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通识教育是我国目前高等教育改革的热点,以强调人格教育、知识整合和视野拓展等独特理念适应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过程中,经过多年来大力推进教学资源的建设工作,积累了一大批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通过网络,教师和学生方便快捷地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促进了特色网络资源的积累。因此如何利用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有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通识教育成为一个重要的系统问题。在分析网络资源和通识教育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基于网络的创新人才培养的通识教育构建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高职通识教育是高职院校深化内涵建设、全面落实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选择。高职通识教育要得到有效地贯彻实施,必须有相应的实施策略作为基础和支撑。当前高职通识教育在实施方面还存在管理部门不够明确、教学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师资水平有待提高、教学资源不适应需求等问题,亟需从组织、制度、师资和资源等四个方面对高职通识教育的实施过程进行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大学理念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通识教育的过程中,存在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学科优势、教学资源等方面的诸多差异.研究认为,简单地复制其他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并不能取得良好效果.建立符合地方院校自身需求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对人才培养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师范专业认证是衡量高校师范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指标,对指导地方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立足师范认证的核心理念,结合宁波大学地理科学(师范)的专业现状,提出“1234”新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对通识课程、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等教育平台的建设和改革进行了探讨:以区域综合为特点,打造通识课程平台;以学生兴趣为导向,搭造专业课程平台;以师范性为中心,打造教师教育课程中心;以实践教学资源为依托,搭建综合实践课程平台。通过构建一套完整的评价与持续改进体系,以期为师范认证背景下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从本质上讲,通识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学方法,一种制度安排,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而不是一类课程,不是一种特殊能力的培养。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先后开始了通识教育的改革。日前,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了首次本科通识教育体系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积极探索通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全面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纪宝成校长在会议上作了“加强通识教育,追求卓越的本科教学”的讲话。经作者同意,本刊对讲话略作修改并发表如下,希冀能够进一步推动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进一步推动通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6.
通识教育属于大学教育理念的一种,本质上也属于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其目标是让人才具有通融基础和博雅精神,使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通识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发展的较长时间内都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大部分学校没有成体系地进行开展,高校人才培养更倾向于专才教育,这与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相悖。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尤其是教育部高教司明确提出“三制”(书院制、学分制、导师制)改革以来,通识教育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着力点。文章着眼于现行完全学分制,对“大学物理(通识课)”这门大学基础课程的通识化教育改革路径进行研究,并提出可参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建企业校区,一方面利用企业的场地环境及技术人员支持,解决了学生职业体验和专业实习的安排及实施问题;另一方面利用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师资条件,为企业进行员工的学历提升和专题培训,为企业的整体人力资源建设服务。企业校区成为职业通识教育基地、企业员工学历提升基地、专业学生校外实习基地、园区职工专题培训基地,四大基地分别发挥着服务学校和企业的双向功能。  相似文献   

8.
通识教育理念下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新时期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新问题。通识教育以独特理念适应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在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中,可适当融合通识教育理念,围绕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评价体系、保障体系四个方面,进行科学、系统的规划和设计。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人的和谐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和负责任的公民"[1],全国大部分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2010年9月,首都师范大学来自14个院系的2010级本科生入驻良乡校区,统一在良乡校区基础学部进行一年的通识教育,然后转到专业院系学习,彻底改变了原有的办学模式。通识教育不仅是课堂的教学。"课堂的教学是正式的教学,还必须辅以许多课堂外的非正式教学,教学方能见成效。  相似文献   

10.
多校区办学是高校教育机制不断改革与发展的成果,在教学管理上面临着分校区校园文化建设、教学资源难以实现最佳配置、教学质量监控相对薄弱等矛盾.本文拟从教学管理角度,重点分析莆田学院多校区办学在教学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旨在提升多校区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通识教育理念正逐渐为高等教育界普遍接受,并在许多高校得以实施。作为工科通识教育体系中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必须顺应通识教育理念。本文以通识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为出发点,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了工科类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些途径。  相似文献   

12.
通识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是要塑造完整的社会的人,除了专业的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还需要身心健康、充满理性、陶冶情操的自由教育。通识教育体系的完善,不仅需要高校构建通识教育育人体系,而且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需要其转变角色定位,与教师共同投身通识教育实践,努力把自己塑造成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3.
人才培养的功能主要通过课程来实现。通过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构建通识教育、英语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大小两平台",理论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和能力拓展体系"三位一体"的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从理论、实践和能力三方面系统地设置课程,处理好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能力培养三者的关系,培养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英语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福建高等教育培养国际化人才所存在的问题,界定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概念,在运用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分析通专融合的必要性的基础上,以闽江学院中美本科为例,从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的课程体系、爱恩英语课程体系、国际化师资队伍、实践基地及立体化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五个方面探讨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为促进福建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需要综合考虑高等学校的结构体系、教育思想体系和学术体系。高等学校要按层次和类型两个维度设计分类体系,要通过结构化课程设计融合通识教育和专才教育思想,要努力建立让广大教师醉心于学术工作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功利化的人才培养倾向导致现代高职教育体系中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呈现失衡状态.在对功利性的对抗和超越中,我们开始重新认识通识教育,并以其超功利性对失去文化底蕴的专业教育进行调整和重构,在实践维度上用通识教育的超越性去监督和指导现实功利,对功利化的价值认识体系进行重塑,以期从根本上改变高职教育功利化的培养逻辑,真正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通识教育视野下,大学生实际综合素质较差、重专业教育而轻通识教育、通识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改善等问题的存在,使得专业教育思想指引下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面临人才培养理念落后、通识教育课程缺乏特色等现状。在此情况下,高校树立通识教育人才培养的理念,明确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核心要素,开设中国历史文化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打造符合学生需求的校园文化品牌,完善丰富多彩的研学旅行计划,是提高高等教育整体质量、增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和"新工科"的背景下,为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通过重构工程实践课程体系这一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载体,一方面,把智能技术以模块形式融入现有的通识通选课程之中并辅之以文化、经济、管理等内容,形成宽厚的工程实践通识教育新范式;另一方面,采用项目导引式教学,通过线上线下、分类分层的组织形式改革工程实践实训体系,实现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综合提升。该文针对工程实践课程体系重构的实践探索,为新时期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建企业校区,可以利用企业的场地环境及技术人员支持,解决学校学生职业体验和专业实习的安排及实施问题,同时,也可以利用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师资条件,为企业进行员工的学历提升和专题培训提供支持,为企业的整体人力资源建设服务。企业校区成为职业通识教育基地、企业员工学历提升基地、专业学生校外实习基地、园区职工专题培训基地,四大基地分别发挥着服务学校和企业的双向功能。  相似文献   

20.
针对高校由专业教育向通识教育这一教育理念的转变和现代社会对创新人才培养的紧迫要求,需要深入研究将基础课程建设为通识教育课程的特点和规律,探讨综合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本文以西北工业大学"普通化学"通识教育课程实践为例,在通识教育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普通化学"公共基础课为通识教育课程的改革框架结构,并论述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评价体系四个方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