探析鲁迅小说中人物称谓的象征意义、与作品主题的关系、寓含的时代特征、地域色彩和讽刺意义,并涉及鲁迅小说人物称谓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7.
鲁迅小说的对比艺术孕育于时代的矛盾、个人的经历,是他独特思维方式的外化。它突出表现在主题的提炼、人物的塑造、作品的结构等方面。对比形成鲁迅小说凝炼含蓄、悲喜交融的风格及其作品的系统性与互补性。  相似文献   

18.
鲁迅小说人物取名或贴合职业、地位、境遇、或反映民俗风情、地域特色,或寄寓褒贬、体现爱憎,真正堪称一绝,值得好好揣摩。  相似文献   

19.
鲁迅小说人物取名或贴合职业、地位、境遇、或反映民俗风情、地域特色,或寄寓褒贬、体现爱憎,真正堪称一绝,值得好好揣摩。  相似文献   

20.
鲁迅小说具有强烈的战斗精神和高超的讽刺艺术,这些小说都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巧妙地运用了白描手法,充满着诙谐幽默的笔调,具有强烈的艺术震撼力和深厚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